河源財政改革綜述
第2期
市財政局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8年9月27日
扎實推進行政事業資產信息化建設
全面加強資產監管
今年以來,市財政部門堅持將推進行政事業資產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強資產動態化監管、實現全市數據一盤棋的重要舉措,認真謀劃、扎實推進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及自然資源國有資產、地方政府債務投資形成國有資產,以及公務用車、領導干部辦公用房等各類資產的信息化建設,為進一步摸清資產“家底”、提高管理效率、強化監督職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年初發布資產處置新規、將部分事項放權各主管單位的基礎上,為全面指導各縣區、市直各單位推進各類資產的信息化、系統化建設:一是快馬加鞭,明確責任。通過開展專題培訓、印發專項工作通知,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工作職責,推動各項任務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二是創新點子,編印指南。為方便各單位參考、填寫,保證填報質量,編寫制作了操作手冊、常見問題答疑。三是細化指導,開通熱線。通過開通專門的“咨詢熱線”、接受來訪提問、深入部分現場指導等方式,提供專業高效的答疑服務。
目前,資產信息化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基本實現了各項資產在各大信息系統的動態化管理,這對今后全面加強資產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摸清“家底”。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中可以對資產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信息采集,全面反映各類國有資產產權、配置、使用、處置、效益等基本情況,為進一步摸清“家底”提供信息支撐。二是有利于促進資產規范管理。通過大力推行各項資產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全方位反映資產總量、分布情況、資產構成、資產變動等信息,同時便于各項數據的統計、查詢,提高信息統計的準確性,進一步實現資產精細化、動態化、科學化管理。三是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通過資產信息化管理,實現互聯互通,達到信息共享,從而完善資產購置、調撥、報廢等環節,有利于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增強對各項資產合理配置使用的能力,達到物盡其用、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四是有利于防止資產流失。資產在信息系統中進行登記,對資產在流轉使用過程中每一階段形成信息記錄,確保了各類資產信息的公開透明,實現財政部門對資產流轉全過程形成全覆蓋式監督,有效防止各類資產流失。(市局資產科信息)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