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 加強績效管理
結果應用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要求,今年以來,市財政部門認真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積極探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擴大績效管理覆蓋面,強化預算支出績效管理,為進一步優化政府資源配置,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快促進河源經濟發展方式和政府職能轉變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主要改革措施
一是開展“河源市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與實踐”課題研究,對我市預算績效管理的現狀、特點及突出問題等進行全面梳理研究,結合國內外預算績效管理的做法及經驗借鑒,重點從“績效目標、績效運行跟蹤監控、績效評價實施、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管理”四個環節對我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標和中遠期目標進行科學規劃。
二是加強改革組織保障。成立市財政局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18年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方案,明確改革的思路、組織保障和主要措施等。
三是規范第三方機構操作規程,提高評價結果公信力。制定《河源市預算績效管理委托第三方實施工作管理辦法(試行)》,規范第三方機構承接預算績效管理各類業務,確保第三方獨立、客觀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完善第三方機構評價工作質量考評機制,并將考評結果作為下一年度確定評價任務承擔機構的重要參考依據,著力培育和做大扶強一批“能力強、質量高、信譽好、服務優”的第三方機構,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是拓展范圍,全面推進績效評價。組織開展市直單位2018年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擴大績效自評范圍,自評項目達160個,項目數同比增加52個,涉及資金量增加18.8億元。按照“資金量較大、代表性較強、社會關注度高”的原則,重點選取較大金額以上的民生項目、市政府重點投資項目或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的項目共70個開展第三方重點績效評價。
五是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強化績效責任約束。將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對達不到主要預算績效目標的,調減或撤銷項目預算資金。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整改機制,以《評價結果應用建議書》等方式,及時將評價意見反饋給相關單位并推動整改。建立績效信息公開通報機制,及時將績效評價結果報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并向社會公開。
二、主要改革成效
一是增強了部門績效意識。通過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有力改進部門“重分輕管、重支輕效”的現象,部門“績效意識”取代了“要錢意識”,工作重點由“要錢”轉變為“用好錢”,大大提高了項目管理水平、項目績效和綜合效益,較好地緩解了財政資金壓力,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強化了部門的責任意識。通過全面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進一步明確了財政資金使用責任,促使預算單位自覺建立有效的用財自我約束機制。特別是推行績效目標管理,通過開展部門績效自評和委托第三方重點績效評價,建立了“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績”的機制,進一步增強了預算單位“不敢亂要錢,更不敢亂花錢”以及“怎樣花好錢”的責任意識。
三是優化了財政支出結構。通過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改革,一方面,促使部門更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項目,有效杜絕不合理項目進入預算總盤子。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財力,改進以往財政支出“撒胡椒粉”這種“面面俱到”又“處處乏力”的支出方式,使政府能夠集中財力辦大事。
四是促進了政府部門職能轉變。通過強化對項目績效目標的審查、監督和評價,較好地調動部門將花錢和辦事緊密結合起來,促使部門拿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強化項目政策規劃和科學論證,精準設定績效目標,并著力健全項目資金的核算與管理制度,改進資金使用管理方式,逐步形成自我約束、內部規范的良性機制,有效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市局績效科信息)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