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5日,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張云逸大將之子張光東及夫人、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李德生之子李南征、周純全上將之子周宏林、開國將軍老紅軍鄭旭煜之女鄭中華、中央辦公廳原顧問張中之子張粵飛,以及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葉劍英研究會會長陳弘君,國務院扶貧辦公室原主任劉光祖,全國婦聯書記處原書記關濤之子劉屹,原中央蘇區紅軍留守處主任羅屏漢、張謹瑜烈士夫婦親屬羅榮等革命后代來到龍川,參觀龍川紅色革命史跡,指導龍川蘇區紅色文化產業建設。調研期間,陳小魯、張光東一行先后參加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奠基儀式活動,參觀龍川紅色廉政文化紀念館,參與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規劃建設研討,深入大塘肚村參觀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寄語龍川要弘揚蘇區精神,奮力趕超,把紅色龍川建設得更加富裕更加文明,讓蘇區人民在改革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在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規劃建設研討會上,陳小魯、張光東等紅二代提議龍川要高起點高規格規劃建設好紀念園,認真收集整理好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的歷史史料,講好留守紅軍故事,做好紀念園這篇文章,讓紀念園項目拉動一方經濟,福澤蘇區百姓。
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回憶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根據地轉移,因為腿傷無法跟隨部隊行軍的父親臨危受命擔任中共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和其他留守下的紅軍一道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斗爭,在九死一生的戰爭中用鮮血鑄就了革命史跡,這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上一段悲壯、但永不磨滅的史實。希望龍川規劃建設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時,要不拘泥本地區,高起點、高規格建設;要認真收集中央留守紅守有關的史料,做到全面還原和真實再現中央留守紅守當時的戰爭情況,讓后人了解、銘記這段歷史。
張云逸大將之子張光東等革命后代先后發言,希望龍川講好留守紅軍故事,做好紀念園這篇文章,彰顯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的豐功偉績,填補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方面的空白,并通過科學整合統籌規劃,讓紀念園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景區。
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縣長楊利華等縣領導陪同上述活動,并表示龍川將按照“重點保障、兼顧一般”的建設原則,分期分批建設,整合縣內和周邊的紅色革命遺(舊)址,打造一條經典紅色景點線路,讓紀念園既填補留守紅軍紀念的空白,又成為拉動一方經濟的紅色旅游產業,實現原中央蘇區縣龍川的振興跨越發展。
相關鏈接:自2014年始,龍川縣委縣政府積極向上爭取“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項目。2016年,該項目已成功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以位于龍川縣廻龍鎮大塘肚村的五興龍蘇維埃政府舊址為主園,以周邊仰天堂等數處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分園區,規劃面積約13萬平方米,打造一個集瞻仰、緬懷、教育、培訓于一體的重要的紅色文化紀念園、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和廉潔教育基地。
在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規劃建設研討會上,陳小魯、張光東等紅二代提議龍川要高起點高規格規劃建設好紀念園,認真收集整理好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的歷史史料,講好留守紅軍故事,做好紀念園這篇文章,讓紀念園項目拉動一方經濟,福澤蘇區百姓。
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回憶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根據地轉移,因為腿傷無法跟隨部隊行軍的父親臨危受命擔任中共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和其他留守下的紅軍一道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斗爭,在九死一生的戰爭中用鮮血鑄就了革命史跡,這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上一段悲壯、但永不磨滅的史實。希望龍川規劃建設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時,要不拘泥本地區,高起點、高規格建設;要認真收集中央留守紅守有關的史料,做到全面還原和真實再現中央留守紅守當時的戰爭情況,讓后人了解、銘記這段歷史。
張云逸大將之子張光東等革命后代先后發言,希望龍川講好留守紅軍故事,做好紀念園這篇文章,彰顯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的豐功偉績,填補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方面的空白,并通過科學整合統籌規劃,讓紀念園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色景區。
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縣長楊利華等縣領導陪同上述活動,并表示龍川將按照“重點保障、兼顧一般”的建設原則,分期分批建設,整合縣內和周邊的紅色革命遺(舊)址,打造一條經典紅色景點線路,讓紀念園既填補留守紅軍紀念的空白,又成為拉動一方經濟的紅色旅游產業,實現原中央蘇區縣龍川的振興跨越發展。
相關鏈接:自2014年始,龍川縣委縣政府積極向上爭取“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項目。2016年,該項目已成功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中央蘇區留守紅軍紀念園以位于龍川縣廻龍鎮大塘肚村的五興龍蘇維埃政府舊址為主園,以周邊仰天堂等數處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分園區,規劃面積約13萬平方米,打造一個集瞻仰、緬懷、教育、培訓于一體的重要的紅色文化紀念園、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和廉潔教育基地。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