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船塘鎮開展“讓媽媽放心”愛國傳統教育活動
“戰爭的火花,燒紅了鋼鐵,鋼鐵的健兒結成了鋼鐵連……”“我最親愛的媽媽:我這次給你寫信是最后一封信……你兒子的死是光榮的,為了全國人民解放而死,是最有價值的……”雄壯豪邁的《鋼鐵連之歌》和催人淚下的革命烈士《給媽媽的最后一封信》,讓在河西革命烈士陵園參加清明掃墓的東源縣船塘鎮黨員、機關干部、群眾、師生再次接受革命洗禮,這也是該鎮深入開展“讓媽媽放心”愛國傳統教育實踐活動其中的一個鏡頭。目前,在革命老區船塘鎮一場以“建設革命老區、打造紅色船塘,‘讓媽媽放心’”為主題的愛國傳統教育活動已高潮迭起。
據悉,船塘鎮在辛亥革命時期是東江國民革命軍駐地,抗日戰爭時期是“東團”(東江華僑回鄉服務)主要活動區,解放戰爭時期是粵贛湘邊縱隊第二支隊(東二支)重要活動根據地和九連工委機關主要駐地。船塘兒女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成立作出了英勇犧牲、重要貢獻。1959年,河西革命烈士陵園在該鎮建立,革命烈士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烈士朱振漢犧牲前《給媽媽的最后一封信》(朱振漢為原東二支主力團珠江隊文化教員,此信是他在獅子腦戰斗前表決心時寫給他媽媽的最后一封信。解放后,這封信被編進由肖華將軍作序的《革命烈士書信》一書中)和河西革命之歌《鋼鐵連之歌》更是鼓舞斗志、激人奮進。
建設小康社會,要聚民心、激斗志。為此,船塘鎮決定以河西革命烈士陵園為主陣地,在全鎮深入開展為期3年(分宣傳發動、開展討論和建章立制3個階段)的“讓媽媽放心”愛國傳統教育實踐活動,緬懷先烈豐功偉績,繼承先烈優良傳統,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全面轉變思想認識,增強“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著力打造“革命老區、紅色船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深刻領會當代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與根本要求,謹記革命烈士遺志,用老一輩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指導工作,走好新時期的長征路,“讓黨媽媽放心、讓祖國媽媽放心、讓人民媽媽放心”。
目前,船塘鎮已在全鎮深入開展以“六個一”(即各黨支部召開一場動員會,中小學生和黨員干部學會一首歌——《鋼鐵連之歌》,弘揚一封信——《給媽媽最后一封信》,開展一次黨日活動——各黨支部要到河西革命烈士陵園或蘿溪書院等革命遺址開展重溫誓詞、悼念等活動,策劃舉辦一場以“弘揚革命傳統、傳承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文藝匯演和編寫好一本革命斗爭史書——《紅色船塘》)和“五個結合”(即與精準扶貧、民生建設、發展縣域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和加強黨的建設相結合)為重點的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激發黨員干部創先爭優、干事創業的動力,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將以此為契機,建立傳統教育學習制度、致敬革命烈士制度、祭奠革命烈士制度和教育長效保障機制,形成船塘規矩,鞏固教育活動成果,擦亮“革命老區、紅色船塘”牌子。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