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紅色文化遺址修復工作列入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
今年,我市將投入各類資金72.46億元,其中市級以上財政投入37.57億元,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提高山區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標準: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流動并長期從教,將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提高100元,確保每月人均不低于1000元。
二、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1.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503元、228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且不低于當地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定;2.新增2978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建設任務;3.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
三、全面提升交通安全水平:1.對417個未通客車村中非省定貧困村公路進行改造;2.建設100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平安村口);3.實施國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改造國道100公里;4、實施鄉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
四、推進新豐江、東江水質保護工作:1.實施東埔河、黃沙河、高埔小河黑臭水體整治,年內實現清除黑臭水體目標;2.實施萬綠湖“三年行動計劃”;3.對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進行獎補。
五、完善教育基礎設施:1.合理進行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推進中小學校建設;2.繼續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創建工作;3.啟動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建設。
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全市13個縣級公立醫院升級改造建設項目。將東源船塘中心衛生院、龍川縣麻布崗中心衛生院、紫金縣藍塘中心衛生院升級改造為縣第二人民醫院。
七、實施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措施:免費為農村適齡婦女(35-64歲)進行“兩癌”檢查。
八、實行市區“百街千巷”改造提升項目:全年改造提升市區背街小巷452條,改造市區水漫點47個。
九、實施“旅游廁所革命”:新建、改建一批旅游廁所(約60座)。
十、推進紅色文化遺址修復工作:對抗日戰爭先鋒隊紫金支隊舊址,抗日戰爭青年教育基地(陳家祠),埔前鎮三角嶺大會戰舊址,阮嘯仙故居,中共九連工委、九連游擊隊總部舊址,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二、四師會師遺址公園,中共連平縣第一黨支部紅色革命文物點進行修復維護。
《轉載 2018年1月18日 河源日報》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