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青州永豐村:一個紅色村莊的記憶與夢想
■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駐地舊址改造效果圖
■因年久失修,九連工委舊址已破舊不堪。
■情報總站舊址
和平縣青州鎮永豐村,是個富有紅色歷史文化底蘊的革命老區村莊。在該村齋公背自然村,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曾在此辦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里誕生了《人民報》,建立了交通情報站,成為游擊隊經常駐扎休整的地方,為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青州鎮鎮長張海彬告訴記者,該鎮將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修舊如舊”“重點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原則,對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駐地舊址的整屋建筑進行“保護性維修”,并利用原有的房屋設置展室、展廳、接待室,同時增設宣誓廣場、停車場、管理中心等內容與設施,將舊址打造成為九連“小井岡”。
光榮記憶 東江縱隊第三支隊的重要根據地
永豐村位于和平縣青州鎮的西南部,距青州街鎮約2.3公里,該村分為河洞圍、朝科、齋公背、灣仔4個自然村,總戶數為466戶、人口2178人。在解放戰爭時期,永豐村曾經是東江縱隊第三支隊的重要據點,又是中共九連工委、粵贛邊支隊及九連地委、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司令部駐地,是一個富有紅色歷史文化底蘊的革命老區村莊。
1945年11月初,東江縱隊第三支隊抵達九連山,負責民運和情報工作的張覺青在永豐村朝科自然村與老朋友賴書祥取得聯系,然后與曾志云(吳毅)一起率領一個約50人左右的中隊,進駐齋公背。張覺青憑著與該村的賴鎮(星和村)、賴書祥、賴卓猷(星塘村)等人是同學關系,部隊很快站穩了腳跟,并在河通圍、朝科等地設立交通聯絡站,劉德濃、賴昔弟分別擔任交通聯絡員。此后,永豐村便成了游擊隊經常駐扎休整的地方。
1945年12月底,國民黨軍張振雄帶領一個連的兵力,進駐新寨學校,準備在1946年的大年初一,突襲曾志云部。其時,曾志云所部約100多人正在賴明堂處駐扎,曾志云就住在永豐朝科的賴禎祥家中。除夕那天,曾志云獲悉情報后,為了給當地群眾過一個祥和的春節,部隊決定連夜轉移。敵人撲空后,遷怒于賴禎祥,對他們一家予以報復性的洗劫。他們以“窩匪”“通匪”的罪名,將賴禎祥及其母親、妻子抓走,關押在新寨小學。敵人對他們五花大綁、嚴刑拷打,逼他們供出泄密者及游擊隊的去向。但他們堅貞不屈,始終沒有暴露曾志云部隊的消息。敵人無奈,當天下午只好將其家屬放了出來,留下賴禎祥繼續審訊,直到第三天才被地下黨營救出來。
1947年1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恢復武裝斗爭,成立“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九連地區部隊及地方黨的工作,下轄連和分工委及和東分工委。嚴尚民任書記,魏南金、鐘俊賢、曾志云為委員。同年3月中旬,九連工委從香港進入九連地區,月底移駐青州,并長期駐扎在青州永豐村的河洞圍、齋公背一帶,其間創辦了《人民報》,建立了交通情報站。九連山游擊隊總部亦同駐于此地,軍事首長是嚴尚民、鐘俊賢、鄭群、魏南金、曾志云等。此后,九連工委大力發展壯大黨的武裝力量,在九連地區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三征”斗爭,領導各地武裝力量進行“破倉分糧”,摧毀和瓦解國民黨的反動鄉村政權,為建立九連山革命根據地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斗爭是殘酷的,九連人民更是英勇的。英勇就義的張覺青、張辛娣、劉德濃、賴增祥,光榮犧牲的賴振林、陳金、吳振昌、蔡娘桂等共31位烈士。他們為了理想信念,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留在革命斗爭的光輝史冊中,他們的精神永存。
保護修繕 擬投300萬元打造九連“小井岡”
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駐地舊址原是齋公背的劉氏“榮祖祠”(齋公背舊址包括劉屋和朱屋,其中朱三英是青州為數不多的堡壘戶,為游擊隊保管過槍支彈藥,曾志云在朱屋居住過較長一段時間),此祠堂由劉氏前輩于公元 1933 年建,整屋占地面積4450平方米,祠堂建筑面積134平方米,磚木結構,泥磚墻體,主體建筑府第式,高一層,面寬 29.5米,深二進中夾一個天井,祠背一廂(留有一后廳),與左右兩廂相連,形成回字型主體建筑一層的方形圍屋,是典型的方形圍屋客家民居。
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駐地舊址,促進革命老區紅色村莊永豐村的健康發展,促進紅色歷史文化基因在永豐村新農村建設中歷久彌新,代代相傳,青州鎮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修舊如舊”“重點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原則,擬對舊址整屋建筑進行“保護性維修”,利用原有的房屋設置展室、展廳、接待室,同時增設宣誓廣場、停車場、管理中心等內容與設施,將舊址打造成為九連“小井岡”。工程投資估算約為 317.3 萬元。據青州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建設經費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上級專項資金,二是鎮村自籌, 三是社會資金。
據悉,經黨史部門認定的青州革命舊址有九連工委舊址(因革命形勢需要,九連工委先后駐在朝科、竹林居、齋公背、水缺頭)、九連工委軍政干部培訓班舊址、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等,是河源市委授予的“中共黨史和革命傳統教育示范基地”。
目前,青州鎮成立了以鎮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副組長的中共九連地區工作委員會駐地舊址保護開發利用小組,將安排專人負責管理、維護舊址。同時,該鎮擬進一步挖掘鎮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省定貧困村星聯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利用現有的紅色遺跡、古驛道等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建設一批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建設特色小鎮,打造美麗鄉村。
(轉載 2018年9月5日 河源日報)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