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有“顏值”,也要有“氣質”。近年來,源城區源南鎮在大力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同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努力做好鄉風文明這一“里子”功夫。通過公共文化陣地建設,把“大主題”作成“小切口”,用“小事情”反映“大道理”,讓群眾愛聽、愿意聽,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使群眾學有榜樣、做有樣板,讓村風民風更淳更好,用“看得見的載體”實現“看不見的教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潤澤群眾
為活躍村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源南鎮以白田村為試點建設鐵爐塘黨群服務驛站。驛站總建筑面積約450平方米,功能配置豐富,有黨員活動中心、公共服務中心、文化室等,集基層黨組織活動、培訓教育、村小組辦公、村民議事等功能于一體,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基層黨組織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接下來,源南鎮將以點帶面,以鐵爐塘黨群服務驛站為“樣板”,加快打造大塘埔和白田黨群服務驛站,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實現“服務驛站在身邊”共治共享的社會氛圍,不斷提升黨員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鐵爐塘黨群服務驛站。
源南鎮以創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抓手,配套建設農家書屋、運動廣場、足球場、籃球場、舞臺等文體基礎設施,不斷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文化服務站,村民群眾可以看書、習字、作畫、運動、健身等,娛樂生活豐富多彩,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如以“四點半學堂”為載體,組織學生到農家書屋開展學習活動,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邀請足球教練開展足球培訓指導,讓更多的村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踢足球、鍛煉身體、娛樂身心;每天傍晚在文體廣場組織免費廣場舞教學,推動村里組建廣場舞隊伍,既鍛煉身體,又加強了鄰里之間的交流,融洽了相互之間的關系,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學生們在大塘埔足球場開展足球訓練。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