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17年)
為促進我市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展示辦學特色和辦學成果,回應社會關切和接受監督,河源市教育局編制了中等職業教育質量2017年度報告,現予公布。
1.基本情況
1.1規模和結構
全市現有中等職業學校12所,其中,按區域布局分,市、縣區各分布6 所;按學校等級分,國家級示范職校2所,國家級重點職校1所,省級重點職校2所。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占地面積10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4.4萬平方米。在校生21896人,其中一年級7547人、二年級7620人、三年級6729人,“普職比”為5.5:4.5(含技工教育和輸送珠三角中職學校學生)。
1.2設施設備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按現行開設的12大類專業配備教學儀器和實訓實操設施,教學、實訓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2381萬元,生均設備值5654元。如下列舉4個專業實操設施配備情況:
1.2.1加工制造類專業配備了普通車床、數控車床、普通銑床、數控銑床、電火花機、線切割機、機床電氣控制設備、數控機床維修實訓平臺、三坐標測量儀、快速成型機等。
1.2.2電子技術專業和電氣專業配備了通訊技術實訓室、電子工藝實訓室、PCB板制作實訓室、SMT生產線、整機模塊電路實訓室、通信終端實訓室、電力拖動室、智能樓宇室等。
1.2.3汽車專業配備了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拆裝室、汽車底盤構造與拆裝室、汽車保養與銷售實訓室、電控發動機室、汽車空調和電氣設備構造實訓室等。
1.2.4學前教育專業配備了幼教模擬室、舞蹈練功房、鋼琴室、電鋼琴室、電子琴室等。
(其它專業略)
1.3教師隊伍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1413人,其中,專任教師1107人,學歷達標率為93%;正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181人,中級職稱607人,初級職稱252人,未定職級60人;文化基礎課教師396人,專業課教師711。在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477人,雙師型教師比例為67%。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學生培養能力為關鍵,圍繞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當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理想信念堅定,學習勤奮刻苦,專業技能素質得到大幅提高。
2.2就業質量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廣開渠道。大膽探索集團化辦學、“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企業專班”、現代學徒制等辦學模式,聯合企業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實施教學改革、共同舉辦畢業生供需簽約會等,多措并舉,確保畢業生就業質量。2017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7008人,就業簽約6875人,就業率為98.10%,對口專業就業率為82%。在就業學生中,直接就業5981人,升入高一級學校894人。以下是畢業生就業去向:
2.2.1就業學生中按就業去向分組:到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就業5388人,合法從事個體經營489人,其他方式就業104人,升入高一級學校894人。
2.2.2直接就業學生中按就業產業分組:從事第一產業414人,從事第二產業2884人,從事第三產業2683人。
2.2.3直接就業學生中按就業地域分組:在省內就業5851人,異地就業130人。
2.2.4直接就業學生中按就業地點分組:在城區就業5197人,鎮區558人,鄉村226人。
2.2.5直接就業學生中按就業渠道分組:學校推薦5104人,中介介紹221,其他渠道656人。
3.質量保障措施
3.1專業布局
全市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涉及信息技術類、加工制造類、財經商貿類、旅游服務類、文化藝術類、交通運輸類、體育與健身類、教育類、農林牧漁類、土木水利類、公共管理與服務類、醫藥衛生類等12大類近30個專業。在開設的專業中,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導游服務與管理、會計、護理、助產、藥劑等7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市場營銷、服裝設計與制作、中醫康復保健、醫學檢驗技術等8個專業為市級重點建設專業。以下是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專業分類情況:
3.1.1河源理工學校開設工科類專業為主。
3.1.2河源市衛生學校、東源縣衛生學校舉辦醫藥衛生類專業。
3.1.3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河源市特蕾新藝術幼兒師范學校、河源市現代職業學校、和平縣職業技術學校、紫金縣職業技術學校、龍川縣職業技術學校、東源縣職業技術學校、連平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文科類專業為主。
3.1.4市體育運動學校開設運動訓練、競技體育專業。
3.2質量保證
辦學質量是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質量建設永遠在路上。為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全市中等職業學校主要采取了以下舉措:一是嚴格按照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標準》規范辦學。二是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設置專業。二是規范征訂和使用國家規范教材教輔資料。三是按照教育部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要求實施教學。四是全面啟動職業教育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補齊教學質量短板。五是推進“校企雙制”辦學模式改革,建立健全校企一體化育人機制。六是邀請國家和省職教“名家、名校長、專業名師”為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傳經送寶。七是舉辦全市中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全市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全市第十四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全市中職教師論文評選等活動。
3.3落實教師編制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1413人,其中專任教師1107人,在校生21896人,師生比為1:19.8。其中公辦學校專任教師1053人,在校生20764人,師生比為1:19.7;公辦學校在編教師1031人,外聘教師22人。
3.4教師培養培訓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強化教育質量主業意識,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校級”、“企業跟崗”和“企業實踐”培養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2017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參加“國培”54人次、“省培”163人次、“市培”437人次、“縣培”246人次、“校培”4518人次、企業跟崗157人次、企業實踐481人次。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是今年初市委下達市教育局的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這一年來,市教育局在“細”字上下功夫,在“實”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凝心聚力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一是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政策舉措,草擬了《河源市2017-2019年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中職部分)》和《河源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等報市政府印發。二是指導中職學校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先后成立職業教育集團,扎實推進集團化辦學。三是開展職業教育與企業用工專題調研,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溝通機制,達成共建、共享、共贏辦學模式。四是指導學校深化與企業合作,設立企業專班,實行技能人才定向定崗培養,探索“現代學徒制”改革。五是指導學校探索“校中廠、廠中校”辦學模式,力促學校辦學更貼近企業、貼近市場,確保學生畢業即可上崗。六是指導各中職學校舉辦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或專場招聘會,邀請省內外知名企業到校招聘應屆畢業生,畢業生首次簽約率達92%。七是做好全市中職畢業生就業創業信息匯總和分析工作,有效夯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礎。八是我市被廣東省確定為第二批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市項目創建項目單位,并獲省級財政3000萬專項資金支持,大力度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4.2學生實習情況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把學生頂崗實習工作作為教學重要環節來抓,按照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定(試行)》,有序組織學生頂崗實習。在組織學生頂崗實習時,學校和實習單位簽訂學生頂崗實習協議,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監督監管學生頂崗實習和生活全過程,確保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專業對口崗位、工作環境安全、勞動報酬合理、休息休假正常、食宿環境安全,責任保險完善、考核機制科學。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校企合作辦學方案,科學安排學生實習、見習,部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時間為一年(即第五第六學期),也有部分學生頂崗實習時間為半年(即第五或第六學期)。
全市中職學校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頂崗實習學生6776人,專業對口率為85%。其中在市內頂崗實習人數4404人,占實習學生總數的65%,市外頂崗實習學生2372人,占實習學生總數的35%。頂崗實習學生勞動報酬由企業向學生直接發放(發至銀行卡),平均月薪1820元,其中護理、助產、中醫護理、藥劑(不含到藥企實習學生)、醫學檢驗、農村醫學、中醫康復保健、康復技術專業,因行業特殊性,實習學生無勞動報酬)。頂崗實習學生中,由學校推薦實習6283人,其他渠道實習493人。
4.3集團化辦學情況
全市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養。一是全市各中等職業學校成立了職業教育集團或相應校企合作機構,搭建起行政部門、學校、企業和行業等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平臺,不斷加大校與校、校與企、校與行業等合作力度。二是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堅持以本市“二區六園”為主陣地,積極創新辦學模式,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如河源理工學校先后67家企業、3個事業單位、3個行業協會、135所初級中學、5所高職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分別與西可通信、中興通訊、龍記集團、農夫山泉、昌紅精機科技、TTS教育機構等15家企業設立專班,專班班級達90個,為各大產業園區“量身定做”技術人才。
5.社會貢獻
5.1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全市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涉及信息技術類、加工制造類、財經商貿類、旅游服務類、文化藝術類、交通運輸類、體育與健身類、教育類、農林牧漁類、土木水利類、公共管理與服務類、醫藥衛生類等12大類近30個專業。2017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21896人。按專業分:信息技術類3865人,加工制造類1466人,財經商貿類2775人,旅游服務類440人,文化藝術類616人,交通運輸類1035人,體育與健身類508人,教育類2868人,農林牧漁類609人,土木水利類307人,公共管理與服務類,醫藥衛生類7126人,281人。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7008人,已就業6875人,就業率為98.1%。在就業人數中,直接就業5891人,升入高一級學校894人。
5.2社會服務
2017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成立“創文志愿服務隊“,先后5.5萬人次積極服務我市“創文”工作。市衛校派出1500師生服務我市“河馬”賽事,確保“河馬”圓滿成功。
5.3對口支援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無對口支援任務。
6.政府職責
6.1經費
市、縣地方政府全面落實學生資助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和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經費。
6.2政策措施
在國家和省大力發展中職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職教育發展,確立了中職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帶動引領各縣區黨委政府和全市相關部門全力以赴推動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近兩年來,先后出臺政策文件,聚力推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一是我市被廣東省評為第二批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市項目創建單位。二是印發了《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三是組織實施市教育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河源市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意見》。
7.特色創新
全市中職學校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勤學、好學、樂學。通過組建職教集團或相應校企合作機構,全面整合校企辦學資源,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通過開展學校、全市學生技能競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技能興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通過組織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服務社會發展。
7.1實施模塊教學,走內涵發展之路
根據中職教育的特性和學生的個性,科學引導學生圍繞開展能力和素質教育主題,在教法上強調知能一體,在學法上強調知行一致,集中開展相關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操作技能教學,實現學生具體能力的提升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7.2順應市場,走產教融合發展之路
全市中職學校已分別成立了職業教育集團,在集團《章程》框架下實施校企深度合作、聯動發展,推動校企間互惠互利、共建共贏共享。目前,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深入推進,合作形式呈多樣化,如:企業專班、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一體化教學、前店后廠、技師進課堂、教師企業跟崗等。
7.3開展主題活動,走特色個性發展之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各中等職業學校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每周活動主題鮮明、方案周密、效果明顯。通過主題活動不斷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真實和快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維的拓展性,讓學生變得更加主動、更加陽光、更加自信。
8.學校黨建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豐富內涵,牢固樹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決服從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四個意識”落實到崗位上,落實到行動上,不折不扣執行上級黨委決策部署,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學校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黨章和黨內法規,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不斷聚焦黨建主業,夯實黨建主責,把高的標準和嚴的要求貫徹到管黨治黨全過程、落實到黨的建設各方面。一年來,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無違反“八項規定”和黨內法規問題發生。
9.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9.1主要問題
9.1.1區域發展不夠平衡
市屬公立中等職業學校投入大、發展快,辦學條件優越,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穩步提高。相反,縣區中等職業學校投入相對不足,辦學條件落后,辦學規模小,發展滯后。
9.1.2師資和實操設施配備不夠充足
在師資方面,主要存在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不夠合理,仍有部分學校未能按照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標準配足配齊教師,另外高學歷、高職稱和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尚無有影響力的職教名師和名家。在實操方面,設備設施投入不足,部分學校加工制造類專業無法開設或仍使用落后淘汰實訓設備,與我市產業轉型升級不相適應。
9.1.3辦學特色不夠鮮明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共設置近30個專業,學校之間專業設置重復,“多、散、泛”現象突出。目前,除了市衛生學校開設的專業具有行業特色,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外,其它學校特色專業不夠明顯,精品專業不夠突出。
9.2改進措施
9.2.1縮小區域差距,推動全市職業學校協調發展
在提升辦學基礎上下功夫,加大縣區職業學校專項經費投入,提升學校辦學能力,夯實辦學基礎,提升學校吸引力,從而有效擴大辦學規模,有效縮小市縣之間、學校之間發展差距,實現全市均衡發展。
9.2.2優化專業設置,打造精品專業和特色專業
在專業建設上下功夫,結合各校辦學歷史、辦學基礎、辦學能力、辦學優勢等,優化市區職業教育資源,調整現有專業設置,并按專業設置調整師資隊伍和實操設備實施,做強做大一批市級乃至省級和國家級專業,進一步凸顯現代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
9.2.3繼續深化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認真貫徹全國全省職教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的意見》、《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找準新時代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立足點和發力點,以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推進職業教育教學診斷與改進和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市建設,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加快我市決勝小康、率先振興、同步現代化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河源市教育局
2018年1月20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