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單位:
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粵科函區字〔2021〕1104號)要求,現將我局擬提名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共3項)予以公示。項目信息見附件。
公示期為2021年10月11日至10月17日。若對擬提名項目有異議,請于公示期內通過書面形式向我局反饋并附上具體事實材料。反映情況時,需提供真實有效聯系方式(包括聯系人和聯系地址、電話),單位反饋意見的需加蓋公章,個人反饋意見的需簽署真實姓名并附身份證復印件。(只受理書面意見,若無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的意見建議,我局將不予受理。)
附件: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共3項).docx
聯系人:鐘輝昌 聯系電話:3389039
辦公地點:河源市源城區文明路43—1號市科技信息中心大樓四層市科技局高新科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
2021年10月11日
附件
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
項目名稱 | 硬質聚氯乙烯多功能協效穩定劑 |
擬提名獎項及等級 | 擬提名202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主要完成單位 |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要完成人 (職稱、完成單位、工作單位) | 1. 林澤鵬,無,完成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總體研究思路和研究內容的提出者和設計者,確定項目的技術路線及實施方案,完成關鍵技術的產業化。 |
2. 廖正福,教授,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工作單位:廣東工業大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提出者和設計者之一,創新點1、2、3的主體思想提出者之一,負責材料的合成和實驗過程設計、技術指導。 | |
3. 林華雄,無,完成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創新點1、2、3的主體思想提出者之一,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提出者與設計者之一,統籌項目進程。 | |
4. 陳安伏,講師,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工作單位:廣東工業大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提出者和參加者之一,負責新材料性能檢測及流變學特性分析、技術指導。 | |
5. 陳金鵬,助理工程師,完成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參加者之一,參與新材料的設計研制工作。 | |
6. 王新波,無,完成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參加者之一,負責技術產業化的質量管理。 | |
7. 邱永旭,助理工程師,完成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參加者之一,負責技術產業化的推廣應用。 | |
8. 曹慧娟,無,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工作單位: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參加者之一, 參與新材料的設計研制工作。 | |
9. 葉煒華,無,完成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工作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參加者之一, 參與新材料的設計研制工作。 | |
10. 詹國熊,無,完成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研究內容的主要參加者之一,負責技術產業化的推廣應用。 | |
代表性論文 專著目錄 | 論文1:PVC用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的工藝優化及性能研究,塑料科技,2018, 46, 110-115. 第一作者: 曹慧娟, 通訊作者: 廖正福 |
論文2:6-氨基-1,3-二甲基脲嘧啶及其復配體系對PVC熱穩定性的影響,塑料科技,2020, 48, 24-29. 第一作者: 陳慶華 通訊作者: 廖正福 | |
論文3:PVC 用有機氮熱穩定劑的研究新進展, 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20, 49, 110-113. 第一作者: 王巧玲, 通訊作者: 廖正福 | |
論文4: Improvement of the process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 with 5,6-diamino-1,3-dimethyluracil,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20, 137, e49319. 第一作者: 葉煒華, 通訊作者: 廖正福 | |
知識產權名稱 | 專利1:<一種多元醇酯金屬配合物>( ZL 201810312209.X, 曹慧娟;廖正福;韓棟;王新波;林澤鵬,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工業大學) |
專利2:<一種基于多元醇酯金屬配合物的PVC熱穩定劑>( ZL 201810312533.1, 廖正福;曹慧娟;韓棟;王新波;林澤鵬,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工業大學) | |
專利3:<一種PVC有機復合熱穩定劑和PVC制品及其制備方法>( ZL 201910199605.0, 廖正福;陳慶華,廣東工業大學) | |
專利4:<一種PVC功能性助劑的快速冷卻傳送裝置>( ZL 201720066551.7, 林華雄;王新波;林澤鵬,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工業大學) | |
專利5:<一種PVC穩定劑生產裝置>( ZL 201820509189.0, 林澤鵬;林華雄;王新波;陳展煥,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6:<一種新型PVC原料攪拌罐>( ZL 201820509144.3, 林澤鵬;林華雄;王新波;詹國熊,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7:<一種粉體捕集器>( ZL 201620910753.0, 林華雄;王新波;林澤鵬,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8:<一種超微粉碎機>( ZL 201720175886.2, 林華雄;王新波;林澤鵬,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9:<一種加熱循環控制裝置>( ZL 201620910753.0, 林華雄;王新波;林澤鵬,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10:<一種內外調節溫度反應釜>( ZL 201820508344.7, 林澤鵬;林華雄;王新波;詹國熊, 廣東鑫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
項目名稱 | 高性能低鈷/無鈷硬質合金壓砧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
主要完成單位 | 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華南理工大學 | |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 | |
北京科技大學 | |
廣東正信硬質材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 | |
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 | |
主要完成人 (職稱、完成單位、工作單位) | 1.葉惠明(工程師,工作單位: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主要貢獻:項目總負責人,創新點一、二和三的第一負責人,全面負責整體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出了高性能低鈷/無鈷硬質合金壓砧的研發新思路和新方法,突破了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壓砧的粉末配碳、近凈成形和特種燒結技術,主持了低鈷硬質合金壓砧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2.李小強(教授,工作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完成單位:華南理工大學。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點二的第二負責人,負責高性能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的粘結相強韌化技術研發,解決了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強度和韌性偏低的技術難題。) | |
3.胡可(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完成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點三的第二負責人,負責低鈷/無鈷硬質合金壓砧的成形與特種燒結技術研發,解決了大尺寸硬質合金壓砧的近凈成形、坯料高效脫脂等技術難題。) | |
4.林濤(副教授,工作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完成單位:北京科技大學。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點一的第二負責人,負責納米碳化鎢粉末的制備技術研發,解決了納米碳化鎢粉末粒度不均一、易產生工業廢水等技術難題。) | |
5.諸優明(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廣東正信硬質材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完成單位:廣東正信硬質材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點三的主要完成人,負責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的工藝優化與驗證以及壓砧、頂錘等產品的開發,并參與了項目成果的應用轉化工作。) | |
6.葉少良(工程師,工作單位: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點一的主要完成人,負責低鈷/無鈷硬質合金復合粉末制備與碳含量精確控制技術的研發,并參與項目成果的應用轉化工作。) | |
7.劉辛(正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完成單位: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創新點三的主要完成人,負責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的增塑成形劑設計,解決了坯料密度低、保型性差、有機粘結劑殘留等技術問題。) | |
8.葉戈(工程師,工作單位: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主要貢獻:項目主要完成人員,創新點一的主要完成人,負責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復合粉末的工藝優化與驗證,協助開發了多種規格的硬質合金壓砧產品。) | |
9.屈盛官(教授,工作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完成單位:華南理工大學。主要貢獻:項目完成人員,創新點二的主要完成人,負責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的粘結相強韌化技術研發,完成了無鈷/低鈷硬質合金的強韌性匹配研究工作。) | |
10.姚島(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完成單位: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主要貢獻:項目完成人員,創新點三的主要完成人,負責組織低鈷/無鈷微晶硬質合金的近凈成形技術研發,協助進行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 |
代表性論文 專著目錄 | 論文1:<Prepar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C-10Ni3Al cemented carbides with plate-like triangular prismatic WC grain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2年544卷,李小強,李小強> |
論文2:<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WC-10wt.%Ni3Al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5年629卷,李小強,張民愛> | |
論文3:<The Σ=2 and Σ=13a grain boundary distributions in cemented tungsten carbides with/without metallic binders,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2021年173卷,李京懋,李小強> | |
論文4:<WC-8Co-2Al (wt%) cemented carbide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milling and spark plasma sintering,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10年638-642卷,李小強,李小強> | |
論文5:<電流燒結制備WC-6Co-1.5Al硬質合金,機械工程材料,2007年31卷,李小強,李小強> | |
知識產權名稱 | 專利1:<一種耐高壓高溫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ZL201710821976.9,葉惠明、葉少良、諸優明、葉戈,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專利2:<一種高強韌微晶硬質合金的制造方法>(ZL201410247383.2,葉惠明、葉少良、諸優明,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
專利3:<一種超細晶粒無鈷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ZL201710821345.7,葉惠明、葉少良、諸優明、葉戈,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
專利4:<一種無鈷梯度WC硬質合金高壓方塊及其制備方法>(ZL201711112788.5,李小強、張民愛、劉波、邱昊、屈盛官、楊超、梁良,華南理工大學) | |
專利5:<一種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的低鈷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ZL201610707130.8,葉惠明、葉少良、諸優明,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
專利6:<一種環保納米碳化鎢粉制備方法>(ZL201810487418.8,林濤、趙學斌、邵慧萍、田一彤、何新波,北京科技大學) | |
專利7:<一種超細硬質合金注射成型喂料的制備方法>(ZL201811290374.6,胡可、崔利群、韓勝利、鄒黎明、劉辛,廣東省材料與加工研究所) | |
專利8:<一種立體網絡增韌WC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ZL201610960741.3,李小強、曹廷、屈盛官、黃陽、梁良、伍尚華,華南理工大學) | |
專利9:<一種耐蝕鋼結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ZL201510330738.9,葉惠明、葉少良、諸優明,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 | |
企業標準1:<微晶硬質合金>(Q/ZX 0003-2016,河源正信硬質合金有限公司企業標準,葉少良、葉戈) |
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
項目名稱 | III族氮化物的低溫外延生長技術 |
主要完成人 (職稱、完成單位、工作單位) | 1.李國強(職稱:教授、工作單位:河源市眾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河源市眾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貢獻:項目總體策劃和指導實施,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核心技術發明點1、2、3的主要完成人。實現了項目的三個技術發明:(1)發明了激光光柵掃描PLD低溫外延生長技術及設備,大幅度降低外延材料的缺陷密度;(2)發明了多種III族氮化物新型異質結構,提高了器件的能量轉化效率和性能;(3)發明了多種III族氮化物器件制作工藝和裝備,解決了我國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 |
2.王喜瑜(職稱: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貢獻:核心技術發明點3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發明了一種針對5G濾波中的信息反饋、接收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介質技術,解決了傳統5G濾波功能單一的問題,避免了參考信號間的互相干擾,實現了濾波中的信息反饋、濾波可調,擴大了濾波器產品的應用范圍) | |
3.王文樑(職稱:副教授、工作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完成單位:華南理工大學、主要貢獻:本項目技術發明點1、2、3的主要完成人之一。通過發明PLD低溫外延與MOCVD高溫外延相結合的兩步生長法,大幅度提高了外延薄膜的晶體質量;設計了多種III族氮化物異質結構,增強了載流子的注入和輻射復合率) | |
4.衣新燕(職稱:無、工作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完成單位:華南理工大學、主要貢獻:本項目技術發明點1、2、3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設計了多種摻雜型III族氮化物外延結構,大幅提升了載流子的輸運性能;通過發明和改造工藝設備,使得獨創工藝得以實現,并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 |
5.吳質樸(職稱: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深圳市奧倫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深圳市奧倫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貢獻:本項目技術發明點1、3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應用PLD低溫外延與MOCVD高溫外延相結合的兩步生長法,開發出高光效、高可靠性的LED芯片,并將相關技術應用于奧倫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生產中,實現高性能藍光LED芯片的產業化) | |
6.魏彬(職稱: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單位: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貢獻:本項目技術發明點3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將III族氮化物的低溫外延生長技術應用到LED燈具上,并進行產業化。產品銷售市場巨大,經濟效益良好。同時,相關LED燈具已申請專利,擁有相應的知識產權) | |
代表性論文 專著目錄 | 論文1:<名稱:氣壓對PLD法在AlN/Si上外延生長的GaN性能的影響、期刊:材料研究與應用、年卷:2016年10卷16-21頁、第一作者:朱運農、通訊作者:李國強> |
論文2:<名稱: Nucleation layer design for growth of a high-quality AlN epitaxial film on a Si (111) substrate、期刊:CrystEngComm、年卷:2018年20卷1483-1490頁、第一作者:李媛、通訊作者:李國強> | |
論文3:<名稱:Growth mechanisms of GaN epitaxial films grown on ex situ low temperature AlN templates on Si substrates by the combination methods of PLD and MOCVD、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年卷:2017年718卷28-35頁、第一作者:王海燕、通訊作者:李國強> | |
論文4:<名稱:High-efficiency near-UV light-emitting diodes on Si substrates with InGaN/GaN/AlGaN/GaN multiple quantum wells、期刊:J. Mater. Chem. C、年卷:2020年8卷883-888頁、第一作者:李媛、通訊作者:李國強> | |
論文5:<名稱:Efficiency improved by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HEMT with vertical-structure LEDs and Mg doping on dry etched GaN、期刊:J. Mater. Chem. C、年卷:2019年7卷2823-2828頁、第一作者:陳丁波、通訊作者:李國強> | |
知識產權名稱 | 專利1:<生長在釔鋁石榴石襯底上的GaN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專利授權號:ZL 201610553010.7、發明人:李國強,權利人:河源市眾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專利2:<一種在Si襯底上外延生長的高質量AlN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專利授權號:ZL 201610553007.5、發明人:李國強,權利人:河源市眾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3:<生長在鋁酸鎂鈧襯底上的InGaN/GaN多量子阱及制備方法>(專利授權號:ZL 201610757252.8、發明人:李國強 王文樑 楊美娟 林云昊,權利人:華南理工大學) | |
專利4:< PLD結合MOCVD法在Si襯底上生長AlGaN基的紫外LED結構及制備方法>(專利授權號:ZL 201810764155.0、發明人:李國強,權利人:河源市眾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5:<HARQ的合并方法及裝置>(專利授權號:ZL201110171526.2、發明人:董亮 王喜瑜 吳楓 陳月強 ,權利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專利6:<一種3D通孔超結構LED芯片及其制備方法>(專利授權號:ZL 201810027470.5、發明人:李國強,權利人:河源市眾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專利7:<納米孔柵極摻雜制備的常關型HEMT器件及制備方法>(專利授權號:ZL 201911108784.9、發明人:李國強 萬利軍 孫佩椰 闕顯灃 姚書南,權利人:華南理工大學) | |
專利8:<射頻前端模塊中有源器件和無源單晶器件及單片集成方法>(專利授權號:ZL 201910809965.8、發明人:李國強 衣新燕 張鐵林 劉鑫堯 趙利帥 劉紅斌 粱敬晗,權利人:華南理工大學) | |
專利9:<點陣式LED及其封裝工藝及LED顯示屏 >(專利授權號:ZL201410737083.2、發明人:何畏、吳質樸、韓光宇,權利人:深圳市奧倫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專利10:<一種LED光源模組>(專利授權號:ZL201710164847.7、發明人:魏彬 朱奕光 王善越 彭偉,權利人: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