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河源市舉辦現代農業數字化和信息化專題培訓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要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當前,直播帶貨農產品,讓傳統農業插上“云翅膀”迸發新活力;智能化農機設備,助農民和企業實現專業化、精準化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讓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農民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隨著5G、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科技的應用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加快數字農業建設成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6月22-24日,全市現代農業數字化和信息化專題培訓班在市委黨校舉辦,此次培訓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實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和要求,對農業系統干部及從業者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信息化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業系統黨員干部和新時代農業人農業數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和應用水平。
本次培訓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是經市委組織部批準舉辦的主體班次培訓班,由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市委黨校承辦。同時,培訓班也得到了省農業農村廳的重視和支持,省農業農村廳“市場體系+數字農業+國際合作”工作專班主任鄭宏宣同志出席此次培訓班并授課,培訓班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安排緊湊、針對性強,參訓學員收獲滿滿,取得了預期成效。

一是師資水平高。本次培訓班安排了市委黨校資深老師開展政治理論授課,為學員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課;省農業農村廳鄭宏宣圍繞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全面梳理和總結了“12221”市場體系的內涵、源起、成功模式、思路以及成效,為我市加快“12221”市場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培訓班邀請了省內專家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劉雙印、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的工作專班負責人李金璽、盒馬鮮生負責人黃潔、廣東農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吳建波進行專業知識培訓,還有市內的實踐專家包括河源聯通分公司技術經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負責人、河源市科技特派數字鄉村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講述實踐經驗,另外,還邀請了政數局張志雄副局長普及了數字政府的知識,讓學員對數字政府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是培訓內容精。整個培訓既有理論基礎輔導,又有業務知識指導,涵蓋了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數字農業發展及應用、農業數據平臺管理、新型農產品營銷手段應用、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及農產品出村進城、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宣傳與推介實踐、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數字政府等領域和內容,課程分配合理,從理論到實踐,提升了培訓質量和效果。
三是教學要求嚴。整個培訓過程中,參訓學員嚴格遵守學習紀律,嚴格請銷假制度,按時到課聽講,做好學習筆記,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各位學員展現出了飽滿的學習面貌。
四是學習風氣濃。參訓學員非常珍惜此次學習機會,并把它作為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業務能力的一個難得機遇,做到主動學習,形成了團結活潑、互幫互學的良好學習氛圍。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業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探索,農業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正在規劃建設,培育了一批數字化農業企業,水稻智慧農場、工廠化養魚等數字農業發展已初顯成效;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扎實開展,實現行政村益農信息社全覆蓋;建設“E網興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電商企業600多家,網店數量達3.2萬個;成立全省首個新農人協會,讓數據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體系化推進,果樹認養、線上展銷、訂單農業等新型營銷方式方興未艾。


數字化和信息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培訓班要求農業系統干部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現代農業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讓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牽引撬動農業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創造新價值。要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深度融合和應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