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全市農業工作會議召開。副市長朱蔚蔚在會上要求,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推動我市農業生產由滿足數量需求為主,向滿足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轉變,由傳統粗放發展向產業集聚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方向轉變,以產業升級、改革創新、生態環保、科技應用、融合發展、宜居宜業為重點,推動我市生態農業發展再上新水平、上新臺階。
我市今年將圍繞“結構優、產業強、品牌響、效益高、農村綠”的工作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謀劃發展未來農業。
我市將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保2017年完成70%的確權頒證任務。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推進優質稻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一、到2020年實現農作物秸稈、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0%、90%、70%,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二、到2020年,三品認證達到500個以上,爭取培育50個以上省級名牌產品,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三、培育壯大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整市推進項目。
四、到2020年,力爭建立河源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5個,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達到75家以上,爭取新認定10個以上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爭取引進10家企業在河源發展特色品牌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精致高校農業以及農產品精深加工流通業,落實深河兩市農產品鏈式質量安全監管合作聯動機制,共同認證掛牌20個深圳“菜籃子”河源生產基地,支持255個相對貧困村創建新農村。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