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6月省藥監局部署開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以來,市市場監管局迅速響應,通過高站位謀劃部署、高標準排查風險、高強度打擊違法、高效率協同聯動、高質量能力提升,切實推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走深走實。我市查處“3·15”生產、銷售假藥案和建設“藥安員”隊伍的創新做法受到省藥監局通報表揚。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印發《河源市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開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的工作安排》,成立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領導小組,確保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
二是全面排查化解風險隱患。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成立執法辦案專班,聚焦重點領域,加大監管力度,排查風險隱患,強化專項治理,嚴格落實處罰到人、聯合懲戒、行業準入、從業禁止等制度,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安全風險的底線。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處藥械化案件354宗,辦結案件247宗,移送公安機關案件6宗,其中涉案貨值50萬元以上案件2宗,市局與市公安局聯合查處的“3·15”生產、銷售假藥案,實現全鏈條打擊,被國家藥監局、公安部和省藥監局、省公安廳掛牌督辦,獲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稽查執法優秀案件(第一批),形成有力震懾。
三是深化部門協同聯動。建立健全《河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河源市公安局協作工作制度》《河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涉案藥品鑒定認定工作制度》等制度機制,與市公安局召開行刑銜接工作聯席會議,持續強化內外聯動,增強行行、行刑、行紀銜接,強化“三醫聯動”,暢通市縣安全風險會商、案件遠程會診、大案要案督辦渠道,構建統一指揮、橫向協作、縱向聯動的藥品監管格局,形成藥品安全治理工作合力。
四是夯實基層監管能力基礎。建立專業化職業化檢查員庫,舉辦藥械化監管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兩輪跨縣區綜合監管;以連平縣為試點,建設“藥安員”隊伍,13個鄉鎮各配備3名協管員,推進基層藥品監管網絡向鄉鎮、農村延伸;大力推廣24小時購藥模式,全市設置24小時售藥窗口的零售藥店和開辦有銷售乙類非處方藥的美宜佳便利店共107家,實現縣區全覆蓋;積極開展“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活動”,2023年底完成不少于50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以“小切口”實現為民辦實事“大作為”。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檢查藥品生產和批發企業、零售總部、零售藥店、使用單位1940家次,責令整改463家次;共檢查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1860家次,責令整改254家次,責令停產停業1家次;共檢查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單位1125家次,責令限期整改73家次;全市共完成藥品抽樣550批次,合格率99.6%,化妝品抽樣70批次,合格率100%,醫療器械抽樣53批,合格率98.1%;加快ODR平臺(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建設,為消費者投訴開通“綠色通道”,受理“兩品一械”投訴舉報803件,辦結753件。
(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二科 何小健 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