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及化妝品質量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市市場監管局結合轄區實際,突出“三個重點”,采取“三項措施”,持續加大藥械化監管力度,保障藥械化質量安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一是突出“三個重點”確保藥械化抽檢成效。突出廣東省集中招采中標品種、公共衛生用藥、醫療美容醫療器械、祛斑美白類化妝品等為重點產品,突出多次被國家藥監局和省藥監局通告的、群眾反映投訴舉報較多的、媒體曝光的企業等重點領域,突出監督抽查、投訴舉報、案件查辦等重點環節,狠抓市場監管,查找問題隱患,集中整治社會普遍關注、消費者反映集中的市場熱點、難點問題,嚴厲打擊產品質量安全的違法行為,懲治違法生產經營主體,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藥品抽樣550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9.6%,化妝品抽樣70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8.57%,醫療器械抽樣53批,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8.1%。
二是采取“三項措施”規范藥械化市場經營秩序。從嚴監管產品質量,加大對生產企業的檢查力度,對我市藥品批發企業和零售連鎖總部、美容院等進行重點整治,加大產品網上監管、產品質量抽檢力度。嚴厲查處藥械化違法案件,建立健全案件舉報、受理、處置、反饋快速通道,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嚴厲查處假冒產品制售窩點、無證生產等違法行為。保障藥械化抽檢高效推進,強化藥械化產品風險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處藥械化案件354宗,移送公安機關案件6宗;其中涉案貨值50萬元以上案件2宗,市市場監管局與市公安局聯合查處的“3·15”生產、銷售假藥案,涉案貨值8000余萬元,形成有力震懾。
三是提升藥械化消費法律意識。大力宣傳藥械化打假專項整治工作成效,通過現場咨詢、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規,曝光典型案件,科普識假辨假知識,提高消費者質量安全意識和維權能力,保障群眾科學、理性購買,營造濃厚的社會共治氛圍。今年以來,先后在河源日報、“河源市場監管”公眾號等主流媒體、多媒體平臺發布新聞報道96篇,開展大型專題宣傳活動5次。
(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二科 何小健 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