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扎實開展食品小作坊五年提質行動(2019-2023年),我市食品小作坊登記管理、監督檢查、抽檢監測、機制創新和社會共治等各項工作得到了明顯加強,五年來未發生小作坊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全市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可控、衛生狀況良好。
一、深調研,完善食品小作坊監管制度。深入縣區、鄉鎮開展食品小作坊調研,調查了解各地傳統特色食品小作坊現狀,全面掌握我市食品小作坊提質行動存在的問題困難,撰寫《關于調整修訂河源市食品小作坊禁止生產加工食品目錄的調研報告》并獲得2022年河源市調研成果三等獎。結合調研成果,先后制定了《河源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清理整頓工作手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突出問題治理措施清單》《河源市花生油小作坊風險分級管理機制》《河源市花生油小作坊生產加工規范指引》等指導性制度。2020年,建立河源市專職食品安全協管員隊伍,食品安全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監管網絡逐漸完善,小作坊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監管。
二、穩把關,按標準實施食品小作坊登記準入。嚴格按照《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和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完善我市食品小作坊登記工作規范和辦事指南,嚴格把關申請材料、現場審查,對條件不符的堅決不予核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同時,主動靠前服務,引導食品小作坊更換升級生產設備,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做好各類臺賬記錄,升級改造達到登記條件,提高無證小作坊升級改造申請發證的積極性。五年來,共幫助800多家食品小作坊實現升級改造,全市獲證食品小作坊數先增后減;其中24家小作坊成功轉型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培育出源城五指毛桃雞、連平忠信花生、東源黃田米酒、和平腐竹、龍川大米、紫金茶葉等具有河源地方特色的食品區域品牌。
三、精抽檢,強化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監測。每年制定并公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逐步加大對小作坊食品特別是高風險食品加工小作坊產品的抽檢力度,抽檢小作坊食品數量從2019年的830批次增加到2023年1843批次,監督抽檢合格率逐年穩步提升,從2019年的85%提高到2023年97%以上,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同時,對檢查和抽檢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置,查清原因并開展責任約談,督促落實整改。對一年內3次抽檢不合格的小作坊吊銷其登記證,共吊銷食品小作坊的登記證3家。
四、細排查,督促食品小作坊落實主體責任。深入自查,統一制定《河源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自查表》,在日常檢查、培訓、約談中督促食品小作坊100%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督促食品小作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加強日常監管,市場監管部門每年制定并公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檢查計劃,定期更新《河源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建檔登記表》信息,綜合運用監督檢查、日常巡查、監督抽檢、執法打假等手段,提升執法監管效能。突出重點品種,持續強化酒類、花生油、濕米粉、糕點、肉制品等高風險品種食品小作坊監管,梳理匯總風險隱患,有針對性地分時節、分行業開展食品小作坊清理整頓工作。
五、嚴查處,著力打擊食品小作坊違法行為。堅持問題導向,收集群眾關心的問題,加大對無證、無照食品小作坊的打擊力度,對監督抽檢不合格的食品小作坊一律依法立案查處,督促做好不安全食品的召回處置工作,對無證生產拒不整改的黑作坊堅決予以取締,嚴厲打擊食品小作坊“兩超一非”和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切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五年來,全市共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小作坊立案300多宗,關停取締不符合食品安全保障條件的小作坊80多家,實現了“打擊取締一批、規范發展一批、轉型升級一批”的提質目標。
六、廣宣傳,加大食品小作坊培訓指導力度。積極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典型案例,積極開展產品標準、快速檢測等各類專業培訓,共舉辦了12期花生油小作坊培訓班和1期肉制品生產行業食安員培訓班,并制作學習視頻教材,發給各縣區基層監管部門和小作坊深入學習,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科吳水平 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