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六〇〇號公告,自2024年7月10日起對“龍川山茶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龍川縣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河源繼“河源米粉”“連平鷹嘴蜜桃”“紫金春甜桔”之后的第4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龍川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光照和水資源條件極為豐富,是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生態保護發展示范區,粵東北的天然生態屏障,年無霜期320天,年均日照時數1783.2小時,充足的日照可強化油茶樹的光合作用,促進油茶果實合成更多的有機物,非常適宜山茶油樹的生長發育。龍川山茶油是健康、優質的食用油,具有“色金黃、油清爽、不黏膩、性穩定”等獨特且顯著的品質特征。
龍川縣種植油茶、食用茶油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朝時期。近年來,龍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出臺了系列扶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建設“全國油茶示范縣”“國家油茶產業發展試點縣”為契機,將油茶產業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截至2023年底,全縣油茶種植總面積約45.59萬畝,鮮果總產量約15.14萬噸,油茶籽年產量約3.78萬噸,茶油產能達0.94萬噸,油茶產業產值達11.86億元(鮮果),加工成茶油產值達18.93億元。
近年來,河源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立足職能定位,通過優化政策供給、開展“挖潛”行動、完善標準體系、強化指導服務、加強質量監管、積極宣傳推廣等舉措,統籌推進地理標志產品資源的挖掘、培育、申報和保護等工作,充分發揮地理標志服務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歷史文化傳承作用,助力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下來,市市場監管局將進一步加大地理標志產品培育力度,大力開展地理標志推廣應用,持續提升地理標志管理水平,擴大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影響力,促進地理標志產業融合發展,把地理標志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保護科陳明 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