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源市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履行“一個統抓,五大職能”,推動司法行政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政治統領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強化。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和上級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制度機制,市局黨組學習第一議題40項。高標準、嚴要求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達到了“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預期目標。強化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扎實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完成市律師行業黨委換屆,成立河源仲裁委黨支部。組織開展警示教育、“三個規定”專題學習會,不斷強化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市局機關黨委獲評“2023年河源市競標爭先創建單位”,全系統1個集體3名個人獲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
二是重點領域立法持續加強。提請出臺《河源市人民政府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開展《河源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工作。推動出臺《河源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修正《河源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辦法》,有序開展《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立法。配合市人大開展《河源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修訂《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審查《河源市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條例》《河源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草案。
三是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出臺《河源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辦法》《河源市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管理辦法》,全年開展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9件,審核市政府和市直部門規范性文件51件,備案審查縣(區)政府規范性文件41件,組織市政府法律顧問出具法律意見書111件。全力提高運用“粵執法”平臺執法的辦案量,全市累計線上辦案15403宗。對下放鎮街行政執法職權進行了科學評估和動態調整,組織編制鎮街高頻易發執法事項辦案指南,實施鎮街綜合行政執法人員能力素質提升專項行動。開展行政復議質量提升年活動,建立行政復議案件集體討論機制,扎實開展新行政復議法專題培訓和宣傳。推動出臺《河源市關于建立府院聯動工作機制的意見》,召開2次府院聯席會議,實現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全市全年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577件,辦理行政訴訟案件502件。
四是公共法律服務持續優化。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領導干部旁聽庭審、“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學法考試、“憲法宣傳周”、法治掛歷進萬家等活動。完成“全國首個司法所”法治展覽館建設并對外開放,阮嘯仙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創建3個國家級、24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22年度我市普法工作在全省排名第6,在粵東西北排名第1。在江東新區成立全省首個訴訟仲裁服務站,連平、和平、江東新區提前完成行政村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建設。制定實施10項公證便民服務舉措,全年司法鑒定實現零投訴,圓滿完成河源仲裁委換屆。深入開展“百所聯百會”活動,組建新一屆市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成立河源市首屆涉外律師人才庫,與惠州市律協建立合作交流機制,組織律師到市啟正學校開展法治教育和心理輔導,順利完成2023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組織實施工作。東源縣在全省率先開展審查起訴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經驗做法被《法治日報》宣傳推介,持續開展“助力農民工”“關愛殘疾人”等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動,全市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456宗。
五是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再上新水平。深入排查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開展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舉辦河源市首屆人民調解員職業技能競賽,我市選手參加省人民調解技能競賽榮獲團體和個人二等獎。全市全年調解矛盾糾紛7077宗,調解成功7034宗,調解成功率99%。連平縣老吳調解工作室參與法庭聯動聯調,推進訴源治理工作經驗被《法治日報》宣傳推介。東源縣扎實開展司法協理員制度試點工作,有力加強了司法所工作力量。實現市縣鎮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全覆蓋,配合檢察機關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巡回檢察,“智慧矯正中心”創建扎實推進。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雖然2023年我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基層法治建設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基層法律專業人才普遍匱乏,部分縣區行政復議人員和公證員數量不足。鎮村兩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經費不足,難以保障服務的質量和效果。調解組織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
(二)行政執法信息化規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運用“粵執法”平臺執法的辦案率和辦案量偏低,行政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仍需提升,鎮街綜合行政執法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三)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水平有待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的基礎薄弱,亮點不夠突出,申報創建項目較少,個別特色法治文化項目需要進一步挖掘和培育提升。
(四)涉外法治工作有待加強。涉外法治人才不足,難以滿足我市對外開放和涉外法治建設的實際需要,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還需長期推進,涉外法治供需對接機制亟待完善,與粵港澳大灣區涉外法律服務合作交流有待加強。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提升法治建設統籌協調能力,深化法治建設四級同創,深入推進與深圳市委依法治市辦結對提升工作,實施“學先進找差距促提升”專項行動,建立健全法治建設抓落實工作機制,推動全面落實法治建設工作情況年度報告制度。
(二)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推動建立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廣泛組織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地方立法。加強立法后評估工作,將評估結果作為政府規章修改的重要參考。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分析研判河源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需求,加快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立法。
(三)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河源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辦法》,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力提升行政執法人員能力素質,推動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組織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提升運用“粵執法”平臺執法辦案量和辦案率,加強對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培訓指導和監督。貫徹實施新行政復議法,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
(四)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區矯正部門、安置幫教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更加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質效,持續深化“法治、平安、精準、智慧社矯”四個建設。建立健全多元解紛機制,加強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
(五)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將“阮嘯仙法治文化展覽館”打造成為廉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文化陣地,力爭把“全國首個司法所”打造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司法所。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健全統籌調配公證力量的工作機制,深化審查起訴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持續開展“法援惠民生”活動。
(六)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統籌協調,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進一步發揮我市進出口企業律師團隊作用,積極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大力培養涉外法治人才,逐步壯大涉外法治人才隊伍。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