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源市水務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河長制湖長制為有力抓手,持續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全市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向好,2020年12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全國第二,全省第一。
一是聯合發力,打造護河新格局。在實現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凝聚部門治水合力,設立由市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務等部門組成的河長制市級河長助理及聯絡員,聯合公安、檢察等公檢法力量,設立水上派出所,開展公益訴訟活動,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與市自然資源、住建、農業等行政部門加強協調、協同發力,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五清”常態化規范化,通過實地核查、日常巡查、群眾舉報等多種手段,全面排查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423個,目前已全部銷號。2020年累計清理河道長度3588.6公里,清理漂浮物8.41萬噸,河湖面貌持續改善。
二是建章立制,強化水資源保護力度。印發《河源市河湖生態流量管控工作方案》,確定我市近期生態流量管控任務和具體要求。明確我市第一批生態流量保障重點河湖名錄,初步建立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監管體系。編制印發《河源市飲用水源地安全達標規劃》,全面完成我市境內16條河流和83座水庫劃定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進一步明確我市重要河湖水功能定位和水質保護目標,確保水質優良、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提升水環境提供強有力保障。
三是群眾參與,營造全民護河氛圍。成立河源市河湖保護志愿者協會,面向社會團體、環保組織、熱心人士等公開招募民間河長376名,啟動“我的家鄉 我的河”“東江支流全民保潔行動”“萬綠湖凈灘”“河小青”巡河護河等系列活動,使關愛、珍惜、保護河湖成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聚焦水浮蓮這一東江保護的難題,創新開展收購水浮蓮助農全民行動公益活動,組織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水浮蓮打撈。目前已在東源、龍川、紫金、連平等縣6個行政村開展試點工作,投入首期啟動資金150萬元,收購水浮蓮233.36萬斤,惠及村民2756人次,實現了河湖治理與農民,尤其是貧困戶增收“雙贏”。
四是科技助力,創造河湖管護新模式。投入4700多萬元,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智慧河長”信息管理平臺,已完成200個水庫、15個重點河段監控系統建設,投入使用河長制監督管理平臺、涉河工程管理、水庫動態監管、水利電子辦公管理等子系統。充分利用“廣東智慧河長”APP平臺,2020年度巡河11760人次,發現問題97個、已處理95個,處理率達97.94%,河湖管理效能大幅提高,水環境保護力度有效加強。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