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
共享平臺正式上線啟動
啟動儀式在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舉行

啟動儀式上進行了現場業務演示,3分鐘辦完一單在佛山市繳存公積金轉入廣州公積金中心的業務受理,10分鐘審批了一單異地公積金貸款提取業務。隨后,記者連線了業務辦理群眾陳女士,陳女士表示現在公積金異地業務辦理效率很高,手續特別簡單,體驗感很好。據了解,平臺建設以前辦理異地轉入業務,需要先到佛山市公積金中心查詢繳存信息,出具繳存證明,然后至廣州中心窗口辦理,中間往返異地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費時費力。現在只需到廣州中心柜臺辦理即可,不需來回奔波就可以一次辦結。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郭壯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是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便民實事,也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項改革事項。建設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一是便利辦理跨城市業務,節約社會成本。
大灣區內地城市公積金業務合計占全省總量的85%以上,異地業務更是占到全省總量的90%以上。同時,我們也發現,異地轉移接續、異地貸款、異地提取等跨區域業務,存在職工兩地跑,出具證明、發函查驗、查詢審核等流程多時間長等痛點堵點問題。這些問題在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試運行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試運行20個工作日,通過平臺辦理大灣區九市異地轉移接續1865筆,異地提取409筆,異地貸款771筆,合計3045筆,大大減少了群眾需提供材料件數達60%,多項業務無需職工在兩個城市間跑動,異地轉移和異地貸款業務審批時長壓減50%,為辦事群眾節約了成本,釋放了4000多個工作日,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堵點問題,解決了各中心前臺窗口和后臺審批“數據孤島”的難點問題,全面提升了公積金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
二是促進灣區人才流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信息共享平臺建成將打通灣區城市公積金中心之間、相關政府部門之間、商業銀行之間在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時的信息壁壘,極大推動大灣區內實現住房公積金業務統一標準、統一要件、統一流程、統一政策,改善大灣區營商環境,促進大灣區人才要素有效流動。
三是降低公積金領域金融風險,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將實現業務即時受理、數據實時核驗,進一步降低了人工審核風險,有效化解了利用虛假材料騙提騙貸住房公積金的風險。
記者獲悉,下一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表示將繼續按照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的部署,持續圍繞“建好一平臺、打造一張網、實現一體化”目標,以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為基礎,深度整合資源,推動住房公積金改革向縱深發展。
一是完善平臺功能,推動應用拓展。
繼續簡化辦理手續和流程,支持更多業務實現網辦。推動平臺資源整合到手機端使用,豐富手機端“廣東公積金”小程序功能,努力實現2020年住房公積金個人業務辦理離柜率達70%左右,灣區城市達85%左右,讓繳存職工在手機端就能進行住房公積金業務自助辦理。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推動政策協同。
全面規范各項業務辦理梳理業務辦理環節和要件,研究制定大灣區協同政策,努力實現互利共贏,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努力打造廣東省住房公積金服務品牌。
三是主動謀求創新,推動行業改革。
支持深圳探索改進住房公積金繳存機制和健全住房公積金法律法規體系,探索住房公積金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新途徑。
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副司長倪吉信出席并講話,他對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的上線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廣東住房公積金系統繼續秉承“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粵港澳大灣區信息共享平臺上線啟動運行為契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強系統內數據共享、政策協同、業務監管、信用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為京津冀、長三角等全國其他城市群區域公積金信息共享提供范本。

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廣東公積金”微信小程序,灣區九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共同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公約》。
據悉,河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戰略契機,積極落實便民實事,加快改革事項。按照省住建廳工作部署安排,河源市住房公積金信息管理系統于2019年11月底接入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上線運行一個月以來,通過平臺共辦理省內住房公積金貸款異地提取11筆,省內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73筆。河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縮減辦事材料,通過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與相關政府部門、商業銀行信息共享,助力我市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