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河源市自然資源局積極落實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重大戰略部署,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緊抓重點建設項目,緊盯用地關鍵環節,著力騰挪拓展發展空間,持續優化要素保障服務,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形成了一批實物工作量,有力增強了項目投資對穩經濟的拉動作用。
創新工作方式
主動下沉縣區把脈問診解決問題
河源市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專班(以下簡稱“工作專班”)由主要領導帶隊,每周深入一個或兩個縣區進行現場辦公,“點對點”解決縣區遇到的要素保障問題。現場辦公直接講問題,不講套話、不搞形式。對縣區提出的問題,分別明確市、縣(區)具體任務、倒排時間節點、直接落實解決。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含省領導掛鉤聯系項目),如聚飛鑫項目、紫泉項目、跨江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銅宣發電子書項目(二期)、也馬科技、深圳精智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遠征隔離式防雷模組項目、連平縣體育公園項目等均在工作專班的高效運作下得以順利實施。
主動靠前服務
推動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提效增質
多舉措強化國土空間要素保障。主動跟進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報批,加快縣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梳理《河源市2023年省、市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涉及規劃修改的項目,提前介入做好規劃調整工作,做好交通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民生工程等落地上圖。根據輕重緩急和可實施性,安排預支規模,重點建設項目第一時間請示省廳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規備案。截至今年8月,共保障73個項目4738.15畝使用預支規模。
高質效推進項目用地報批。對重點建設項目,在提請召開市建設用地審批(審核)會前,局主要領導帶隊到項目現場審核把關,對癥開方,切實把問題解決在前期。同時,安排工作專班、指派專人跟進,開通“綠色通道”,建立快速反饋機制,采取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等方式保障項目快速落地。目前,成功預扣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401畝,有力推動紫泉項目、聚飛鑫項目、深圳精智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源城區工業園第四期(低碳產業園)項目等10個省、市重點項目獲批,皓吉達電子、華潤怡寶(河源)飲用水生產基地(二期)、萬洋眾創城(一期)等重點制造業項目和產業集聚平臺順利落地。
騰空間提高產業空間保障能力。截至今年8月20日,河源市已保障和平冷鏈物流產業園、紫金縣藍塘產業園等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土地供應,推動德潤優特鋼、特區建工、頌怡塑鋼等產業項目落地。已協助源城區工業園三期擴園項目等13個先進制造業項目申請省專項指標58.95公頃,預計今年可整治提升產業園區用地3000畝,為河源市產業用地騰出較大發展空間。
優化配套服務
提升市級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水平
制定出臺《支持制造業發展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專班工作機制》和《河源市自然資源局加強制造業當家用地保障若干措施》,錨定先進制造業、產業園區等重點建設項目快審快批目標,加大空間規劃保障、用地指標、用地審批、土地供應等自然資源要素支持力度,確保縣域制造業企業引得進、留得住、可落地。
組織召開全市自然資源全鏈條要素保障專題視頻培訓會,聚焦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用地報批、土地征收與回收、違法用地查處、土地供應等8個重點內容,加強工作指導,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服務水平。
下一步,河源市自然資源局將持續強化黨建引領,發揮工作專班作用,堅持“全要素保障、全鏈條跟進、全方位服務、全流程提速”的服務理念,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要素支撐,多措并舉優化審批服務,通過提供前期指導和查詢診斷服務、推廣并行辦理、加大要素傾斜與指標獎罰等做法,不斷提高組卷質量、提升審批效能,助力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成,以自然資源要素助推河源高質量發展。
編輯| 張漢青
校對| 謝芳卉
審核|黃質旭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