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鵬城志,書寫深河情。12月22日中午,深圳廣電《第一現場》直播《深圳援建 跨越山海的握手》鄉村振興特別節目,第三站便來到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河源指揮部指揮長、河源市政府黨組成員楊雷現場接受媒體記者的直播采訪。此次直播以“深圳援建”為主題,集中展現深圳援建工作成果及兩地友好往來、產業互通合作等情況。
2019年9月,仙坑村獲評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稱號。仙坑村地處康禾鎮北部,生態優美、民風淳樸,因其地處偏遠,集體經濟薄弱,曾被列為省定相對貧困村。自2016年深圳市鹽田區與河源市東源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和2018年萬科集團援建仙坑村,仙坑村摘掉省定“貧困村”的帽子,成功打造全縣乃至全市的研學樣板,年均有2萬名來自深圳的學生走進仙坑村,探訪四角樓、八角樓等古建筑,開展農事體驗活動,農耕研學日益成為村民經濟收入的新增長點。

▲楊雷接受直播采訪
記者:楊指揮長,您來到仙坑村,感受到這些變化,是怎么樣看?
楊雷:仙坑村在歷史上是全省有名的“貧困村”,通過深圳對口幫扶,村容村貌發生顯著變化,目前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還被評為“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可以說,仙坑村是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一個經典案例,也是我們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記者:我們也了解到深圳與河源新一輪的對口協作工作已經是啟動了,與之前的對口幫扶相比,新一輪的協作有哪些新的要求和內容?
楊雷:你說得很對。今年以來,深圳與河源之間的對口幫扶全面轉向對口協作,可以說過去更多是單向輸出,如今是雙向奔赴、攜手發展,特別是在產業這一塊,更需要加強協作。目前,兩地也在積極探索產業協作的模式,比如說,引導企業把總部放在深圳,基地放在河源;或者是研發在深圳,生產在河源。通過這些方式為河源的經濟發展增加內生動力,同時也為深圳的經濟發展拓展空間。
記者:應該說這就是深河攜手、共謀發展一個好的篇章,那您對于仙坑村、康禾鎮、乃至深河的未來發展有什么期待?
楊雷:希望仙坑村好上加好,積極融入廣東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百千萬工程”,以此為契機,讓村里的產業發展水平更高,鄉村治理能力更強,村容村貌更美,當然也希望我們的村民朋友們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美好。
說到未來的發展,這里我特別想和袁書記再次握手,為了仙坑村,為了康禾鎮,更為了河源和深圳的美好明天,我們共同努力。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