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碳匯是近年深河協作開辟出的鄉村振興新領域,河源通過碳普惠交易獲得經濟增收,深圳強排企業則可望獲得減排量。”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河源指揮部指揮長楊雷介紹道。
在深圳幫扶團隊持續推動下,日前,廣東華清雙碳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與龍川縣54個村簽訂購買協議,首批林業碳匯“交易”量達66.8998萬噸,為龍川54個村帶來1000.82萬元的村級集體經濟收益。

麻布崗鎮第一個“吃螃蟹”
來自深圳交易集團的陳立源,是深圳對口幫扶龍川工作組組員,也是深圳駐龍川縣麻布崗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駐麻布崗工作隊)隊員。他告訴記者,工作隊2021年7月進駐以來,充分發揮后方單位深圳交易集團專業優勢,立足龍川縣生態資源優勢,推進林業碳普惠特色幫扶項目,走出一條具深圳特色的“碳交易+”鄉村振興新路徑。楊火嬌是土生土長的龍川人,河源市龍川縣麻布崗鎮紅陽村村委書記,她所在的紅陽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2020年9月,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交易集團下屬企業)下屬深圳星火綠色科技創新公司,正式為龍川縣提供林業碳普惠減排量開發服務。2020年、2021年,先后兩次為紅陽村創造共約19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該項目榮獲深圳對口幫扶河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項目”。
2023年以來,深圳幫扶團隊又會同深圳星火綠色科技創新公司,推動龍川縣已完成開發并獲核證的林業碳普惠減排量總量的全部交易工作。去年11月22日,龍川縣林業碳匯交易再次簽約,為該縣54個原省定貧困村帶來了1000余萬元的經濟收益。深圳對口幫扶龍川縣有8個鎮,本次交易為其中7個鎮27個村帶來了600余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交易減排量40余萬噸。
多方試點 探索雙碳經濟新思路
碳普惠交易在龍川落地的同時,也在紫金、東源等地積極推進。深河合力,探索雙碳經濟發展新思路。
在深圳對口幫扶紫金工作組積極推動下,2023年10月30日,龍華與紫金簽訂《雙碳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開發林業碳匯、分布式光伏發電、零碳產品等項目。其中林業碳匯以“2+1”方式進行試點,即:在瓦溪鎮下瀨村實施深圳碳普惠(生態林面積約為9千畝,年減排量約為1.7千噸,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6.9萬元/年);在義容鎮龍騰村實施廣東碳普惠(生態林面積約2萬畝,年減排量約為4千噸,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年);九和鎮則計劃實施國家碳匯交易CCER。預計待“2+1”林業碳匯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后,再以點帶面,全面鋪開,達到兩地互利共贏的局面。
在東源縣,深圳幫扶團隊經過1年多的醞釀和對接,2023年4月與東源縣達成協議,以萬綠湖庫區范圍內6個鄉鎮為試點,落地林業碳匯碳普惠工作。該試點以圳興公司為實施主體,依托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所和星火公司等單位資源,開發碳匯交易項目。根據全縣林業面積預測,全縣鋪開后,預計可為當地增收約5000萬元/年,有望摸索出綠色生態發展的新路子。
反向推動生態優化和發展
龍川縣森林覆蓋率75%以上,紫金縣是廣東省第三大林業生態縣,東源縣地處山區,林地資源極為豐富。總體而言,河源生態資源優秀,林業碳匯發展空間巨大。碳普惠交易的落地,讓當地民眾意識到森林資源的寶貴,更加熱衷于種樹和養護好山林。這又反向推動著當地生態資源進一步優化和發展。
楊火嬌稱,利用碳普惠交易的收益,這些年村里修建了巷道,完善了一些基礎設施。嘗到甜頭后,村民們對保護山林非常積極,“我們都有責任嘛,你看我們這,能種樹的地方都是綠色。每年到春天,我們都會組織種樹、補種。森林保護得好,我們的日子才能越來越好。”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