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在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加快實現綠色崛起過程中,把綠美公路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六部門聯手打造“文旅景路”相融合的綠美公路,不斷提升公路“綠”的內涵和“美”的品質,賦能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河源市完成公路綠化品質提升1387.4公里,累計種植綠植34.2萬株。

精心謀劃部署 打出建設“組合拳” 
一是印發行動方案,精準施策推進。組織、財政、交通、農業農村、林業、公路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河源市綠美公路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明確2024年至2026年綠美公路建設目標,強化組織、技術、資金保障,實現綠美公路市域全覆蓋。
二是制定建評標準,分類分時推進。制定綠美公路建設標準,分高檔(提質創優類)、中檔(完善提升類)、低檔(基礎達標類)類別,縣(區)、鎮(街)、村(社區)分三年逐步對各類公路進行綠化美化品質提升;制定綠美公路評選細則,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分級認定的方式,每年評選一批市、縣、鎮級綠美公路,三年間評定市級綠美公路不少于1952條(段)、縣級綠美公路不少于6256條(段)、鎮級綠美公路不少于14101條(段),實現縣級及以上綠美公路“村村通”、市級綠美公路“鎮鎮通”。
三是推廣樣板路,示范帶動推進。每年精心打造不少于20條樣板路在河源市推廣,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推動綠美公路“綠”意更濃、顏值更高。
強化要素支撐 放出保障“連環招”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確保“有序推進”。六部門成立推進綠美公路建設協調工作組,建立“一周一進展、兩周一調度、半月一會商、一月一督導”工作機制,構建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強技術指導,確保“質量過硬”。組織開展綠美公路建設三年行動專題培訓,“線上+線下”同發力加強對縣、鎮、村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管理,打造專業化綠化隊伍。
三是強化資金保障,確保“投入充足”。以“財政配套、多方籌措、統籌使用”為原則籌集綠美公路建設資金,并建立綠美公路建設獎補機制,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評定為市、縣級綠美公路的項目給予相應補助。
優化管理機制 練好養護“金鐘罩” 
一是精細化養護管理,提高管養質量。把握苗木管護關鍵期,加強對苗木長勢監管,定期做好苗木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養護工作,及時補植補種,確保管護率達到100%,植物成活率高于95%。
二是規范化管護措施,確保綠化效果持久穩定。將公路綠化美化作為公路日常管養的重要內容,持續強化綠化養護隊伍建設,細化養護管理措施,深化綠化養護管理信息化應用,提升養護工作質量和效率,實現養護管理職責清晰化、工作標準化、操作科學化。
三是常態化宣傳推廣,推動共建共管共享。依托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開展“綠美公路”專題報道,講好河源綠美公路的故事、成效,融入百姓生活,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綠美公路建設,營造政府重視、社會關注、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圍。
來源| 廣東交通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