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4,城管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用心管理中彰顯責任,在用情服務中體現溫情。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2024年度河源城市管理十件大事,一起感受,河源不一樣的美,以奮斗之姿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出臺實施《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步入法治化軌道
堅持法治先行,牽頭制定《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并于2024年6月1日正式施行。該辦法是河源市首部以“垃圾分類”為基本要求,涵蓋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和清掃、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建設與保障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全過程內容的政府規章,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為全市依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同時,及時編制完善相應自由裁量權基準并于2025年2月1日起實施,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執法行為提供合法有效的法律基準。

二、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市生活垃圾綠色處理能力實現新突破
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會同相關部門推動東源縣綜合資源利用中心、市熱力發電廠分別于2024年6月28日、11月29日順利并網發電,結束了中心城區生活垃圾過去完全依靠填埋的歷史。目前,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焚燒處理,全市生活垃圾焚燒占比從零躍升至52%。建成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共8座,其中,源城區2座,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江東新區各1座。建成大件垃圾處理站2座,總處理能力為120噸/日。全市生活垃圾綠色處理能級大幅躍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三、出色完成風貌提升督導工作,全市城鄉風貌和人居環境實現美麗蝶變
根據省、市“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深入開展城鄉風貌管控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抽調精干力量成立督導工作專班,以督促治,以導增效,有力助推全市城鄉風貌和人居環境實現美麗蝶變,累計督促拆除危舊房31棟、違規廣告牌480塊、鐵皮棚1983處,改造房屋外立面738棟,遷移漁船223艘,11個鎮(街道)共44個標段任務完成率均達100%以上。協同開展違法建設治理和城市“六亂”整治,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的市容“頑瘴痼疾”問題,全市城市品質和形象大幅提升,全年查處違法建設面積46.76萬平方米,完成率達187%,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四、持續推動機關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局機關第一黨支部榮獲“四強”黨支部稱號
市城管綜合執法局黨組突出政治引領,持續推進機關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黨建工作實起來、強起來、嚴起來,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同時,注重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創新實踐,大力開展“黨建+”系列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先后打造“黨建+”地攤經濟管理、共享電動自行車管理、護航校園等工作新模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城管綜合執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其中,我局原創項目《全省率先設立城管護航校園示范點 全力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榮獲第七屆河源市工作創新大賽決賽三等獎。局機關第一黨支部榮獲“四強”黨支部稱號。

五、創新推動有害垃圾收集試點建設,全市有害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不斷完善
積極探索有害垃圾收運處置新路徑,不斷健全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體制機制,創新推出有害垃圾預約上門回收和定期巡檢收運模式,強化公共機構引領,串聯打造“示范路線”,在中心城區315個公共機構和73個示范點實行有害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全年新建有害垃圾暫存點3個,總暫存規模約6噸,并首次實現有害垃圾無害化處理0.15噸。同時,開發“源分寶”小程序,設置“分類指引”“回收導航”等欄目,有效帶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因改革成效突出、社會反響良好,改革經驗成功入選河源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六、探索實施“黨建引領、政校結合”護航校園新模式,創新打造城管護航校園河源樣板
聚焦群眾關切的校園周邊安全綜合治理問題,探索實施“黨建引領、政校結合”護航校園新模式,在全省率先設立城管護航校園示范點,通過“共建協商”與學校、社區及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黨建+”普法宣傳、燃氣安全宣傳、垃圾分類宣傳等活動,合力整治校園周邊亂象,開展日常上下學護學及開學季、中高考護航等行動,有效破解校園周邊綜合治理難題。經驗向全市復制推廣后,全年累計出動“城管護校員”約6440人次,護航學校18所,護航中小學生約80萬人次。原創項目《全省率先設立城管護航校園示范點 全力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榮獲第七屆河源市工作創新大賽決賽三等獎。

七、穩步提升城鎮燃氣安全品質和服務水平,河源市獲得用氣指標排名全省前列
持續完善天然氣管網規劃建設,中心城區管網接入粵東天然氣主干管網(惠州至河源段),天然氣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新建市政管線、庭院管、立管共計140.35公里。目前,全市管道天然氣用戶約28萬戶,天然氣普及率達53.23%,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超額完成2024年省下達51.6%普及率的目標任務。深化城鎮燃氣領域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省下達2113.07公里城市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任務,完成量排名全省第5位;指導燃氣企業參與老舊小區燃氣管網改造,改造老舊小區16個、改造管網7.35公里;提前1年完成省下達72.8公里老舊管網改造任務(2022-2025年),推動完成全市7.87萬戶居民燃氣橡膠軟管更換。累計排查燃氣企業545家,排查率達100%;排查整治各類燃氣安全隱患問題1789項,整改率達99%;聯合消防、商務部門對全市1.1萬余家餐飲企業開展用氣安全培訓,覆蓋率達100%。根據省發展改革委印發《2024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河源市獲得用氣評價指標得分88.29分,全省排名第7位,比2023年上升9位,為全市12項一級指標全省排名最好成績,有力助推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八、統籌實施“六大行動”,全市初步構建綠美城鎮公園體系
扎實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統籌實施綠美市縣鎮建設、園林城市提質擴域、綠美城鎮公園建設、綠化服務功能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園林綠化安全提升等“六大行動”,城鄉綠色生態空間不斷拓展延伸。全年市、縣(區)新增綠化面積32.52公頃、新增綠化長度41.1公里、新增樹木41491棵,市、縣(區)完成率分別達870%、1130%,均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做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對客家文化公園、東江灣公園等市屬管轄范圍內的12株古樹開展巡查保護、管養復壯、購買保險等系列工作。做好公園廣場時花種植,全年種植時花8萬余株,城市綠化美化成色更足。目前,全市初步構建起綠美城鎮公園體系,城市生態宜居品質進一步提升。

九、系統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紫金縣安良大道南交通綠島綠化提升項目入選全省可復制推廣典型案例
全面統籌實施綠美市縣鎮建設,系統提升全市城市園林綠化品質,積極指導紫金縣城管綜合執法局大力推動縣城主干道綠化提升,搶抓春季綠化有利時節,全面啟動春植行動,在縣城安良大道南綠化帶與交通綠島種植香樟、榕樹、三角梅、亮葉朱蕉等苗木36207株,種植面積約6.495畝,助力“荒地”變綠島。該綠化提升項目成功入選廣東省城市建設領域可復制推廣典型案例(第一批城市園林綠化領域)。

十、用情用力提升城市治理溫度,龍川縣精心打造特色“手工巷”獲群眾好評
龍川縣城管綜合執法局緊緊圍繞市城管綜合執法局黨組提出的“三度、四色、五堅持”總體工作思路,聚焦群眾需求,創新工作舉措,在縣城隆興路精心打造了集修鞋、修表、配鑰匙、專業縫補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特色“手工巷”。“手工巷”是利用原有特色巷道資源,因地制宜,通過升級改造,針對“小修小補”專門開辟的手工技能服務空間,為居民提供織補、修鞋、修表、配鑰匙等便捷服務。通過整合各類流動手工攤檔,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修小補”服務攤點“成行成市”,重歸往日“煙火氣”,既為手工藝人提供了穩定的經營場所,又充分滿足城區內居民的日常需求,廣受群眾好評,并得到了學習強國APP、“廣東人民城管”公眾號、河源日報等媒體的宣傳推廣。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