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和平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管劉佳圣
他憑借著精湛的專業技能和敏銳的洞察力,從犯罪現場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痕跡中,抽絲剝繭,尋找破案的關鍵線索。他就是和平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管劉佳圣。
從警5年來,劉佳圣主要負責刑事現場勘查及痕跡的提取、檢驗、比對等工作,期間參與完成各類案件的現場勘查及檢驗鑒定工作300余起,提取各類痕跡物證200余件,為眾多案件偵破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因表現突出,他曾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1次。
用細心與耐心“破譯”無聲現場
刑事偵查工作不僅需要過人的膽識,更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而這對于當年剛參加公安工作的劉佳圣來說,有些許困難。“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案子,遠不像理論知識里的那樣典型,更為復雜多樣。”劉佳圣告訴記者,這些年來,除了前輩傳幫帶,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反復實踐中總結經驗。
從警5年來,劉佳圣一直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術。如今,劉佳圣已不斷成長為和平公安刑偵戰線上一名不可或缺的技術民警,更成為了一名能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讓現場痕跡“開口說話”的技術尖兵。
痕跡檢驗作為刑事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涵蓋了指紋鑒定、足跡分析、工具痕跡檢驗等多個領域,而劉佳圣正是在這些領域中深耕細作的尖兵。
從事痕跡檢驗工作多年,劉佳圣參與偵破各類重大刑事案件數十起。他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還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指紋、足跡,還是其他微小的痕跡,都難逃他的“火眼金睛”。他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方法,對案發現場進行細致入微的勘查。在案發現場,他小心翼翼地采集指紋,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哪怕是微小的物品表面。對于足跡,劉佳圣會精確測量腳印的大小、深度和方向,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高、體重和行走習慣。
2023年年底至2024年1月期間,和平縣林寨鎮發生多起入室盜竊案,由于嫌疑人專門挑選平日無人居住的房屋下手,事主難以第一時間發現,等發現時現場已被嚴重破壞。由于被盜地點多發生在沒有監控的村居,一時之間,辦案民警無法通過周邊的監控視頻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軌跡。可見,犯罪嫌疑人相當狡猾,在實施盜竊前預先踩點,并采取了各種措施避開了有效的監控點。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劉佳圣轉變往常的思路,重點勘查現場出入口,最終在一個案發現場的防盜門上發現殘缺指紋。在這起案件中,面對復雜的犯罪現場和有限的線索,劉佳圣經過連續數日的艱苦工作,成功提取到關鍵的指紋證據,通過系統比對該枚指紋為前科人員謝某科留下,從而一舉帶破林寨轄區的系列入室盜竊案共6宗。
研究新技術 助力辦案部門快速破獲案件
在同事眼里,劉佳圣是個安靜內斂的年輕民警,“他平時工作時非常安靜,默默在研究最新的偵查技術”。對此,劉佳圣也笑言,刑事技術研究真的適合自己。案件發生時,劉佳圣總是沖到最前線,給案件偵破提供新思路;遇到疑難案件,他又是偵破案件的攻堅能手,為案件的偵破多上一檔保險杠。
每一起案件都是一場沒有硝煙、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在形形色色的案發現場,一個細微的痕跡、一個殘破的物證,也許就是還原案發現場的制勝密碼。
2024年中秋節晚上,和平縣陽明鎮接報一起入室盜竊案,事主被盜走煙酒及收藏的古玩,損失嚴重。破案的效率直接關乎群眾的利益,為讓事主及時挽回損失,到達現場后,劉佳圣仔細勘查,尋找有價值痕跡物證。“只要有現場,就會或多或少留下痕跡。”劉佳圣憑借著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反復查看現場,最終在現場一窗戶上發現了“狐貍”的痕跡——一枚指紋,通過比對為前科人員黃某黨所留,短短兩個小時內幫助偵查部門迅速鎖定嫌疑人,及時破獲案件,并挽回了群眾的損失。
除了通過技術手段幫助辦案部門順利破獲案件,劉佳圣還積極推動嫌疑人基礎信息采集工作。尤其在聲紋、虹膜方面,采集過程中較繁瑣、數據出錯情況較常見,為提高嫌疑人聲紋、虹膜的采集率,他定期核查信息的采集情況,主動了解其未完成信息采集的原因,通過培訓采集人員、修復采集設備、處理數據錯誤等方法,解決各部門在信息采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了嫌疑人的聲紋、虹膜信息采集率,2024年嫌疑人的DNA、指紋、聲紋、虹膜采集率都已達到99%。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