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方新苗 實習生 羅宇璋 近日,市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68.7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91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48.64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350.16億元,增長3.2%。
記者從全市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獲悉,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2%,增速位居全省第十,延續了一季度以來的回升向好態勢,主要表現為“四加快一平穩”:規上工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社消零總額、進出口總值增速加快,財政金融運行平穩。
農業生產形勢良好
農產品供給持續穩定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99億元,增長5.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的4.7%。作為農業大市,我市“米缸子”“菜籃子”供給穩中有升。1月至6月,全市蔬菜、水果、茶葉等主要種植類產品產量穩中有升,同比分別增長2.36%、1.1%、5.2%。畜禽產品供應穩定增長,全市1月至6月出欄生豬91.16萬頭,能繁母豬存欄13.29萬頭,分別增長14.49%和14.74%;家禽出欄3120.83萬只,同比增長1.12%。
漁業方面,我市通過大力推廣工廠化養殖模式拓展漁業養殖空間,11個設施漁業建設項目已動工7個,建成后預計全市工廠化養殖水體達1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0%。草魚、鯽魚、鳙魚、鱸魚、鱖魚等多個品種淡水魚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水產品產量穩步提升。全市1月至6月實現水產產量2.52萬噸,同比增長6.24%。
工業生產穩中有進
“1+3”產業增速較快
今年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發出號令,動員全市上下深入開展產業建設“大會戰”,齊心協力推進河源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今年3月,金盛蘭優特鋼生產基地(二期)項目在紫金縣正式動工建設。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總產值可突破100億元,有望成為我市首個百億級工業產業項目。
近年來,我市工業生產穩中有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3.7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比1月至5月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拉動效果明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9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1+3”產業成績亮眼,特別是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增長53.1%,以8.7%的體量拉高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1個百分點;機械與模具產業增長4.6%,拉高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4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文旅熱度持續攀升
隨著盛夏來臨,太平古街、萬綠湖風景區、客天下等商圈、景區等迎來消費熱潮,暑期旅游進入旺季,帶動消費潛能加速釋放,為經濟持續向好注入強勁動能。
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19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排名全省第八。其中,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拉動顯著。截至7月1日,全市消費品以舊換新共核銷補貼資金1.89億元,帶動相關商品消費約13億元。上半年全市限上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4.6%;限上家電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41.1%、77.7%,合計拉動全市社消零增長約1.5個百分點。
文旅市場持續升溫。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數507.71萬人次,同比增長14.46%;實現旅游總收入54.88億元,同比增長15.59%。五一假期,全市景區景點接待游客77.82萬人次,同比增長50.71%;實現旅游收入4.98億元,同比增長52.76%。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