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政局行風上線采訪提綱(2020.2.26)
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政福利機構的防控工作是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內容,請問民政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的安排部署,制定實施河源市民政系統疫情防控“十個一”,即:成立一個領導機構;建立一套工作方案;建立一套應急預案;建立一套督導指導制度;建立一套宣傳工作方案;建立一套衛生防護制度;民政福利機構實行一段時期的封閉管理,謝絕探訪和慰問;廣泛發動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奉獻一份愛心,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不漏一戶一人,全力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實行一天一報告、特事特報告制度。制定實施《河源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政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市民政系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河源市民政局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的方案》和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救助管理等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預防控制指引,組織、指導做好民政系統疫情防控工作。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機構方面。根據丁紅都書記、林濤市長、劉東豪副市長的指示批示精神,1月23日起,所有養老、兒童機構暫時停止探訪、慰問等活動。1月26日起,實行全封閉管理,謝絕探訪和慰問。服務對象原則上不允許外出。工作人員減少與外部人員接觸。工作人員從2月10日起實行封閉管理工作模式,條件允許的實行輪值,條件不具備的實行全勤上班。做好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身體檢視,每天進行體溫測量登記,全員采集咽拭子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報,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每天加強衛生消毒。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方面。一是加強入站管理。對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等癥狀的,立即上報有關部門。通過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和廣東省救助管理系統進行核實求助人員是否有疫區接觸史或與確診、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觸史。對拒不如實提供個人信息,不接受體溫測量,拒絕回答有關疫區接觸史或與確診、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觸史詢問的人員,出具《不予救助通知書》,并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市疾控中心。二是加強站內管理。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求助人員,做好安全檢查工作,對新入站人員進行14天隔離觀察,安排在與其他受助人員分開的觀察區域食宿。全員采集咽拭子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每天對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進行體溫檢測,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報。對受助區域實施封閉式管理,受助人員嚴格實行分批次就餐。每天開展消毒工作,保持生活區域干燥通風和整潔干凈。三是加強出站管理。暫停特殊困難受助人員送返工作。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主動要求自行離站的受助人員,在檢測體溫正常、無其他異常情況下,要求受助人填寫《救助管理站站內服務及離站登記表》和《自行離站聲明書》,為其辦理離站手續,并記錄離站時體溫、其聯系方式和自述離站后的流入地,將受助人員信息通報其自述離站后的流入地救助管理機構。
問:近日,中央和省、市先后召開會議,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請問民政部門如何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
答: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市會議精神,切實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出發,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項民政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一是進一步加強民政服務機構特別是養老院、兒童福利院、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等民政服務機構的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好已經出臺的各項防控措施。結合全市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的展開,格外關注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和留守老年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重點群體,壓實屬地管理原則,依托基層及相關工作力量,動員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二是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工作,強化兜底保障,繼續提高城鎮、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水平,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殘疾人困難生活補貼、重度護理補貼和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對不能正常復工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給予社會救助,特別是充分用好臨時救助政策和臨時價格補貼機制,有效降低疫情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三是進一步引導各級各類行業協會商會、專業性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發揮優勢、對接需求,依法有力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四是進一步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慈善捐贈工作,根據疫情防控需求變化引導捐贈意向和重點,確保每一筆捐贈款物全部及時用于疫情防控。
問:圍繞貫徹落實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結合民政部門的工作職能,市民政局今年的主要工作措施有哪些?
今年,我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市委七屆九次全會決策部署,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建設完善“五大體系”,為“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筑新局作出民政更大貢獻。一是加強兜底精準救助,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建設完善“大救助”體系。組織好各項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的全面排查,找差距、補短板、填漏項,做好與有關部門的有效銜接,切實做到數字準、人頭清、臺賬明、責任實,狠抓兜底保障,加強政策創制,繼續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管理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補盡補。二是嚴格落實監管責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建設完善“大養老”體系。抓好《廣東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的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和對養老機構監督管理機制,強化標準建設,加大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養老服務培訓項目。三是健全工作機制,提高保障能力,建設完善“大兒童保障”體系。做好政策銜接,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穩步推進兒童福利和救助機構建設,抓好村(居)兒童主任、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業務培訓工作,落實兒童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強兒童福利業務信息系統整合,推進關愛幫扶長效化。四是激發慈善事業活力,提升社會參與度,建設完善“大慈善”體系。積極培育慈善載體,完善監管機制,繼續大愛救心、聯愛工程等慈善活動,著力推動“社工+志愿者”協同服務模式,壯大民政領域志愿者隊伍。推進全市福利彩票工作持續健康穩步發展。五是深化管理機制創新,提升民政社會治理水平,建設完善“大社會治理”體系。積極推動建立以黨建為引領、社區為平臺、專業社工為骨干、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為補充、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為內容的民政領域“一核四社”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抓好各項改革試點任務,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經驗做法的總結宣傳推廣,全面完成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任務。繼續實施廣東社工“雙百計劃”,提高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覆蓋率。著力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完善社會組織監督管理制度,嚴格規范社會組織涉企收費行為,加大社會組織引導培育力度。穩妥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和地名管理服務,深化殯葬改革,優化婚姻登記管理服務。謝謝!
問:今年底線民生保障標準方面有哪些變化?
答:2020年我們將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城鎮、農村低保補差分別由每人每月554元、251元提高到609元、276元。提高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保城鎮、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人月均基本生活標準分別達到1236元、852元以上。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由每人每月165元、220元提高到175元、235元。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集中、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685元、1025元提高到1820元、1110元,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謝謝!
問: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請條件和低保的申請審批程序有哪些?
答:凡屬本市轄區內常住戶口,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人民政府規定條件的,可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具體的申請審核審批程序主要有七個:
1.戶主申請。申請低保由戶主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最低生活保障書面申請,同時提交家庭收入和財產聲明以及相關證明材料。
2.系統核對。利用廣東省底線民生信息核對系統,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比對。能通過比對的,上門調查核實。不能通過比對的,書面告知申請人,終止審批程序。
3.上門調查核實。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收到申請后,組織干部上門詳細核查申請人的家庭收入、財產狀況,填寫低保對象核查表,核查表必須有鄉鎮(街道辦)2名以上干部簽字。
4.張榜公示。經過民主評議的低保申請人名單,在村委會公開欄和村里人流相對集中的地方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天。
5.審核上報。公示無異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提出審核意見,并附上申請人的相關材料,上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
6.入戶抽查。縣級民政部門接到鄉鎮政府(街道辦)上報的調查材料和審核意見后,組織人員按照一定的比例入戶抽查。
7.嚴格審批。縣級民政部門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上報的調查材料和審核意見,進行嚴格審查,并結合抽查的情況,作出審批決定,對批準給予低保的,核定低保金額,發給低保證,并從批準之日下月起發放低保金。縣級民政部門審批時嚴格把關,做到“五不審批”:沒有鄉鎮政府領導簽名的不審批;材料不齊的不審批;不以家庭為單位施保的不審批;沒有進行民主評議的不審批;沒有進行公示的不審批。謝謝!
問:我市建立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目前護理標準是多少?
答: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加強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工作的通知》和《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做好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推進建立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切實加強特困人員護理工作,市政府制定公布我市特困供養人員護理標準,全自理的特困供養人員月人均護理標準為71元;半自理(半失能)的特困供養人員月人均護理標準為564元;全護理(失能)的特困供養人員月人均護理標準為987元。建立落實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工作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維護特困供養人員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供養人員的基本權益,提升特困人員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謝謝!
上線人員:
殷漢標 副局長
王增金 社會救助科科長
備注:王愛平局長在市政府參加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工作會議。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