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 市信訪局 市扶貧工作局上線政風行風熱線
上線名單:
市信訪局副局長呂偉兵
市信訪局綜合科科呂科長
市扶貧工作局副局長王偉元
市扶貧工作局
一、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現在已經到了收官的最后時刻,請問我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了嗎?
答:2016年以來,我市全面落實中央及省的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全力攻克貧困堡壘,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6.32億元,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全部實現,各項工作達到或超過原定目標,我市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
一是貧困戶貧困村全部出列。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8568戶、107372人全部達到脫貧“八有”標準,實現“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落下”的目標。255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十項”標準,完成出列手續。
二是貧困群眾收入大幅增加。2020年全市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收入達到16618元,是2015年的4.68倍。255個相對貧困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21941元,是2015年的2.94倍;村集體收入平均38.56萬元,是2015年的13.77倍。
三是扶貧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全市累計發放教育補助8.89萬人次,不再出現因學致貧現象,有效切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全額資助55.86萬人次貧困人口購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落實7.88萬人次大病救助,有效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全額資助52823人次貧困人口購買城鄉養老保險,5.4萬名無勞動能力和生活困難人口全部納入低保五保兜底保障范圍。
四是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幫助全市13330戶貧困戶全部住上安全住房,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2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了集中供水。貧困人口普遍有電話(手機),貧困戶家家有衛生廁所、電視機。
五是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255個貧困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1761個自然村按村莊規劃推進各項建設。貧困村中心到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村內主要巷道硬化全面完成,村村有衛生站、文化室,禽畜圈養、集中供水、雨污分流等任務均100%完成。255個貧困村今年底將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農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變,實現了“后隊變前隊”的目標。
六是農村發展后勁持續增強。投入民生基礎設施扶貧資金13.75億元,實施項目5199個,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6.13億元,實施到村、到戶經濟發展項目14.43萬個,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打造市級以上現代產業園11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183個、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7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384個,實現了“縣區有產業園、鎮村有產業基地、戶有產業項目”的目標,帶動貧困戶2萬戶、7.99萬人,有力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
二、在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重點從哪幾方面推進?
答:今年以來,我市整合資源,集聚力量,全力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三大戰役,把“精準”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
第一是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產業扶貧是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我市通過做到注重規模發展、注重融合發展、注重轉型升級等“三個注重”,不斷加大產業扶貧工作力度,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2016年以來,河源實施到村、到戶產業扶貧項目14.43萬個,帶動貧困戶2萬戶、7.99萬人。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為“生態河源”主戰場、鄉村振興主引擎,正引領著全市扶貧產業快速發展。全市已建成板栗、獼猴桃、油茶、茶葉、鷹嘴桃等示范扶貧產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業態基本形成。農業觀光、鄉村旅游逐漸興旺,越來越成為農民收入新增長點。
第二是通過加強貧困人口就業技能培訓、積極扶持就業創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不斷提高就業扶貧質量。目前全市有扶貧車間、作坊等269個,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30396人全部實現了就業,其中有1450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第三是全方位開展消費扶貧。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成立市消費扶貧工作專班,加大力度推進消費扶貧。
此外,我們還制定了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工作方案,建立了返貧監測預警機制,通過定期摸排、動態跟蹤,及時把易返貧、易致貧人口列為重點幫扶對象。在省內率先出臺扶貧資產管理辦法,全面開展扶貧資產登記確權,目前全市已登記扶貧資產項目9140個、資金28.96億元;已確權扶貧資產項目7996個、資金25.45億元,確權證書已全面發放到位。
三、河源的脫貧攻堅,一直得到深圳和省直單位的傾情傾力支持,請談談深圳、省直對口幫扶的工作成效。
答:深圳市以經濟特區、先行示范區的擔當,以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標準,全方位幫扶河源,努力打造深河幫扶示范工程。深圳市建立了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定期研究對口幫扶工作機制和市領導掛鉤聯系貧困村制度,與我市簽訂《對口扶貧協議書》。建立深河兩地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制度,在精準扶貧、產業共建、民生建設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幫扶和合作。過去5年支持我市精準扶貧資金超25億元,重點幫扶214個貧困村,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并推動了區域協調發展。
省直17個單位掛鉤幫扶我市17個貧困村,主要領導每年至少兩次、分管領導每季度至少一次到掛鉤貧困村走訪慰問貧困戶、指導扶貧工作,投入扶貧資金3.43億元,17個貧困村也全面如期實現了脫貧目標。
市信訪局
一、疫情期間,如何開展信訪工作?
答:為全面落實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市信訪局在疫情特防期間,暫時關閉群眾來訪接待場所,全面啟用網上信訪,全力以赴做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信訪工作。我們通過網站和“河源信訪”微信公眾號等媒介發布了《河源市信訪局暫停接待群眾來訪公告》,并在市人民來訪接待大廳門口張貼,溫馨告知信訪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向信訪部門反映問題,也可以通過網上信訪信息系統查詢、跟蹤、評價辦理結果,有效降低信訪成本,省去奔波勞苦,減少人員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全市信訪干部在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面加強網上信訪工作,進一步提升網上信訪事項辦理的質量和效能。我們還成立了涉疫情信訪事項化解工作專班,對涉疫信訪事項開通“綠色通道”,做到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轉辦、第一時間督辦、第一時間回訪。截至目前,全市信訪系統共收到涉疫信訪事項57件,已辦結56件,辦結率98%,平均辦結時間為5日,成功回訪46件,滿意率95.7 %,及時解決企業和群眾復工復產面臨的防疫物資不足、資金困難、勞資糾紛等迫切問題。
二、今年我們信訪工作重點和亮點有哪些?
答:一是健全信訪工作聯動機制,形成信訪工作合力。注重發揮信訪工作聯席會議統籌協調、研究指導、督查督辦作用,為推動信訪工作提供堅強保障。二是創新特殊疑難信訪問題化解機制。積極探索建立重大信訪案件會商審核、聯合督查督辦等新方法,推動解決突出信訪問題。三是建立引入第三方律師力量參與信訪工作機制。聘請專業律師參與接訪、督辦工作,在各級信訪部門設立訪前律師工作室和復查復核律師工作室,提高信訪工作法治化水平。四是積極開展“暖心接訪”。推進讓群眾“最多訪一次”活動,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窗口。五是開展全市一體化信訪信息系統培訓,全面提升全市信訪干部業務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