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上線
上線名單:
住建局局長:邵衛根
排水工程建設科科長:邱偉明
村鎮建設科負責人:袁藝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傅運光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科員:劉志業
市住建局
一、市民比較關心的東埔河的治理情況,治理進展如何?
答: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貫徹落實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的文件指示精神,我市開展了黑臭水體排查工作,確定了白嶺頭河、黃子洞河兩條河為我市建成區范圍內的黑臭水體,由于白嶺頭河、黃子洞河兩條支流匯合成東埔河,所以,我市習慣將兩條河治理統稱為東埔河綜合整治。為治理東埔河,達到消除黑臭目標,我市制定了《東埔河黑臭水體整治方案》《河源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方案》,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落實以市住建局牽頭、源城區政府具體實施,多方參與的治理體制,通過“截污、清淤疏浚、生態補水”等措施,全力推進綜合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東埔河(黃子洞河和白嶺頭河)全線已建成約20.2公里的集污管網,完成了茶山公園提升泵站的升級改造,全河段的清淤疏浚和兩岸違法禽畜養殖場的拆違工作,改造了老舊管網約10公里,修復整治問題污水排放口約400個。另外,東埔河黃沙河水系連通工程已成功抽水至香車水庫,可以在枯水期對東埔河進行生態補水。同時,我們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在東埔河沿線豎立宣傳欄和向附近居民派發環保宣傳單張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東埔河水質明顯改善,已經完成了黃子洞河和白嶺頭河治理效果評估工作,群眾調查滿意度均達90%以上,兩河均已達到消除黑臭,長制久清目標。
二、我市在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有什么舉措?
答: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化我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我市大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推進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實施基礎,是從源頭控制水體污染的有效保證,為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所以,一直以來,我市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的工作都是不留余力,全力推進的。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鎮級及以上規模污水處理設施100座,合計處理能力52.838萬噸/日。市區及各縣(區)城區均已覆蓋污水處理設施,共建成縣級規模以上污水處理設施11座,合計處理能力31.5萬噸/日;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全市95個鄉鎮均已覆蓋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為100%,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89座,合計處理能力21.338萬噸/日,建成鎮級污水管網624公里;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全市1249個行政村中,有750個行政村覆蓋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村級污水處理設施846座,行政村污水治理率為60%;省定貧困村20戶以上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全市1761個省定貧困村20戶以上自然村均已覆蓋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為100%。
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當前要如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答: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住建部門始終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去謀劃、去推動。通過這幾年努力,我市基本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設施系統建設、環衛隊伍管理和資金保障等機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1、不斷完善垃圾收運處理設施。我市通過擴建現有市區及五縣6座、新建仙塘二期、燈塔、船塘、葉潭等4座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不斷提升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各鄉鎮逐步開展轉運站升級改造,各自然村“一村多點”的形式增設垃圾收集點(池或桶),全市8573個自然村共配備垃圾收集點28940個,基本滿足村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的需要。
2、全面建立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各縣區建立了“村收集、鎮轉運、縣(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通過收集、轉運,將農村生活垃圾集中運輸到縣(區)終端處理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村莊保潔覆蓋面和垃圾處理率達100%。
3、全面完成鎮級填埋場整改。按照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整改意見的要求,我市有86個鎮級簡易填埋場需要進行整改,已全部于2019年11月完成整改驗收銷號,進一步完善了我市的治理體系,補齊生態短板。其中,省要求2020年年底前完成整改的26個自查新增鎮級填埋場提前一年完成。同時,我市錄入全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信息系統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有70個,目前也已全部完成整治銷號。
四、“十四五”期間住建部門如何謀劃推動農村生活來及治理工作?
答:1、全力抓好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設施建設,基本建成與生活垃圾清運量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建制鎮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收運能力并向農村地區延伸。
2、大力提升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新建市熱力發電廠,謀劃推動縣級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到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比例達60%以上。
五、目前市民比較關注的黃沙大橋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如何?大約什么時間動工建設?
答:為解決東江東西兩岸交通瓶頸,打造“三江六岸”生態景觀功能廊道,優化區域路網結構,進一步強化城市北區、江東新區起步區、高鐵新城、東源縣濱江新城的聯系,擴大城市發展空間,提升我市城市綜合服務水平,市政府決定實施黃沙大橋建設項目。黃沙大橋西起緯十四路沿江路段,東至東環路,主線全長約2033米,東江東路北延線全長約1.37km,項目總投資約11.9億元。其中跨東江大橋(黃沙大橋)全橋總長約900m,主橋采用獨塔斜拉橋,最大主跨約218米,橋寬約42m,兩側引橋采用半互通立交與兩岸道路銜接;目前,已完成項目社會風險評估、通航論證、項目立項、初步設計、概算編制等工作。項目防洪評價報告已提交省水利廳審核,爭取項目在春節前動工建設。
河源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一、2020年(1-11月)我市住房公積金業務發展是怎么樣的一個狀況?
答: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項民生工程,是解決職工住房問題,提升職工住房支付能力的一項住房保障制度。2020年以來,全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努力擴大制度覆蓋面,提高資金使用率,充分發揮公積金的政策優勢,公積金各項業務指標呈現穩步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1、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不斷擴大,非公企業繳存呈現增長的態勢
1-11月,全市新開戶繳存單位358家,新開戶職工21917人。在新開戶繳存單位中非公企業227家,占新開戶繳存單位總數的63.4%;新開戶職工中,非公企業職工13005人,占新開戶職工的59.33%,截至11月底,全市在繳人數達到18.35萬人。
1-11月,全市歸集24.32億元,同比增長10.2%,累計歸集總額186.81億元。通過不斷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面,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職工納入到公積金制度的保障范圍,讓更多的職工享受到公積金制度帶來的政策優勢。
2、住房公積金使用活躍,作用發揮明顯
1-11月,全市共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15.23萬筆17.08億元。其中,用于住房消費提取(如購房、還貸等)達到82.41%,非住房消費類提取(如離職、退休等)約占17.59%。截至11月底,全市累計提取總額達到了127.98億元,提取率達到83.72%。通過公積金提取使用提高了職工住房支付能力。
1-11月,全市共發放公積金貸款4086筆12.45億元,同比上年增加4.13億元,同比增長49.64%,個貸率達到79.86%。截至11月底,全市累計發放公積金貸款41859筆85.67億元,貸款余額46.98億元。1-11月通過公積金貸款新增解決4000多戶職工住房問題,讓職工享受到政策實惠。
二、2020年,我市公積金管理在“放管服”改革,尤其是在便民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答:2020年以來,公積金中心依托信息系統,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積極開通網上辦理和網上查詢功能,落實“一網、一門、一次”便民措施,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1、全力推行“一網、一門、一次”業務辦理便民措施。大力推行公積金全部業務一網辦理,進入一扇門就可把所有業務辦完,跑一次就可把業務辦結的便民措施。2020年以來,全市公積金歸集、提取、貸款、資金調度等業務全部在公積金信息系統“一網”辦理,實現全市業務規則、業務標準的統一;公積金業務全面進駐行政服務大廳,承辦銀行同步進駐,取消職工單位證明等,讓職工辦理公積金業務只進一扇門就可以把所有業務辦完,改變了原來多部門跑、來回跑的局面;同時,依托信息系統,加強與有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優化業務辦理流程,簡化辦理環節,壓減辦理要件,全面取消復印件,實現業務辦理一次辦結。目前,除公積金貸款審批后需要簽訂貸款合同外,其余業務實現“一次”辦結。
2、先后開通離職提取、退休提取、單位匯繳、封存、啟封、信息變更等10項網上自助辦理業務,以及公積金貸款“對沖”還貸業務。尤其是“對沖”業務,由原來職工每年提取一次公積金還貸變為每月從個人公積金賬戶扣劃“沖還”貸款,極大減輕了職工還款資金壓力,受到職工的廣泛好評。2020年1至11月,全市共簽約對沖還貸業務4685筆,占全市公積金存量貸款的21%;全市累計簽約對沖還貸業務10300筆,占全市存量貸款的45%。
3、拓寬了粵省事、市民之窗、微信公眾號、手機APP、12329熱線、支付寶等多條查詢渠道,開通查詢業務13項。通過落實“一網、一門、一次”便民措施,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改革目標,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服務更高效。
三、2021年,我市公積金管理有什么計劃和打算?
答: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住房公積金工作意義重大。我市公積金管理將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加強業務管理,努力推進公積金事業高質量發展。
1、我市公積金將繼續以擴大繳存覆蓋面為基礎,突出非公企業繳存的重點,讓更多職工享受公積金政策實惠,積極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全市計劃新開戶職工10000人,當年歸集28億元。
2、努力拓寬使用范圍,突出支持解決首套住房,積極發揮公積金作用,解決職工住房困難,改善居住條件。全市預計提取約20億元,新增發放貸款12億元。
3、依托互聯網+服務的載體,拓展信息系統功能,開通更多的網上服務項目,提升網上辦結率,為職工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務。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