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月13日 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公路事務中心
上線領導名單
市交通運輸局
黨組書記、局長馬國波
市道路運輸管理處副處長 王宗富
執法監督科科長鄒軍華
市公路事務中心
黨組書記、主任 鐘作文
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王建新
農村公路部部長 彭紹平
市交通運輸局
一、“十三五”工作和“十四五”規劃情況
答:“十三五”期間,我們搶抓機遇,加快“大交通”建設步伐,大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提升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省道干線公路為重要支撐,縣鄉公路為聯絡支線,南通珠三角、北聯贛西南、東承粵東北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城市擴容提質、農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579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總投資的14.1%,對比“十二五”總投資261億元增長1.2倍。截止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6562公里(占全省公路里程的7.5%,全省排第6),對比“十二五”增加767公里,增長4.9%,公路密度達1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第16,低于全省122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1855公里(全省排第11),占市域公路總里程的11.2%(全省排第18,低于全省18.24%);全市橋梁22.29萬延米/3927座(占全省橋梁長度的5.1%,全省排第9);汕昆高速、武深高速、河惠莞高速相繼通車,高速公路里程達707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的7%,全省排第5),對比“十二五”增加338公里,增長78.6%,密度達4.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第13,低于全省5.28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四縱:河惠莞、粵贛、大廣、武深高速,三橫:汕昆、梅河、濟廣高速);普通國省道里程達2266公里(占全省國省道里程的8.1%,全省排第4),對比“十二五”增加1115公里,增長96.9%,密度達1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第16,低于全省15.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95個鄉鎮1251個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和通客車,86%的鄉鎮30分鐘內可到達高速出口。農村公里程達13637公里(占全省農村公路里程的7.5%,全省排第5),密度達87.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第15,低于全省101.48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贛深高鐵完成大部分建設任務,2021年將建成通車,結束河源無高鐵的歷史。東江航道河源段全面恢復通航,東江航道擴能升級、河源港規劃建設扎實推進,河源支線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選址工作有序開展。
2020年交通運輸經濟指標完成情況。1~12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24.6億元,為年度投資計劃的104%。全年公路客運量(不含出租車和公交車)75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0.9億人公里,貨運量4305萬噸,貨物周轉量35.2億噸公里,公路運輸總周轉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0.8%;水路客運量18.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93萬人公里,水路貨運量33.4萬噸,貨物周轉量7980萬噸公里,水路運輸周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0%。
“十四五”期間重點項目。“十四五”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總投資約1013.1億元。其中:鐵路軌道371.7億元,高速公路199.3億元,國省干線公路207.2億元,重點經濟網絡及旅游公路44.3億元,四好農村路36億元,港口航道58.7億元,樞紐站場89.9億元,其它支撐保障項目6億元。
2021年重點推進項目。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局將積極發揮交通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全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110.3億元,其中:鐵路軌道51億元,高速公路8.4億元,國省干線公路23.2億元,重點經濟網絡及旅游公路4.3億元,四好農村路4.4億元,港口航道0.1億元,樞紐站場18.8億元。一是全力推進贛深、梅龍高鐵建設,確保贛深高鐵建成通車;二是加快龍尋高速、粵贛高速順天互通立交建設,確保順天互通立交建成通車;三是全力推動長深高速擴建項目河源段、武深高速連平縣崧嶺互通立交開工建設;四是加快國道G205線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國道G355線紫金至市區段改建工程、省道S253線順天至燈塔段改建工程等22個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項目建設;五是全面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確保源城、東源順利通過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復核,龍川、和平成功創建省“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二、2021年春運準備工作情況
答:2021年春運時間。2021年春運從1月28日開始至3月8日結束,共計40天,其中節前15天,節后25天。
2021年春運特點。結合往年春運情況分析,預測今年我市春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群眾出行增多。增多主要是對比去年來說,2020年春運由于受疫情影響,公路運輸客流量比前年下降約為60%,總共發送旅客144.6萬人次。若今年春運疫情形勢保持在可控范圍,預計群眾出行量比去年增加,而且將以短途出游出行為多。二是道路擁堵仍將時有發生。高速方面,2020年底紫惠高速建成通車,對惠河、粵贛、梅河高速起到了分流作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境內粵贛高速熱水段、惠河高速石壩立交等路段的擁堵壓力。但由于私家車保有量增加及春運車流較為集中,從元旦通行情況看,預計以上高速仍會出現分時段道路擁堵情況。國省道和縣鄉道方面,由于外出務工人員自駕車集中及一些易堵路段道路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國省道、縣鄉道某些路段仍然容易出現擁堵。三是安全風險仍然存在。春運期間,客流、車流、物流高度集中,設施設備長時間高負荷運行,加上冬季階段性低溫陰雨天氣、低能見度、道路濕滑及結冰對春運交通帶來的不利影響,事故易發多發。另外,網約順風車、微信拼車、自駕車等個性化出行方式增多,且其車輛狀況、駕駛員技能等參差不齊,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特別是農村地區節假日期間車流激增、群眾安全意識較為淡薄、車輛技術狀況較差、交通安全設施相對不足,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四是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全球疫情蔓延態勢持續加劇,多國出現病毒變異株。離我省鄰近的香港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多地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個別地區突發聚集性疫情,全國中高風險地區增多。加上春運期間人流物流集中、流動頻繁,疫情傳播風險加大,防控難度增加。五是惡劣天氣增多。冬春季節容易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對春運出行造成影響。
春運工作準備情況。一是召開了春運籌備會議。二是成立了春運工作領導小組。三是制定春運工作方案。四是加強運輸組織。公路方面將投入客運車輛998輛(客位32736座)參與春運,其中省際客運車輛11輛(客位326座);水路方面將投入船舶45艘(客位2684座)參與春運,以上運力將有效保障我市市民春運期間的出行需求。五是加強應急運輸保障。據統計,春運期間,全市交通運輸部門將投入應急運力97輛,駕駛員114人。其中道路客運應急車輛50輛(客位2119座),駕駛員67人;普通貨運應急車輛30輛(運力820.42噸),駕駛員30人;危險運輸應急車輛17輛(運力200.81噸),駕駛員17人,有效預防客流高峰時期或突發事件時出現旅客滯留,保障物資運輸。六是做好聯合檢測點疫情防控工作。元旦前,我局結合保安全、保暢通、保服務綜合督查工作,采取“四不兩直”形式開展對各縣區部分交通聯合檢測點的督查,對發現的思想麻痹、防疫措施松懈等存在問題要求各縣區舉一反三立即進行整改,并印發了《河源市交通運輸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提高憂患意識,杜絕麻痹思想;全面排查隱患,嚴格落實整改;嚴格落實行業疫情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確保不出現疫情在交通運輸節點輸入和擴散。
市公路事務中心
一、2020年,市公路局在加快推進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改造建設方面完成和推進情況。
答:2020年,市公路事務中心(原市公路局)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認真落實省交通公路部門“迎國評”工作要求,奮力加快公路規劃建設,逐步推進新調整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精心抓好公路“迎國評”工作,在公路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全年完成和推進了20個公路建設項目,完成公路建設投資約21.46億元(含公路水毀修復項目投入資金約3.24億元)。完成新改建和路面改造里程75公里,完工項目共7個:國道G238線和平定河橋至桃源段、G238線龍川珠塘至羅坳段、S339線在龍川廻龍至赤光段、G258線和平縣貝溪至狐貍坳段、G358線和平興隆中橋至芬沙段等路面改造工程、G358線連平忠信至油溪段改造工程、Y009線紫金橋重建工程。
目前在建項目12個: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快速路)、國道G205線龍川縣城段改線工程、國道G236線龍川縣龍江大橋新建工程、國道G205線東源縣駱湖楊坑村路段及燈塔至徐洞段路面改造工程、國道G358線和平縣芬沙至石板灘段路面改造工程、國道G358線連平縣忠信至油溪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S253線東源順天到燈塔段改建工程、省道S120線紫金中壩至風門坳段路面改造工程、國道G236線豐稔至龍川縣城段改建工程、國道G205線龍川東出口至佗城段路面改造工程、國道G238線(原S339線)和平縣城過境段改線工程、省道S243線東源地運至藍口段改建工程等。
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3個:省道S120線紫金中壩鎮段改線工程、省道S120線紫金好義至林田段改建工程、國道G355線紫金林田至江東新區勝利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該項目全長約49公里,目前正在進行初步勘察設計工作,計劃在2023年建成通車。其中跨贛深高鐵的橋梁作為先行工程,力爭在2021年1月底前動工,在2021年8月11日前完工。)
二、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目前進展情況。
答: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是省市重點公路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8.21億元,公路先行控制性工程(臨浦東江特大橋)已于2020年7月開工建設,全線工程于2020年12月上旬掛網施工招標,計劃2021年1月底前全面動工,2023年12月建成通車。
工程目前進展情況:施工單位正在開展清表、鋪設施工便道、搭建施工便橋等工作;東源大道互通立交橋已完成樁基礎施工75根,臨浦東江特大橋完成樁基礎施工64根,累計完成139根,占整體560根的25%。累計完成路基土石方施工11萬方。累計完成投資1.86億元(含征地拆遷)。
三、“十四五”期間,在普通國省道公路建設方面,我市規劃、謀劃的項目。
近年來,我市交通公路部門圍繞建設交通強國、打造粵東北陸路交通樞紐的目標,按照《河源市公路網規劃(2013‐2030 年)》和省市計劃安排,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積極謀劃一批全局性、戰略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重點推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城市過境段、產業園區段等路段升級改造,逐步推進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建設項目,努力提升公路等級,完善市域綜合公路網絡,著力構建河源“12130”交通圈,不斷完善與“雙區”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抓好規范化養護管理工作,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完善公路安保設施,進一步提升城鄉公路路況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著力打造“暢、潔、綠、美、安”的城鄉公路交通環境,努力推動我市公路事業更好地為“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發揮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作用。
“十四五”期間,我市計劃完成普通國省道公路改造建設總投資266.49億元,計劃完成公路改造建設里程643公里。“十四五”期間,計劃推進普通國省道公路建設項目共42個,其中續建和新開工項目30個,僅開展前期工作項目12個。主要項目包括: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國道G355線紫金林田至江東新區勝利段改建工程、國道G355線河源城區段改建工程、國道G205線龍川縣城段改線工程、國道G236線紫金縣城龍潭至升平段改建工程、國道G236線東源縣藍口至康禾段改建工程、國道G236線龍川赤光至豐稔段改建工程、國道G358線和平縣上陵至陽明段路面改建工程、國道G105線連平縣城過境段改線工程等項目。
四、2021年,市縣公路部門計劃推進的公路建設項目。
答:全市公路系統2021年計劃完成普通公路建設投資約26.34億元(含約4億元農村公路建設投資),抓好普通公路建設項目立項報批工作,加快推進一批新開工和續建的公路改造建設項目。
2021年,計劃推動新開工建設項目7個,推進續建項目7個,推進前期工作項目5個。其中:1.新開工項目:加快推進粵贛高速順天互通立交工程、國道G355線紫金至江東新區段改建工程、國道G105線連平縣城過境段改線工程、國道G236線龍川豐稔至龍川縣城段改建工程、省道S120線紫金縣好義衫樹坳至林田冷水坑段等重點工程全面開工建設。2.續建工程:加快推動以融灣融深為著力點的國道G205線河源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國道G205線龍川縣城段改線工程、國道G236線龍川縣龍江大橋新建工程、省道S253線東源縣順天至燈塔段改建工程等項目建設。3.推進前期工作的項目:推動以城區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的國道G355線河源城區段改建工程、國道G236線紫金縣城龍潭至升平段改建工程、國道G236線東源縣藍口至康禾段改建工程、國道G105線連平縣城過境段改線工程、國道G358線和平縣上陵至陽明段改建工程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五、在推進“四好農村路”方面,我市的具體做法和舉措以及2021年工作思路
答:多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緊緊圍繞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總目標,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工作,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主要的做法有四個:一是完善管養機制。按照“縣道縣管養、鄉道村道鄉鎮管養”的分級管養原則,將縣道、鄉道和村道全部納入管養范圍,形成縣、鄉、村三級齊抓農村公路管護的責任體系。二是完善管養模式。市政府印發了《河源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試行)》,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路長制”領導小組,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建立了“二級總路長+縣鄉村道路長”的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三是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2020年,全市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里程1418.7公里。四是加強農村公路環境整治。近年來,我市組織交通、公路、公安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對農村公路占道經營、亂搭亂建、拋灑漏灑等違法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全面優化凈化美化農村公路路域環境。2020年我市在道路運輸、公路路政、治超上共出動執法人員57902人次,立案3435宗,檢查貨運車輛45457輛次,查處違法超限超載車輛1249輛次,卸載貨物36671.94噸,罰款223.395萬元。
2021年工作思路有四點:
一是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省示范縣。2021年,計劃投入“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4億元,計劃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里程 100 公里,著力推進農村公路“單改雙”(建制村單車道改為雙車道)道路建設,努力將和平縣、龍川縣創建成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二是加快完善體制機制,“管好”農村路。三是加快健全養護體系,“護好”農村路。四是加快信息化管理使用,“輔好”農村路。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