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19日河源市水務局、河源海事局
上線領導名單:
河源海事局黨委書記、局長 鄭良東
市水務局副局長 賴少略
農村水利水電科科長 葉東平
河湖管理科副科長 黃景生
河源海事局上線提綱
一、“五一”小長假期間,雖然受疫情和枯水期影響,我們注意到萬綠湖等水上景區景點人流量還是比較大的,請介紹下小長假期間水上運輸情況?我們海事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
答:五一假期,即使受疫情和枯水期等不利因素影響,轄區水上交通運輸安全形勢持續保持穩定,共安全運送乘客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69%。其中水上旅游客運量2.2萬人次,渡口渡船客運量0.3萬人次,水上交通安全無事故,實現轄區水上交通安全“三零”目標:零事故、零傷亡、零污染。
二、您剛才提到無證船舶整治查處,我之前也聽說過相關部門在開展“三無”船舶整治行動,能不能給廣大市民朋友們介紹下相關情況?普通市民怎么判斷是否為“三無”船舶?
答: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一個概念,何為“三無”船舶,根據《廣東省“三無”船舶聯合認定處置辦法》第二條規定,廣東省“三無”船舶,是指在我省管轄海域、內河及其沿岸地帶航行、作業、停放的“無船名船號、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的船舶。近年來,我市發生多起“三無”船舶事故,遇險、死亡多人,也出現過洪水期間“三無”船舶卡住船閘、橋墩等重大險情,“三無”船舶已成為我市水上安全的最大隱患,嚴重影響轄區水上交通安全、旅游秩序和社會穩定大局。自去年11月份活動開展以來,在市平安辦領導下,海事與公安、水務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小組配合當地鄉鎮政府在河源轄區水域先后開展聯合執法行動11次,開展“三無”船舶聯合認定3批次,全市共查扣“三無”船舶144艘,拆解100艘,將聯動共治的優勢充分發揮,清理整治行動取得重要成果,水上安全形勢得到極大改善。
對于“三無”船舶的認定,普通市民可以通過“三查看”進行初步判斷:一是查看船舶證書證件。二是查看船名、船籍港等外部標識。“三無”船舶由于沒有船名和船籍港,且管理極不規范,往往不會標注相關信息。三是查看船上救生消防等設施設備是否齊備。
三、萬綠湖是華南地區第一大湖,每年供應水資源給深圳、香港等珠三角地區使用,請問海事部門在萬綠湖船舶防污染這塊如何管理的呢?
答:萬綠湖是深圳等城市和香港地區約4000萬人口的引用水源地,是名符其實的政治水、生命水、經濟水,也是廣東唯一入選國家重點支持生態環保湖泊,環境敏感度和社會關注度極高。為做好萬綠湖水質保護,積極服務河源市融灣、融深建設,保護國家一級飲用水源地,河源海事主要從三強化方面著力:
一是強化設備改造。我局積極推動萬綠湖船舶進行生活水收集(處理)設備改造,更改管系布置,加裝生活污水存儲柜,并推動航運公司與有處理資質公司簽訂污染物接收處置協議,做到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全部上岸處理,基本實現萬綠湖水域持證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標。現我局正聯合交通部門督促萬綠湖碼頭管理公司抓住創建5A級景區,旅游碼頭升級改造的契機,建立健全岸上水污染物接收處理設施設備,以提升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置效率并降低船舶處置污染物運營成本。
二是強化環保意識。我們每年在世界環境日、世界航海日等節日都會大力度宣傳環保、節能、安全知識,著力提升水上交通參與人員的環保主動意識;同時通過開展船舶防污染專題宣貫活動,加強轄區航運公司水污染物排放宣貫和執行工作;組織“湖小青”志愿服務隊,開展巡湖護湖志愿活動,通過發放“珍惜水,愛護水,文明游”宣傳手冊,開展凈湖行動,清理島上的泡沫、塑料瓶子、垃圾袋等,保護萬綠湖水源地清潔。
三是強化現場監督。加強船舶防污染現場監督檢查。檢查船舶垃圾處置記錄及污水回收、處置的情況,開展船舶燃油抽檢,嚴厲打擊船舶使用不合格燃油及船舶垃圾、油污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等行為。
四、自4月15日起,我省已經進入了汛期。那么在汛期,我們船舶航行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答:今年4月15日起,全省進入汛期,每年的汛期尤其是主汛期,航道水位大幅度上漲,流量增加,流速增大,航道狀況有很大的改變,甚至出現航道變遷等現象,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船舶的安全航行。汛期船舶航行需要做到“一查二聽三看四防”。
一查是開航前檢查航行設備,配備足夠的錨、纜等工屬具,加強船體和機器維護,確保船舶處于安全適航狀態。
二聽是應及時收聽水位、流量、航道、氣象等信息,掌握水位、水流流速、航標是否移位等情況,謹慎航行。
三看是航行時保持正規瞭望,遇到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時,應特別謹慎操作,避免冒險航行。
四防是船長應充分考慮流速、流態對本船操縱的影響,選擇正確航路,盡可能避免船舶進入急流、渦流和泡水區,防止船舶出現偏航、擱淺、碰撞和沉沒事故。
五、近期河源海事局組織了幾場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特別是今年在特殊學校博愛學校開展宣講活動,效果還是比較明顯,請您介紹一下活動開展情況。
答:河源海事局已連續15年開展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可以說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已經成為河源海事局一張名片,活動受到廣大師生家長歡迎。即使在去年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也未間斷過,當時我們通過制作網課發送給學生和老師,活動效果比較明顯。
今年以來我們已經連續開展了2次進校園活動,先后前往市博愛學校和市水上安全知識教育基地市一中進行宣教。這里我要特別提到的是,這次前往市博愛學校宣講水上安全知識,是河源海事局首次進入特殊學校宣講。在課前,積極與博愛學校的老師進行溝通,主動請教特殊教育授課技巧,協調授課內容。在課中。針對聽障、智力缺陷等不同學生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把手教導學生穿戴救生衣。此外,還精心準備了小禮品,充分激發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在課后。及時評估、回訪,形式經驗總結,改進不足,不斷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宣講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部署安排,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加強與團市委和市教育局的溝通和協作,建立水上安全教育長效機制,切實提高中小學學生水上安全知識和意識,保障中小學生生命安全,把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辦得越來越好。
市水務局上線提綱
一、農村飲水是民生福祉,去年我們已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貧困戶飲水安全已有保障,那接下來,水務局如何繼續改善農村生活飲用水條件,讓廣大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
答:一是緊盯目標,2021年底基本實現我市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以上、農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90%以上的目標,解決好全市1247個自然村共52.24萬人飲水問題。
二是創造條件,推進縣城供水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通過統籌謀劃、優化布局和創新機制,打破“一地一水”等傳統農村供水方式的弊端,采用城市管網延伸、區域供水互通、提高鄉村供水標準等措施,大力改善農村供水狀況,實現農村供水與城鎮供水在管理、服務、水質、水價等方面同標準,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堅實基礎。
三是強化管護,強化管護機制建設,認真落實農村飲水安全“三個責任”“三項制度”,繼續投入專項資金用于飲水工程運行維護,聘請村級水管員負 責各村供水管道運營及安全。緊緊抓住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費收繳這一“牛鼻子”,指導鼓勵各地以水卡充值方式以強化供水管理,確保年底前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收費,確保飲水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久。
二、目前全省各地都在建設碧道,我市各縣區也有不少建成的碧道成為了群眾休閑的好去處,您能簡單介紹下我市碧道總體建設情況如何?
答:建設情況:印發了《河源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年)》《河源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目前,紫金北坑村碧道、和平增坑村碧道、東源三洞河碧道等一批革命老區和鄉村振興示范村的鄉野型碧道建成投入使用,一幅風光旖旎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原省定貧困村、革命老區村、少數民族村爭奇斗艷,各種類型碧道成為人民的幸福河。
三、我市河流眾多,群眾都反映現在的河流比以往要干凈的多,基本看不見水面漂浮物,請問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強河湖管理?
答:一是加強巡河管理。依托河長制平臺,壓實各級河長巡河履職,要求各級河長汛期期間加大巡河力度,重點巡查河堤是否損壞、水面是否有漂浮物、堤圍是否存在違章建筑等,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處理,確保汛期河道行洪安全。截止今年4月底,全市共巡河7514人次,發現問題58個,已處理57個,問題處理率98.28%;公眾投訴發現問題63個,已辦結55個,辦結率87.3%。
二是持續開展“清漂”專項行動。加強河湖管護,持續開展“清漂”專項行動。市河長辦于每年4月、9月組織開展全市集中“清漂”專項行動,并將“清漂”納入河湖管護日常工作,不定期開展“清漂”工作,實現“清漂”常態化。2021年,我市繼續將“清漂”納入河湖管護日常工作,不定期開展“清漂”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投入953.53萬元,清理河道長度1475.08公里,清理水域面積1549平方公里,清理漂浮物0.66萬噸。
四、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河湖管理秩序,岸線亂占、河道亂建現象大幅減少,水務局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一是開展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明確河湖管理邊界,是加強河湖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中央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任務要求,也是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我市規模以上劃界工作于2019年上半年啟動,共10條河流,分別是東江、新豐江、安遠水、船塘河、秋香江、浰江、洋頭河、中壩河、尋烏水、鐵場河,劃界總長664.49公里,劃界成果于2019年12月底在河源市政府門戶網站上進行公告,投入資金419萬元。
二是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在完成水利部、省水利廳遙感發現的疑似河湖“四亂”問題整治銷號的基礎上,印發了《河源市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工作方案》,深入開展河湖“四亂”問題自查自糾,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有力遏制了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侵占河湖、阻礙行洪、破壞河勢穩定行為,確保河道行洪通暢。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完成整治銷號自查自糾河湖“四亂”問題81宗,銷號率為100%
五、上周,我市已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驗收評審,為什么我們要創建這個省級節水型城市,接下的節水工作又有什么打算?
答:河源作為山區市,雖水資源豐富,人均水資源量大,但隨著近年來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用水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市水資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用水形勢不容樂觀。
獲得省級節水型城市只是節水工作的階段性成果,接下來,我局將嚴格按照考核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我市工作實際立行立改,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健全節約用水規章制度,強化節水載體建設,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推動城市節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力爭創建國家級節水城市。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