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 市應急管理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吳新國
黨委委員、副局長 劉輝星
黨委委員、副局長 羅志鴻
黨委委員、四級調研員 邱炳云
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科科長 何潤祥
上線提綱
一、當前,全市上下正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既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請問,市應急管理局“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情況?
答:我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對標對表上級要求,始終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并將“為民辦實事”貫穿全過程,以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為抓手,全力打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狠抓安全生產監管,確保全市社會安全穩定。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抓好自身監管的非煤礦山、工貿企業、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工作。截止10月底,全局累計出動5173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2337家次,立案查處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98宗,罰款427萬元。以最強的措施、最硬的作風、最大的力度加強日常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和隱患排查整治,實現全市事故死亡人數、亡人事故起數同比雙下降,確保全市社會環境安全穩定。
二是筑牢防災減災的防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探索三防應急管理體系改革,筑牢安全度汛防線,取得積極成效。在防范應對今年影響全市的16場次主要降水,特別是在“5?17”“5?31”局部特大暴雨過程中實現人員零傷亡,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推進全市101個鄉鎮(街道)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每個鎮街應急辦配備工作人員5-9人,并由1名公務員擔任應急辦主任,按照“有組織機構、有制度建設、有隊伍建設、有體制機制、有預案演練、有物資保障”的“六有”建設標準,推動鄉鎮應急(三防)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堅決打通基層應急管理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全市上下聯動暢通高效。制定簡單明了、易懂易記的設問式教學提綱“防汛六問”工作法,重點對各鄉鎮書記、鎮長、分管應急(三防)領導、應急辦主任及工作人員、村干部等鎮村兩級干部進行防汛救災業務培訓。今年以來,全市各縣區、各鄉鎮共開展防汛業務培訓79次7048人次,開展防汛應急演練70次5223人次,使各級三防責任人清楚掌握“防什么、怎么防”,全面提高了防汛責任意識和防范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開展全市汛前風險隱患排查,共排查出隱患11836處,均落實整改措施。
二、今年以來,全市的安全生產形勢怎么樣?市應急管理部門在抓好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今年1-10月份,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可控,全市事故死亡人數、亡人事故起數同比分別下降了11.6%和9.9%。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項措施:
一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發展理念,樹牢底線思維、紅線意識,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切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市安委辦綜合監管職能,推動各級各部門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
三是毫不放松抓好自身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工貿企業和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
四是加強應急值守。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認真做好應急值守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干部在崗帶班制度。
五是保持應急準備狀態。各級應急救援隊伍時刻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應、聞令而動的備戰狀態,一旦發生事故,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應急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全國正在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我們市怎么樣推進這項工作?
答:根據國家、省的統一部署,今年是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攻堅年。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推進,進一步細化了目標任務,成立了工作專班負責日常工作,并且實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目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10月31日,全市排查隱患8402項,其中一般隱患8388項,已整改8173項,整改率達97%;重大隱患14項,已整改11項,整改率達78.6%。成立檢查組244個,開展督導檢查2172次,檢查各類單位2886家,督導發現問題1738個。作出行政處罰874次,責任停產整頓60家,暫扣吊銷證照企業8家,罰款224.57萬元,移送司法機關5人。約談警示企業405家,聯合懲戒企業4家。
四、我市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專班設在市應急管理局,請談談目前我市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答: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這項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門高頻聯動,扎實有序推進各項治理責任和防范措施落實。比如,組織開展了全市道路交通系統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保持嚴查嚴管態勢,打擊整治了一批典型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重點路段、重點車輛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強化源頭管理,解決了一批熱點民生難題。加強對重點隱患車輛、重點隱患駕駛人的嚴格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有效管控了一批突出安全風險。在全市鋪開摩托車“送考下鄉”“送牌下鄉”便民服務和摩托車帶牌銷售服務,強化基層治理,辦成了一批重點民生實事。建立了公安、交通運輸、衛生健康、消防救援等部門參與的“四位一體”聯動機制,打通了院前救治、院中急救“綠色通道”。
二是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帶頭簽訂《文明交通承諾書》,推動各級文明單位帶頭創建“零酒駕”示范單位,向群眾廣泛發放《文明交通倡議書》,聯合市各新聞媒體積極加強宣傳報道,廣大群眾文明出行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是加強督導檢查,先后對各縣區開展了4輪駐點督導工作,同時對部分鄉鎮和縣直單位開展了抽查檢查,全面壓實責任,有效推動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將道路交通系統整治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截至目前,全市道路交通系統整治的19類64項任務已完成80%,省領導關注的10項重點工作完成90%。今年3月至10月25日,全市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392起、死亡112人,同比分別下降13.38%、30.43%,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了“雙下降”,未發生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五。同時,省道安辦對8月份全省各市公安部門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的整體進展情況作了量化評估,我市被評為優秀等次。
五、我們市是礦山大市,在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和尾礦庫風險防范化解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我市現持有《采礦許可證》的非煤礦山企業90家,屬于全省四個礦山大市之一。尾礦庫18座,全省最多,約占全省尾礦庫總量三分之一。持《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礦山55家。正在建設的礦山8家。
近年來,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全市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礦山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安全風險管控有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2017年之后,全市礦山企業連續4年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大了宣傳教育力度。特別是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和《尾礦庫安全規程》都是在今年9月1日施行。我們在前期開展了一系列的宣貫活動。
二是加大了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力度。全面推動落實“一線三排”工作機制,以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為重點的安全預防控制體系逐步建立完善。
三是加大了專項整治力度。我市有序推進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深化源頭治理。去年完成了對10家地下礦山安全專項整治;今年重點對18座尾礦庫進行治理,有望在年底前注銷10座尾礦庫;明年對露天礦山的專項整治將全面完成。屆時,全市的礦山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將會明顯提升。
四是加大了執法監察力度。嚴厲打擊礦山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去年以來,關閉了礦山企業2家,暫扣了《安全生產許可證》4本。目前共有22家礦山企業處在停產停業狀態。
六、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我市持續干旱,請談談抗旱節水保飲水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2021年汛期(4月15日-10月2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831.7毫米,較常年同期(1266.8毫米)偏少34%,我市氣象干旱持續發展,呈現“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階段性發展”的特點。當前我市兩大水庫中,新豐江水庫水位96.2米,蓄水量50.01億立方米,可調庫容7.34億立方米,楓樹壩水庫水位145.77米,蓄水量7.10億立方米,可調庫容4.25億立方米,為1964年以來的特枯年份。2020年10月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的悉心指導下,我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一是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工作統籌協調力度。各級政府、各行業部門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活水、后庫水,先地表、后地下,保重點、顧一般”的原則,統籌抓好當前防旱抗旱工作,全力保障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用水。
二是執行上級水量調度計劃,全力保障下游供水安全。為應對東江流域百年一遇旱情,保障下游特別是東深供水,今年以來,新豐江水庫日平均放水量1800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17%,承擔了東江干流近70%的流量,“政治水”“生命水”作用發揮明顯。同時充分發揮風光水利樞紐的反調節作用,盡可能保持水流24小時均勻下泄,保障下游流量平穩。
三是搶抓降雨有利時機,積極開展蓄水保水。全市水務、應急管理、氣象等部門充分利用汛期降雨有利時機,積極組織水庫回蓄水源,嚴控供水任務水庫發電棄水,實施人工增雨作業27次、發射人工增雨火箭彈108枚,兩大水庫在今年汛期回蓄可調水量11.8億立方米。
四是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城鄉群眾供水。全市共投入抗旱資金4207.83萬元,抗旱設備1640臺,抗旱人數94571人,組織指導鎮村啟用和新建引調提水工程81處、抗旱井57口、蓄水池55處、其它應急水源20處,累計解決飲水困難人口74663人。
五是主動爭取上級資金,開展水毀修復及防旱抗旱。2020年6月以來,合計投入中央和地方資金504萬元,修復水陂、農渠、排洪溝、渡槽等農村水利設施,實施項目54處。今年下半年,投入中央和地方水利救災資金(防汛抗旱)493萬元,實施水毀修復、防旱抗旱項目27個,預計年底前完工。
七、現在已經進入森林特別防護期,在森林防滅火方面,市應急管理部門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答: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為森林特別防護期。據氣象部門預測,第四季度我市降雨量偏少1-2成,氣溫偏高0.1-0.5℃,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偏高,加上上半年降雨偏少,今冬明春森林防滅火形勢不容樂觀。對此,我們采取“十個一”措施堅決打好今冬明春森林防滅火攻堅戰。一是召開一個動員大會。9月18日市政府召開了高級格、大規模今冬明春森林防滅火工作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二是印發一個工作方案。及時印發《河源市森林特別防護期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方案》發至各縣區政府和市森防指有關成員單位,合力抓好特護期森林防滅火宣傳教育工作。三是張貼一個工作通告。今年9月市森防辦專門印制3500份附有警示宣傳案例的《河源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關于做好森林特別防護期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通告》,提示廣大市民群眾進入新一輪特護期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各地各有關部門需要加強森林防滅火工作。四是發布一個禁火令。進入特護期,督促落實全市五縣二區政府發布森林防火禁火令,嚴查嚴處各類野外火源,用鐵的手腕打擊一切野外違規用火行為,從源頭上防控住山火。五是舉辦一次技能大比武。9月23日-24日舉辦河源市首屆森林消防業務技能大比武活動,最終選出河源代表隊到省參賽,取得全省第5名的佳績。六是舉辦一場業務大培訓。10月舉辦了全市森林航空消防及撲火實戰業務培訓班,全市約1000多名基層一線森林防滅火工作人員和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骨干參加了“森林航空消防地空配合、以水滅火、火情早期撲救”等業務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全市上下應對森林火災的綜合應急處置能力。七是強化一個下鄉督導。中秋、國慶市森防指派出7個督導組將繼續駐點縣區下沉一線檢查,督促縣鎮村和各有關職能部門落實防控措施,并要求縣區、鄉鎮每天派出工作組進行督導。八是深化一次隱患排查。進入特護期前后,全市對隱患整改臺賬進行舉一反三,特別是鎮、村一級嚴格落實整改標準。加大對鐵路、公路、墳地、廟宇、電信線路等火險隱患排查力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消除隱患,嚴防森林火災發生。九是落實一個抽查通報。中秋國慶等重大節假日和四級以上高森林火險天氣周末雙休日,市森防指對各縣區領導帶班和全市99個有森林防滅火任務的鄉鎮確保至少有1名黨政主官留守值班情況進行每天一電話抽查,每天抽查情況連同當天各地工作動態情況一并全市通報,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基層責任。十是嚴肅一個工作紀律。接下來市森防指辦將對因不積極履職引發森林火災的,按相關規定嚴厲追責問責,并視情況進行約談或通報。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