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10日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 張文勝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 肖振華
工傷保險科科長 肖佩舒
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監督科科長 麥偉東
市社保局副局長 黃碧瓊
上線提綱
一、當前,不少企業存在招工難、用工難的問題,請問市人社局采取了哪些做法,取得了什么成效?另外企業如果想招人,有什么途徑?
答: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努力。我們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全市就業總體形勢穩中向好。針對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吸引河源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二是加強校企合作,吸納技工院校畢業生在河源就業;三是發揮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用,為企業提供更好招聘平臺;四是加強與外省市人力資源對接,吸引更多人力資源赴河源就業;五是建立企業服務專員制度,為企業用工提供貼心服務。
同時,我們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充分依托“河源人社”抖音號、“深河E家”小程序、河源廣播電視臺、河源電臺、“智慧河源”APP等平臺,推出“春風行動—云招聘”直播招聘系列活動,通過音頻、視頻同步直播方式進行求職招聘。目前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329場次,累計參會企業6996家次,累計提供20.3萬多個崗位,累計進場求職人數約86.9萬人次(其中包括云招聘收看率約19萬人次、深河E家直播收看率約60萬人次),累計達成就業意向人數18075人次,成功人數為5972人。
如果企業想招人,可前往河源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前臺或致電3238300,工作人員會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為其匹配合適人選;企業也可自行在“河源市人力資源市場網站”網站、“河源人社”公眾號完成注冊登錄,在網上完成相應招聘程序。
二、臨近歲末,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市人社局將采取哪些舉措?
答:“元旦、春節”臨近,針對建設領域工資結算高峰期欠薪糾紛易發的特點,近日,國家治欠辦和省治欠辦陸續印發了《關于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從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節前,在全國開展為期三個月的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行動目標是對查實的欠薪問題要在2022年春節前全部辦結,讓付出辛苦和汗水的農民工都能拿到應得的勞動報酬,高高興興返鄉過年;行動重點是以房地產開發建設工程、校外培訓機構及其他欠薪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檢查對象;行動內容是對欠薪問題實施集中專項治理,具體做到“五個全面”,即:一是全面加快“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和其他渠道接收欠薪問題線索的核查處置,切實提高線索的辦結率和辦結質量;二是全面落實各項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確保各項制度全覆蓋我市在建工程項目;三是全面清查在建工程項目審批管理、工程款(人工費用)撥付和資金監管情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欠薪隱患;四是全面摸排欠薪隱患,深入企業和工地,對發現的欠薪隱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防止矛盾升級擴大;五是全面強化欠薪違法案件懲戒,綜合運用行政處理、刑事處罰、信用懲戒和媒體曝光等手段,使欠薪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為積極開展好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我局將采取五項措施,具體為:一是開展好一次集中接訪活動。將于今年11月底開展一次集中接訪活動,接訪活動由人社、住建、公安、法院、檢察院、工會、司法等七部門相關領導參加,市、縣(區)兩級同步開展,通過近距離傾聽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暢通勞動者訴求反映渠道;二是進行一次電話回訪活動。對“國務院根治欠薪問題線索反映平臺”開通近一年來的欠薪問題線索,由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人員于12月初進行為期一周的電話回訪活動,詢問勞動者訴求解決情況及滿意度,并聽取相關意見和建議,確保勞動者訴求均圓滿解決;三是公布一批惡意欠薪典型案例。2011年刑法修正案設“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今年是惡意欠薪入刑的第十個年頭,為營造我市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為的高壓態勢,我局將結合案件查辦情況,通過“河源人社”微信公眾號、河源日報、河源晚報等平臺向社會公布一批惡意欠薪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警示各用人單位規范用工管理特別是工資支付行為;四是開展一輪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此次專項行動為期三個月,在集中執法檢查階段,由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等部門業務骨干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深入各企業和工地,重點檢查勞動者工資支付情況和各項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落實情況,全面排查欠薪隱患,確保春節前經查實的欠薪問題均得以妥善辦結;五是發布一批黑名單。專項行動期間,我局將結合檢查企業情況,對個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和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企業,按勞動監察程序納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通過市級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布,并實施部門間聯合懲戒,使違法用工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三、近年來,社會上對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平臺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較為關注,假如外賣小哥等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在工作中發生意外傷害,如何保障其權益?
答:近年來,外賣小哥等群體職業傷害保障問題備受關注。由于我國現行的工傷保險制度是建立在勞動關系的基礎上的,外賣小哥等群體就業方式相對靈活,沒有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所以無法納入到現行的工傷保險制度來保障他們的權益。
針對這種情況,今年初,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聯合出臺了《關于單位從業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等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辦法(試行)》,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規定,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家政服務機構從業的家政服務人員,依托互聯網平臺接單的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實習學生,見習人員,村(居)兩委人員,1至4級工傷傷殘津貼或病殘津貼人員,依法組建的志愿服務組織招募的志愿者等8類未建立勞動關系的特定人員可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圍,由所在從業單位(組織)以自愿為原則為其使用的非勞動關系人員單項參加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參保人員可按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工傷保險待遇。《辦法》的出臺,更大限度的保障了此類靈活就業人員的工傷權益,同時分擔了企業的工傷賠付風險,織牢織密職業傷害保護網。目前,國家正在制定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擬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進一步有效保障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平臺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
四、為加強高技能人才和鄉村工匠培育,助力鄉村振興,今年河源市首次開展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價,請問我市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具體申報時間是什么?評審的范圍有哪些?怎樣進行申報?
答:今年3月份,我省在全國首創"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審,是進一步優化培育農業農村專業人才的創新性舉措,也是我省人社系統、農業農村系統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為民生實效的重點事項,將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市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如下:
(1)申報時間。今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為我市鄉村工匠專業人才申報中、初級職稱評審的時間。
(2)評審范圍:全市涉農非公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個體工商戶中從事茶葉、絲苗米、油茶種植加工、家政(母嬰服務、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家政管理)及烹飪(中式烹調、客家菜烹飪、中式面點、廣府風味菜烹飪)的在職人員。
(3)申報職稱評審分兩步:(一)網上注冊申報。申報人11月20日前在電腦端用百度搜索科創數字港或用手機應用市場下載科創數字港APP,注冊登錄完成申報。(二)提交紙質材料。申報者網上申報成功后,下載打印網上申報材料共四份表格,同時填寫好《申報人基本情況及評審登記表》經單位審核和公示后上交相應評委會辦公室。
目前,我市《關于做好2021年鄉村工匠專業人才中初級職稱評審的通知》已經掛網,《通知》中明確了材料要求、申報流程、評委會信息等,申報者可登錄市人社局官網查閱相關內容,并可自行下載相關文件及表格。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