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 市自然資源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劉涉
確權登記科科長 黃平
開發利用科科長 鄒文軍
生態修復科科長 劉建軍
執法監督科科長 黃浩
上線提綱
一、耕地保護紅線是國家為確保農業生產所需土地而劃定的最低保障線,目前全國劃定的紅線是18億畝。按照國家政策,耕地只能從事農事耕作和農業生產,不能用于建設或其他非農化事項。目前,老百姓十分關心在耕地上建房的問題,請問國家在耕地上建房有什么政策?
答:2020年7月3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電視電話會議明確“八不準”:一是不準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房;二是不準強占多占耕地建房;三是不準買賣、流轉耕地違法建房;四是不準在承包耕地上違法建房;五是不準巧立名目違法占用耕地建房;六是不準違反“一戶一宅”規定占用耕地建房;七是不準非法出售占用耕地建的房屋;八是不準違法審批占用耕地建房。
二、根據2020年7月3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整治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電視會議精神,2020年7月3日起,對新增的違法亂占耕地建房的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采取強硬措施進行打擊,那么對已經占了耕地建房的我們自然資源部門怎么處理?
答: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對現存占用耕地建房按“四個一律”進行處置:凡是在2020年7月3日之后亂占耕地動工建房的,一律要從嚴整治,對占耕房屋予以拆除,對占用耕地實施復耕復綠。凡是在2020年7月3日之前亂占耕地動工建房,但至發文之日止仍未完工的,一律要停工待處。經勸阻拒不停工的,一律視為“新增占耕建房行為”對占耕在建房屋予以拆除。凡是在2020年7月3日之前已完工的占耕房屋,一律按現狀予以固化,待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再分類處置。
2020年7月3日起,農村在建房屋不管是否占用耕地,一律要停工報審,待批準之后方可恢復建設,鄉鎮人民政府統一受理農村建房聯審聯批業務。
三、目前我市遏制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情況怎么樣,有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答:(一)、根據2020年8月國家和省下發我市疑似違法占用耕地建房圖斑21.3107萬個,結合2020年、2021年土地衛片圖斑核實認定,以及自行摸排發現,截至2021年11月15日,我市摸排上報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40555宗,涉及占地面積13075.20畝(其中耕地面積8900.25畝、永久基本農田5073.57畝)。其中住宅類27393個,占比67.46%,涉及占地面積6355.66畝(其中耕地面積4718.38畝、永久基本農田2694.41畝);公共管理服務類1769個,占比4.36%,涉及占地面積1263.76畝(其中耕地面積714.53畝、永久基本農田423.75畝);產業類11393個,占比28.09%,涉及占地面積5455.78畝(其中耕地面積3467.34畝、永久基本農田1955.41畝)。
(二)、按照全國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我市制定了分類處置意見,并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討論報省領導小組;同時,2021年9月28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我市龍川縣作為公共服務公共管理類、產業類等非住宅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分類處置的試點縣,目前該縣政府已經制定了分類處置政策,正在按程序報批。我市2020年5月23日以來,一共拆除121宗存量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恢復耕地面積50.355畝;截至2022年4月20日,一共核實認定37宗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已拆除18宗并復耕,恢復耕地面積7.18畝。
四、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不動產工作提速增效,便民利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請你介紹一下不動產登記“放管服”改革情況。
答:近年來,我市在省廳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深化不動產登記能力和作風建設“雙提升”行動,全面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實現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的目標。今年更是配合市政數局將市不動產登記窗口全面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指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進一步集成服務內容、再造服務流程、統一規范管理、提升服務效能,企業、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更加方便。一是縮短辦事時限,全面提速增效。將不動產登記政務服務事項從梳理前的43個分解細化到目前的131個,實現事項“顆粒化”管理,并將各個事項材料清單逐項梳理規范,全面取消“相關材料”等模糊性字眼和兜底性條款。變更登記、預購商品房抵押權預告轉移登記等7個事項由3天壓減為1天,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注銷登記、轉移登記等16個事項由3天壓減為2天,常規不動產過戶辦稅由2個工作日壓減至1個工作日。二是整合業務窗口,提供綜合服務。全面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模式,將不動產業務登記窗口與收費窗口進行整合,實現所有不動產登記業務綜合受理、綜合收費,減少了群眾窗口跑動次數。三是推動高頻不動產登記業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全市已實現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不動產抵押權登記、預售商品房預告登記及其抵押權預告登記等事項跨省通辦和省內通辦,實現不動產查封登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登記(包括轉移、變更和注銷登記)事項省內通辦。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請問自然資源部門如何結合工作職能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有關工作?
答:從今年防汛形勢的實際,綜合研判,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總體比較嚴峻,截至目前,全市仍有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494處,威脅總人口約6萬人。我們將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提前研判、統籌部署、科學防治,把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抓實抓細,全力確保安全度汛,堅決防范地質災害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巡查。二是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措施。三是加強監測預報和群測群防。四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按照《河源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細化工作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實施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將地質災害防治與鄉村振興、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小流域治理、礦山恢復治理、土地整理等相結合,統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盡快發揮防災減災效益。五是強化督促檢查。各級各部門要通過明察暗訪等方式,對隱患排查整治、應急值守等開展督促檢查,促進落實工作責任、落實防治措施。對擅離職守、推諉扯皮、工作不落實的,要嚴肅處理;對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規依紀依法從嚴追責。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