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6日 市衛生健康局上線
上線領導名單
市衛生健康局局長 黃春壘
市人民醫院醫政首席專家 陳亮
市中醫院院長 王步云
市婦幼保健院院長 歐陽培元
市衛生健康局上線提綱
一、請您談談當前疫情防控面臨的形勢。
答:當前,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面臨新的形勢挑戰。從國際上看,西方國家紛紛放松管控措施,全球疫情一定程度反彈,呈現出第五波疫情跡象,我國“外防輸入”壓力增大,面臨的外部斗爭更加尖銳。從國內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最近又出現BA.4、BA.5等新變異株,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內防反彈”的要求更高,全國上下熱切期盼總體平穩的防控形勢、積極有序的防控環境。近期省內深圳、珠海等地發生了本土疫情,我市與珠三角地區人員往來密切,存在疫情輸入的風險。7月4日,我市就在外省出發準備前往其他地方旅游,途經我市高速公路的人員中發現了1例確診病例,由于是閉環管理,已排除社會面傳播風險。但從這一事件也說明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
二、針對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等特點,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6月27日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因時因勢對有關疫情防控措施進行了調整。與第八版方案相比,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調整?
答:主要對風險人員的管理、風險地區的劃分、新冠疫苗接種等方面作了調整。
一、調整對風險人員的管理
(一)、凡7天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的來(返)河人員,實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集中隔離第1、2、3、5、7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算起。(原來是14天集中隔離)
(二)、凡7天內有中風險區旅居史的來(返)河人員,實行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在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如不具備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條件,采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算起。(原來是14天居家隔離)
(三)、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低風險區來(返)河人員,查驗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無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的執行“落地采”,即采即走即追),3天內應完成兩次核酸檢測,并做好健康監測。
(四)、對入境人員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原來是14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
(五)、密切接觸者采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的第3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非必要不外出。(原來是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
(六)、密接的密接(次密切接觸者)采取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每日做好體溫和癥狀監測,在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原來是7天集中隔離)
(七)、加強對與入境人員、進口冷鏈等貨物及環境直接接觸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登記與管理,強化單位主體責任,完善相關人員管理制度,固定崗位,避免交叉作業,配備必要防護物資, 落實集中居住閉環管理、核酸檢測、健康監測、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脫離工作崗位后,明確了需7天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期間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二、調整對風險地區的劃分
發生本土疫情后,根據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活動軌跡和疫情傳播風險大小劃定高、中、低風險區域。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原則上以居住小區(村)為單位劃定,可根據流調研判結果調整風險區域范圍,采取“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等封控措施。高風險區連續 7 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 3 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且可能具有疫情傳播風險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為中風險區,風險區域范圍根據流調研判結果劃定。中風險區采取“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等管控措施,連續 7 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為低風險區,采取“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低風險區人員離開所在城市應持 48 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所有中高風險區解除后,縣(市、區、旗)全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三、調整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一)、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群范圍擴大至3歲以上,堅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則,鼓勵3歲以上適齡無接種禁忌人群應接盡接。
(二)、對于符合條件的18歲以上目標人群進行1劑次同源或序貫加強免疫接種,不可同時接受同源加強免疫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
(三)、重點提高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癥高風險人群的全程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
市人民醫院上線提綱
一、自去年9月以來,廣東省人民醫院“一對一”對口幫扶河源市人民醫院開展高水平醫院建設,現在距省人民醫院首批派駐專家進駐醫院已將近一年。目前醫院在高質量發展上如門診、住院診療服務量、疑難危重癥救治、醫療新技術推廣等方面有何成績和亮點?特別是在醫、教、研、管方面有無具體數據和案例?并請介紹一下目前省醫團隊在院的基本情況。
答: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廣東省人民醫院河源醫院于2021年9月3日正式揭牌,省醫首批選派院長、副院長、醫政管理專家和臨床、護理專業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共13名進駐河源醫院,對河源醫院進行“一對一”緊密型合作共建,從“醫、教、研、管”多方位,助力河源醫院創建高水平醫院。工作目標是在3至5年時間內,將河源醫院建成粵東西北地區一流水平、粵東北區域醫療中心。進駐以來,在河源市委、市政府、市衛健局和省醫院本部的全力支持下,專家迅速融入、積極投身河源醫院一線工作。根據何鵬程院長前期的調研情況,派駐團隊專家因地制宜,確立以五大中心建設、重癥救治、專科能力建設、醫療質量、人才培育、帶動輻射基層等為核心工作方向;提出了“省醫在河源,名醫在身邊”的口號,勉勵和鞭策團隊迅速融入當地,展現省醫精神;在醫療護理管理、疫情防控和臨床技術尤其是復雜手術開展和疑難危重癥治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效。首先在建章立制方面:制定和修訂60余項規章制度,推行無紙化辦公,加速流程審批,對標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范,讓醫院管理更加制度化、流程化。其次在醫療業務運行方面:各項省和國家績效考核核心指標均呈現兩位數以上的良好態勢:比如門急診人數133.7萬人次,同比去年提升43.2%;手術超1.49萬人次,同比去年提升18.5%;代表最高水平最高難度的四級手術例次達2183例,同比去年提升21.8%;微創手術例次2770例,同比去年提升28.6%。另外在醫療新技術開展方面:省醫進駐十個月來,截至今天,已新開展技術項目103項。在院長兼心內科主任何鵬程帶領的心臟介入團隊,已順利開展多例疑難、危重患者的心臟介入診療手術,包括獨立開展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多臺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冠脈CTO)。在副院長兼大外科主任侯寶華的帶領下,順利完成多臺首例的四級手術,包括號稱“外科手術中的珠穆朗瑪峰上的明珠”的LPD也就是“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還有多例的高難度腹膜后巨大腫瘤切除術等。婦產科專業細分出婦科和產科,各自獨立運行,來自省醫團隊的陳觀娣主任帶領本地醫護團隊完成多例婦科手術尤其是惡性腫瘤手術,曾連續3天完成4例惡性腫瘤切除術,手術效果滿意。之前在河源醫院或者河源地區無法明確的診斷、拿不下來的手術,現在都一一被攻克,并逐漸實現在本地就能常態化診斷和治療,有效減少了患者異地求醫的不便,使得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省級高水平醫院同質化的醫療衛生服務。
二、省人民醫院與市人民醫院合作共建省高水平醫院,群眾十分關注和期待。結合河源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技術和服務的迫切需求,您認為可以為當地患者帶來哪些就醫條件的改善和變化?
答:首先在急危重癥救治方面:著力打造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兒童和新生兒、危重癥孕產婦“五大中心”。其中:胸痛中心獲批國家標準版“中國胸痛中心”,最短D-to-B(患者入門到堵塞血管開通)時間為20分鐘;負責腦出血中風急救的卒中中心獲批“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5月數據,省醫河源醫院全國高級卒中中心綜合排名居全省第2、全國第31名,兩項排名均創歷時新高!創傷中心救治能力不斷增強。嚴重創傷(多發傷)患者救治成功率為95.5%。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正積極建設NICU和PICU。充分發揮綜合醫院能力優勢,在危重孕產婦救治方面有絕對優勢。其次在醫聯體建設方面: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牽頭以專科聯盟及遠程醫療協作網為主要模式建設醫聯體,成立了區域醫療中心9個、專科聯盟14個及遠程醫療診斷中心2個,下屬醫聯體成員單位共82家,覆蓋河源五縣兩區各級各類縣、區、鄉鎮中心衛生院、120急救網點醫院、社區服務中心、軍警醫療衛生機構及民營醫院。在已建成遠程影像診斷中心、遠程心電診斷中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使得河源市、縣、鄉、村各級人民群眾均能便捷快速地享受到和省市級對標的同質化醫療技術服務。最后在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和感受方面:秉承“人民醫院為人民”的服務理念,持續推進患者診療流程的再造,成立了就醫流程優化小組和服務優化小組。設立一站式“客服、檢查預約中心”,從門診、住院、檢查和手術等就醫流程進行優化且效果明顯,如門診增強CT/MR預約檢查等待時間從原來的4-5天減少至1-2天,門診胃腸鏡預約檢查時間從1-2個月減少至1周內,內鏡無痛檢查率從不足30%提升到超過50%。讓方便、快捷和舒適的感受惠及所有就診患者,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市中醫院上線提綱
一、結合落實首次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精神,河源市中醫院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答:首先醫院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全院中層干部會議,傳達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精神,并針對座談會上提出的“醫院停車難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并提出有效措施:一是為了把有限的車位讓給患者,近年來我院開始執行職工車輛一律不得在院內停放,把有限的車位留給就診的群眾,提倡職工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拼車等方式上下班。并由黨辦、人事和總務部門組成督查小組,不定期巡查,核實車輛信息,并進行引導勸說。二是增加停車指示牌,引導車輛放至周邊停車場。據統計,現醫院周邊增設指示牌10多個,通過增加指示牌,把一部分車輛引流到醫院北門社會停車場,有車位約80個;另一部車輛引流到太陽廣場公共停車場,有車位約300個。三是為了提高車位周轉率,計劃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對非接送病人看病的車輛,按二類停車收費標準進行收費,每天可騰出20個車位,具體收費標準以物價部門批復為準。對接送病人看病的車輛,憑我院當天門診或住院有關憑證(當天收費收據、住院押金收據),按現收費標準收費。四是計劃對停車場出入口進行優化及停車場升級改造。通過優化流程及停車場升級改造,保證院內交通通暢。五是加快推進二期工程驗收交付,充分利用二期地下室車位(51個),增加停車位,緩解停車難題。
其次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我院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通過干部職工就醫體驗和患者滿意度調查的方式,梳理患者在掛號、繳費、取藥、檢查、就診、住院辦理以及核酸檢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簡化就醫流程,制定和實施就診高峰時段應急預案,縮短排隊等候時間,實現了核酸檢測一站式服務。開展了許多便民服務。如:加快智慧醫院建設,開通了醫保電子憑證線上掛號功能、工傷保險聯網結算;為解決上班族、上學族,上班、上學與看病時間難以兼顧的問題,開設了無節假日門診及夜間門診服務;為方便廣大市民核酸檢測需求,3月份起我院在北門公交車站處設立臨時核酸檢測采樣點提供24小時檢測服務;5月份起全市首家推出“病歷復印”微信預約快遞到家服務,廣大市民朋友只需手機點一點,通過預約復印平臺就可實現線上全流程病案復印;為滿足治療慢性疾病且需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的需求,6月份起我院開展了中藥個體化用藥加工服務。
二、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的硬實力,強大的醫療保障體系由一個個學科、專業共同組成。河源市中醫院在加強學科建設方面有哪些做法?
答:一是引進學科帶頭人,補齊科室發展的短板,提升業務發展。醫院先后引進了急診科、肛腸科、病理科、婦科、肺病科、心血管病科、針灸科、泌尿外科和神經外科9名學科帶頭人。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提升醫院業務發展。2022年一季度,門急診人次10.5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率12.18%;出院人次2973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率12.7%;手術臺數1064臺,比上年同期增長率2.3%。門診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幅25.68%,住院收入增長4.63%,但住院患者人均費用下降到11559.11元,降幅7.24%。
二是整合學科優勢,組建區域診療中心,發揮中醫藥優勢。為促進我院骨傷、針灸重點學科的亞專科的發展,為提高急危重癥、中毒相關疾病的救治水平以及慢性疾病的全程管理,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根據醫院部署,將多個學科進行有機組合,組建“椎間盤中心”“頸肩腰腿痛中心”“慢病康復診療中心”“胸痛中心”“動物致傷救治中心”“中毒救治中心”6個診療中心。其次,為突出醫院中心,對醫院微信掛號頁面進行了優化了,將相關科室整合到中心下面,方便患者的就醫選擇。
三是增設醫療美容科、疼痛科,進一步完善診療科目。為了配合醫院學科發展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將行政樓1樓騰出100多平方米工作用房用于皮膚科的發展。新增設疼痛科、醫學美容科2個診療科目,其中美容中醫科是我市首個中醫類的美容學科,該科室將積極運用我國傳統醫學療法結合現代醫美技術,滿足群眾對于“美”的追求,為帶動我市中醫美容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
四是細分臨床科室,促進專科專病的發展。骨傷科是廣東省中醫臨床重點專科,也是我院龍頭科室。為促進亞專科的發展,骨傷科由原來的3個住院病區細分為6個住院病區,特別是新成立的正骨科,傳承發揚中醫骨傷的手法整復技能,吸引了大量患者就醫。正骨科開科半年多共接診了3.3萬人次,日均診療182人次;出院322人次,平均每月出院54個病人,病床使用率70.5%;累計完成635臺次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平均每月106臺次;中醫診療技術應用12324人次,平均每月2054人次。目前醫院開設了近100個專科專病門診,方便患者的診療需求。
市婦幼保健院上線提綱
一、你院發熱門診在流感高峰期采取哪些措施來滿足人民群眾的就診需求?
答:每年3-6月份都是兒科流行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今年6月來,流感爆發,我院發熱門診的病人劇增,平均每天接診高達500-600人次,面對日益增多的病人,我院馬上采取果斷的應急措施,啟動了兒科門急診高峰應急預案,解決了就診患者看病難,候診時間長的問題。一是增加了值班人員,從住院部、門診調配兒科專家到發熱門診;二是增加核酸檢測頻次,由每天檢測17批次增加到現在25批次,最大限度縮短患者等待結果時間;三是根據市衛健局部署,對符合條件的0-14周歲的發熱患者(患兒及其陪同家屬無新冠流行病學史、非中高風險崗位人員、近14天無中高風險地區或涉疫地區旅居史、健康碼為綠碼、患兒已完成核酸采樣和信息登記),就診后可離開發熱門診,返回家中觀察并等待核酸檢測結果。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快了接診速度,大大減少患者就診等待時間,滿足患者就醫需要。
二、你院即將成立的兒童及成人的預防接種門診會給群眾帶來哪些便利?
答:目前我院是全市唯一一家同時設立兒童預防接種門診、特需人群接種門診、成人接種門診的醫療機構,這一舉措將為群眾帶來更全方位、更便利的服務。特別是特需人群接種門診,為這些有疫苗接種慎用癥的兒童,提供疫苗接種的專業指導,并制定出個體化疫苗接種方案,有這方面需求的兒童不需要再奔波到珠三角接種,河源地區特需寶寶終于在本市可以接種疫苗了。此外,還將為今年9月份初一入學的適齡女生提供HPV疫苗接種服務,推進廣東省適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的落實。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