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上線
上線領導名單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琳
發展規劃科科長葉柱耀
農機化科負責人吳平
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鵬飛
森林資源管理科科長黃曉東
生態修復科四級主任科員何冠儒
市農業農村局上線提綱
一、糧食事關國運民生,保障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糧食生產情況如何?
答:2022年我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當前,我市晚稻大部分已進入灌漿乳熟期,晚稻肥水管理到位、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好,總體長勢良好。10月下旬陸續進入收割期,秋糧豐收在望。在確保糧食穩產增產方面,我們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黨政同責,切實抓好糧食生產。我局各級把糧食生產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牢抓實,堅決維護糧食安全大局。圍繞糧食安全穩生產、穩面積、穩產量,出臺系列文件統一部署糧食生產工作,強化督查指導,嚴格落實面積產量指標,全力扎牢“米袋子”。
二是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農田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我市今年8.5萬畝共10個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正在有序推進,目前進入項目財政評審階段,計劃在10月份秋收后全面進場施工。持續鞏固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成果。通過層層壓實責任、出臺硬招實招、強化督導檢查等方式基本完成成果鞏固,支持撂荒耕地水利、道路等設施建設,改善撂荒耕地基礎設施,建立健全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長效機制,防止出現再次撂荒。強化技術指導。在糧食生產關鍵環節,組織市、縣農技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苗情長勢和氣候變化,指導基層和廣大農民落實水稻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加快推進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3%,確保蟲口奪糧促豐收。
三是加大財政資金及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助力糧食生產提檔升級。創建糧食產業園。我市已獲批創建龍川縣、東源縣、和平縣3個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極大提高了我市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補齊了糧食烘干短板,促進全市糧食生產規模化。持續踐行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建立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保障體系,為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產業提供生產性保障。特別是在今年“龍舟水”降雨期間,我局提前部署了災后落實農業保險賠付工作,有效提高了保險賠付效率,截至9月30日,全市糧食承保160.82萬畝,其中水稻承保160.48萬畝,共理賠5.31萬畝、22281戶次、1882.51萬元。充分發揮金融支農作用。銀行業為糧食生產提供信貸資金,惠及農企、農戶172家(有貸款余額的戶數)。同時創設新增金融產品,推出撂荒地復耕復種貸、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水稻完全成本保險、高標準農田IDI保險等,解決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成本高、高標準農田工程有人管無人修等難題。
四是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健全基礎植保防控體系。組織市、縣植保部門強化病蟲監測預警,認真抓好水稻重大病蟲害尤其是稻縱卷葉螟、鉆蛀性螟蟲、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稻飛虱等病蟲害的監測預警,截至目前,全市共發布45期病蟲情報,指導農戶用藥時間和用藥技術,確保病蟲害預防及時、防控到位。
二、今年8月份,我們河源出臺了《河源市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我們客家預制菜加快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當前,我們預制菜產業發展的情況如何?
答: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把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圍繞預制菜產業發展擴規模、抓提升、提效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已培育預制菜關聯(含凈菜)加工企業40家,初步形成了“龍頭引領,集群發展,整體推進”的產業格局,預制菜產業正逐步成為我市加速產業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的新支點。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總召集人的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河源市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成立預制菜產業發展專班,定期進行預制菜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接連召開全市預制菜產業發展座談會、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建立預制菜產業聯盟,謀劃預制菜產業園建設,分析研判我市預制菜產業發展形勢機遇,堅持科學施策加速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市累計培育鄉土專家(含預制菜)387人,一批預制菜龍頭企業正落戶我市。
二是培育示范企業。以構建預制菜產業發展體系為重點,結合生豬、油茶、茶葉、蔬菜、水果、水產、南藥、絲苗米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提檔升級行動,推動八大優勢產業與預制菜產業發展有序銜接,推動生產一批以特色農產品為原料的預制菜產品,有力帶動一產向二三產延伸,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支持預制菜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以集聚發展帶動預制菜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邁進。目前,全市培育了飯飯得、百家鮮、東野吉田等領跑預制菜產業發展的一批示范企業,打造了以客家盆菜、速食拌粉、客家湯料包組合、五指毛桃雞、腐竹等為代表的客家預制菜產品。
三是推動產銷對接。牽頭舉辦“客家預制菜產業發展論壇”,組織開展“預制美食尋訪活動”“最具潛力客家預制菜評選活動”等宣傳活動,進行《客家菜還能這么吃》等河源預制菜系列報道,借助新農人協會,電商助農模式,全力推廣河源客家預制菜,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強化農批、農超對接,謀劃設立預制菜展示展銷中心,實現預制菜產品與市場有效銜接,實現產銷兩旺。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全市預制菜線上線下銷售總額2.9億元
三、近年來,我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碩果累累,為我市鄉村產業實現提檔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接下來,我市將如何繼續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集聚效應,不斷鞏固創建成果?
答: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新增創建源城區蔬菜產業園(擴容提質)、東源縣絲苗米產業園、和平縣絲苗米產業園、龍川縣整縣推進實施“一鎮一園”全覆蓋試點等4個特色產業園,目前全市累計達到18個,數量居全省前列,“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我們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強化工作推進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把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立河源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落實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縣區政府工作責任制。特別是針對廣東河源市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今年8月份成立了河源市油茶發展工作專班,并推動東源、和平、龍川、連平縣政府,市燈塔盆地農高區管委會和示范區范圍內的20個鄉鎮分別成立了由縣區、鄉鎮黨委或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的縣、鎮級專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實行月進度通報機制。今年6月份印發了《關于實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月進度通報機制的通知》,實行每周一調度、每月一通報制度,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加強形勢研判,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確保產業園建設各項工作落細落實。三是強化聯農帶農助農。堅持發揮產業園多種形式的聯農帶農作用,產業園各實施主體堅持通過企業+基地、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收購、土地流轉、入園務工、貧困戶資金入股分紅、技術指導等多種方式聯農帶農,推動農民增收增效。截至目前,我市1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范圍內相關主導產業總種植面積規模達到167.85萬畝;產業園以訂單收購、土地流轉、入園務工、租賃生產線等形式,建立合作制、股份制、訂單農業等聯農帶農機制,實現產業利益捆綁,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共帶動農戶8.58萬戶,聯農帶農人數達28.75萬人,吸納農民就業人員數8.94萬人。四是注重打造品牌。通過成立新農人協會、龍川縣油茶產業協會、和平縣農產品流通協會、和平縣腐竹產業協會、東源縣茶葉產業協會等,推廣標準化種植、標準化加工等,打造旅游、采摘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并加大在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提升縣域公用品牌價值。我市東源板栗、仙湖茶,紫金綠茶、紅茶,龍川山茶油,連平鷹嘴蜜桃,和平獼猴桃在省農業農村廳的“粵字號”2019年縣域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監測、評價中進入百強榜。
接下來,我局將聚焦“油茶、生豬、絲苗米”三大重點優勢農業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產業園建設提質擴容,加大要素保障和工作指導力度,規范財政資金使用,確保項目能順利建設,已建設完成的項目能順利投產,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市林業局上線提綱
一、我市正在大力推進林長制工作,請問我市林長制工作進展如何?
答: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啟動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工作安排,精心謀劃、多措并舉,全市林長制工作呈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2022年,我市完成高質量水源林重點生態工程造林種植9.1825萬畝,完成新造林撫育14.36萬畝;完成松材線蟲病防治116.99萬畝,完成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壓減5.81萬畝,全市各縣病死樹數量均實現降低;森林督查案件查處整改到位265宗。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長制工作,把全面推行林長制列為市委年度重點改革任務之一,要求全面落實林長制各項工作任務,推進林長制落細落實。目前,全市設立林長4753名,落實監管員2022名,聘請護林員3812名,市、縣、鎮、村四級林長體系基本建立。二是以“制”促“治”到位。市、縣均制定七項林長制配套制度。印發《河源市2022年度林長制考核實施細則》,以考核為抓手,推動林業重點工作全面完成。三是責任落實到位。印發《2022年林長制工作要點》,制定《河源市林長巡林工作實施方案》,建立林長巡林臺賬及林長巡林通報制度,明確林長制年度工作任務、林長巡林要求,推動林長巡林解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重難點問題,切實發揮巡林實效。今年以來,我市各級林長巡林12773次,其中市級林長巡林9次、縣級林長巡林145次、鎮級林長巡林2579次、村級林長巡林10040次。四是工作保障到位。把林長制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林長制工作有序推進。全力推動建設市、縣級“智慧林長”平臺,規范設置市、縣、鎮、村四級林長公示牌,開展多形式林長制宣傳,積極組織申報林長綠美園活動,不斷推深做實林長制。目前,全市設置林長公示牌1037塊,印發宣傳資料12.37萬份,舉辦培訓班10期、參加人員290人次。
二、目前已進入森林火險等級較高的季節,我市林業部門采取哪些措施做好當前森林防火工作?
答:今年以來,全市林業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做好森林火災預防工作,實現元旦、春節、清明、五一、中秋等重要節日以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期間“零火情”,監測熱點數量、森林火災發生率分別同比下降80.16%、62.5%,未發生“過夜火”,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有效保障了河源林業生態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專門制定《河源市2022年森林防火“宣傳月”暨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方案》,壓實縣區屬地責任。要求河源日報、晚報刊登《關于農歷八月文明掃墓嚴防森林火災的一封公開信》及《森林特別防護期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協調河源電視臺從9月1起至次年4月30日每天播放2次森林火災預防宣傳公益廣告片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森林火災預防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在主要進山路口、重點區域以及四級以上火險天氣,特別是中秋、國慶、重陽等節日有掃墓祭祀習俗的地區,嚴格按《河源市森林防火宣傳檢查站工作規范》規范設置森林防火宣傳檢查站1260個,對進山群眾進行登記檢查,將火源擋在山下林外。三是成立7個督導組,由局班子成員帶隊在四級高火險天氣以及重點節假日不定時以不同方式分別到掛鉤縣區開展森林防火督導,發現問題當場指出,并要求立即抓好整改。另外,每天在工作群通報各縣區護林員北斗終端巡護上線率情況,進一步壓實護林員巡護責任。四是印發《關于開展全市護林員和半專業撲火隊伍業務培訓及半專業撲火隊伍技能大比武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縣區組織開展兩支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技能大比武活動,進一步提升護林員、鄉鎮半專業撲火隊伍的業務知識水平和應急撲救能力。
三、今年我市大力推進桉樹林改造工作,請問當前的進展情況如何?
答:2022年,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十四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優先對新豐江集雨區、重要水源地等重要生態敏感區域內的桉樹林進行林分改造,計劃完成改造桉樹林10萬畝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已批復桉樹林采伐指標14.47萬畝,已采伐8.72萬畝,完成更新造林3.4萬畝。接下來將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督促各地加快桉樹林采伐進度,加強除萌監督工作。積極爭取中央造林補助、高質量水源林建設等項目向桉樹退改項目傾斜,落實桉樹林采伐跡地更新造林工作,確保桉樹林改造工作取得實效。
四、我市是油茶種植大市,今年年初還舉辦了全省油茶產業大會,請介紹下我市是如何發展油茶產業的?
答:我市是林業大市,栽培油茶歷史悠久,現有油茶種植面積85.37萬畝,全省排名第一。近年來,我市通過堅持政策驅動、強化監管指導、抓好品牌建設等措施,集聚油茶產業發展動力,筑牢油茶產業發展根基。一是強化監管指導。大力推廣適合我市的油茶主栽品種、配置模式和栽培技術措施,積極發揮大地農林、綠油農業等油茶高產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動油茶高產林標準化生產模式。二是積極爭取資金支持。2022年共爭取中央補助資金2430.1萬元,將實施油茶新造9.6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0.58萬畝。加大市級財政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共有38家企業(林農)申報油茶新造低改示范補助,預計補助金額100萬元。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技術培訓、典型示范,向廣大農民、種植大戶和經營企業推廣油茶良種良法,提升油茶集約化生產水平。四是拓寬油茶銷售渠道。支持重點產地舉辦油茶文化節、油茶博覽會等推介活動,加強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茶油產品網絡促銷活動,拓展河源油茶產品的銷售途徑。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