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市文廣旅體局和市科技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文廣旅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遠飛
黨組成員、副局長:曾志偉
公共服務科 科長:林偉國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鐘巧川
科技發展規劃與產學研結合科 科長:鐘輝昌
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科 科長:曾仕傳
市文廣旅體局上線提綱
一、圍繞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和“千百萬”工程,今年以來,我市在文旅方面有哪些表現和亮點?
答:一是旅游業全面復蘇。今年上半年,我局以“文旅旺市”“體育強市”為目標,以綠色生態旅游為主題,全面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全市旅游業上半年實現了較快復蘇。據統計,1-7月,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528.76萬人次,同比增66.34%。旅游總收入63.14億元,同比增長175.02%。
二是旅游景區提檔升級力度加大。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萬綠湖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將萬綠湖創5A工作列為2023年市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之一,安排1.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目前,萬綠湖風景區已完善了游客服務中心、標識標牌,建設了生態保護展示廳、智慧化系統,購置3艘新能源電動游船下水運營,進一步豐富島內業態。同時,今年上半年,萬綠湖風景區還大力開展了“非遺進景區”、攝影大賽、徒步穿越、萬綠湖音樂節、萬綠湖開漁節等活動,景區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有效加強,景區旅游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取得了很好成效。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萬綠湖風景區共接待游客約35.87萬人次,同比2019年上升451.03%。同時,我市其它景區也在正大力開展提檔升級。今年3月,佗城景區順利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全市第10個4A級旅游景區。其它25個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也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創建。春沐源、客天下二期等一批重點文旅高端項目也如火如荼在增資擴容,提檔升級。
三是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當前,我市民宿旅游、露營休閑旅游成為了人們“追棒”旅游方式之一,而且發展較好。當前,我市民宿約有300多家,已登記民宿有207家,且每天都在有序增加。同時,我市新港鎮、新回龍鎮等一批鄉鎮圍繞“百千萬”工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民宿集群,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我市的露營休閑旅游也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打造了香車峽谷帳篷營地、自然里等一批郊野休閑旅游露營地。另外我們還打造了白鷺島、東江灣公園、大同文創園、太平古街、客天下景區文化特色街區等網紅地、打卡點。這些旅游新業態發展深受游客歡迎與好評。
四是非遺活動豐富多彩。在汶水塘捕魚節、上莞鎮新輪村追龍、忠信花燈吊燈習俗、北帝公巡游節、畬族藍大將軍出巡節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現場,設置河源特色的非遺展演、非遺美食集市等活動,有效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可見度和影響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和游客旅游體驗。其中,汶水塘捕魚節吸引6千余人到場圍觀;追龍活動近2萬人參加;忠信吊燈習俗直播暨非遺鬧元宵活動吸引超6萬人次參與線上觀看;漳溪畬族鄉藍大將軍出巡節活動直播點播量達100萬人次。
五是文旅宣傳上新臺階。率先在全省文旅界推出“一把手”出鏡視頻,促進文旅市場回暖升溫;精心策劃春季、夏季文旅主題宣傳,組織開展“穿越萬綠湖”大型徒步活動、連平桃花節暨粵贛古驛道徒步活動以及“中國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助推河源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下半年我們文化旅游體育方面有哪些活動值得期待。
答:一是持續提升文旅宣傳推廣。加大交流推廣力度,舉辦好赴贛州、龍巖旅游推介會,組織參加廣東旅博會、深莞惠汕河3+2旅游推介等活動;力促文旅消費,適時舉辦河源文旅周活動等;積極推動非遺代表性項目進景區、民宿等旅游空間,拓展非遺實踐方式,提升旅游文化內涵;大力舉辦各類全市性文藝賽事,開展系列閱讀推廣活動、戲曲進鄉村進景區進校園、主題公益講座沙龍、文體公益培訓等文化惠民活動。
二是繼續支持競技體育發展。擬定在下半年10月份在河源市區舉行2023年河源市青少年錦標賽,通過田徑、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皮劃艇(激流回旋)、皮劃艇(靜水)、賽艇、摔跤、舉重、柔道、拳擊、跆拳道、武術散打等14個大項,256個小項,全面檢驗我市五縣二區競技體育整體水平。
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2023年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提出,要做好實施公共文化藝術體育普及活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體育需求。請問市文廣旅體局辦理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如何?
答:我局高度重視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認真落實“面對面”欄目提出的問題整改,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截至7月,舉辦各類惠民公益講座、培訓、藝術展覽共46場,開展可供群眾參與的文化藝術體育活動107場,已完成今年的民生實事目標任務。
市科技局上線提綱
一、請問市科技局在聚焦科技自立自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答:今年以來,我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科技“融灣”“融深”,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布局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近年來,我局加強與灣區高校院所合作,爭取國家、省在河源布局建設一批高端創新平臺,打造體系化的競爭力量。目前,全市布局建設了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鵬城實驗室河源節點、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嶺南聯合實驗室3家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分支機構,與省屬國企合作建設廣晟廣科稀土永磁創新研究院,聚焦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承擔了一批國家、省級重點研發項目,為我市數字經濟、種業、油茶、稀土等重要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創新支撐。第二,大力推進實驗室體系建設。構建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省實驗室分中心+省、市重點實驗室”為主體的實驗室工作體系,持續提升我市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能力。第三,打造科技創新主戰場主陣地。充分發揮科技園區集聚創新要素、強化創新協同、支撐產業發展的主陣地作用,輻射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第四,優化產業技術創新生態體系。
二、近年來,市科技局聚焦我市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需求,大力推動技術下鄉、人才下沉,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下來,將如何深化工作成果,為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供科技支撐?
答:我局緊緊圍繞農業強市這一戰略目標,扎實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率先在全省成立“農村科技特派員之家”,開發建設了“三庫一平臺”,全力破解“需求”與“服務”對接瓶頸障礙,打通科技服務“三農”最后一公里,引導技術、成果、人才等創新資源向“三農”聚集,實現特派員選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走出了一條具有河源特色的農村科技特派員管理新路。
目前,河源市共征集入庫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1597名。2021年以來,約有1500人次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我市開展“三農”服務,對接服務農業經營主體335家次,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500多場次,培訓服務農戶約1.5萬人次,推廣農業新品種78項、新技術112項,解決農業生產技術難題132項,服務“三農”累計新增產值超8億元,科技特派員工作已經成為推動我市農業經濟增長、產業升級的內生動力。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