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市教育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金坤
黨組成員、副局長 黃汝薦
四級調研員 楊城
四級調研員 曾偉彪
體衛藝科科長 鄧遠均
上線提綱
問題一:為推動我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前幾年省里實施了全口徑結對幫扶,市教育局在實施全口徑結對幫扶過程中主要有哪些成效?
答:2021年,我市與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建立了幫扶結對關系,依托深圳市、高校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對口幫扶平臺,以提升中小學校長教育管理能力、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及教研員教研科研能力為核心,整體提升河源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結對幫扶工作期限為2021—2035年,分三輪實施,幫扶內容包括培養優秀中小學校長、培養名優骨干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能力素質、加強教研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教育集團化辦學等方面。市教育局成立了對口幫扶工作專班,專門負責結對幫扶工作的管理、協調和落實,做到有組織機構、有專人負責、有工作計劃,保障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自簽訂幫扶協議以來,深圳市為我市提供教學、教研、信息化、管理等全方位支持,整體提升幫扶成效,助推我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雙方每年選派校長、骨干教師、教研員等人員交流跟崗,幫助我市中小學校提升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研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深圳市每年選派60名骨干教師到我市相關縣進行支教,我市選派180名青年教師到深圳優質學校跟崗鍛煉。開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員雙向掛職跟崗,深圳一名教研員掛任河源教研院副院長,河源一名教研員到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掛職跟崗。二是深圳通過組織校長教師全員培訓,與我市共建共享培訓資源等多種方式,提高我市校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增強我市自主持續發展能力。2021年以來,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了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師全員培訓、高中各學科教師全員培訓、高中新課程培訓等培訓項目,參訓教師超過4萬人次,深圳大學先后組織河源教師參加幼兒園園長高端研修班培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示范培訓、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班、中小學體育與健康班)等培訓項目,參訓教師超過150人次。三是建立教育集團,重點依托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資源,組建“大學院校+高中學校”模式,充分借助高校教育科研方面優勢,提升高中學校校本教研能力和水平,助推我市高中學校加快構建現代化學校管理體系。
問題二:目前“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成為省、市重點工作的主題,作為市級教育部門,與前期相比是否有優化調整措施?將采取哪些行動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答:與前期的措施相比,全市教育系統將“百千萬”工程實施重點項目聚焦在“鄉鎮百所特色學校建設、千名骨干教師培養和萬名學生成長成才培育”方面,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實施百所優質特色學校建設工程。按照“城鄉一體、分類推進、示范先行、打造特色”的思路,到2025年,打造一批鄉鎮“三所學校”示范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教育質量基本達到縣域內城區優質學校水平。打造一批鄉村溫馨校園,為鄉村孩子創設環境優美、安全舒適、快樂和諧的就學條件。到2025年,50%的鄉鎮至少有1所特色學校,在全市打造一批“數字化賦能教育”特色校。二是實施千名骨干教師培養計劃。聚焦骨干教師培養和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統籌推進“新強師工程”,提升校長、教師、教研員的能力和素質。到2027年,通過實施名教師培育計劃,累計培育千名骨干教師,培育期滿評選出一批“教學能手”和“金牌名師”。通過實施優秀管理干部培養計劃,累計培育1000名中層干部、750名副校(園)長、250名校(園)長。三是實施萬名學生成長成才培育行動。在全市范圍內推出10000名事跡突出的青少年榜樣典型,對10000名符合特殊群體條件的學生開展精準個性化關愛幫扶工作,采取自主招生、擇優錄取的方式為我市特色體育高中學校培養10000名體育特長“種子”選手。
問題三:作為市級教育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市直公辦初中學校教學質量?
答:為進一步改變市直公辦初中教育發展不平衡、優質資源配置不充分現狀,市教育局堅持以當前市直公辦初中學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加大對市直公辦初中學校的指導力度和保障支撐,努力打造市直公辦初中成為全市初中階段“五育并舉”的引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標桿校、校園安全管理的示范校。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強化學校管理。健全完善學校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學校管理干部考核評價,探索建立教研員掛職教研副校長制度。通過名校領辦的方式,充分利用市直優質學校先進辦學理念、優質教育資源組建教育共同體,著力提升辦學品質。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定期交流研討和互學分享機制,借助市兼職教研員和教研中心組的力量,不定期到市直公辦初中學校開展教學視導,診斷教師課堂,促進市直公辦初中學校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三是建立市直初中校本教研共同體。加強教研活動,促進校間交流,推動學校加強學科組(備課組)建設。著力研究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問題。借助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推進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效果,提高學校教研水平,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促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四是切實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加強課程體系建設,開齊開足國家課程。五是加強對市直公辦初中的教學質量監測。每學年組織市直公辦初中學校各年級質量監測,了解學校學科教學情況,診斷問題,提出教學改進建議和措施。六是大力推動“局管校聘”。深入市直學校開展“深調研”,摸清學校各項數據和相關情況,與相關部門共同探索教師由“學校人”轉為“系統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加強對學校教師隊伍的后期管理并實行定期考核,由市教育局根據市直教育系統同一學段交流輪崗的實際需要進行統籌安排。七是積極支持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大力支持學校功能場室建設,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專項資金,新建或改擴建各類場室及信息化設施設備,研究并支持學校解決理化生實驗操作所需器材問題。八是加強問題整改的跟蹤督導。加強市直學校責任區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力度,做到“督前”開展專題研究和業務培訓,“督中”及時指出存在問題,“督后”繼續跟蹤問題整改。深入市直公辦初中學校開展重點問題整改專項督導,扎實做好市直公辦初中學校年度綜合考評工作,推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提升,辦人民滿意的市直公辦初中。
問題四:當前,職業教育對于廣大群眾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市民們普遍關注并想了解初中升高中階段的孩子們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前景怎樣?
答:目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態勢良好,現有職業院校19所(含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報讀中職學校,前景樂觀,可就業、可升學。學生通過職業學校的學習,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不僅找到合適的崗位實現就業,滿足社會用工需求,還能實現人生出彩的夢。同時,職校生升學渠道廣闊,主要包括3+證書高考、高職院校自主招生、成人高考、普通高考、五年一貫制、三二分段等6大類升學渠道。比如今年秋季,我市9所中職學校與省內相關高職院校對接開設三二分段專業,計劃招生2005人;同時擴大高職高考培養規模,高職高考升學人數持續增長,今年共有3623名中職學校畢業生升入大專、本科院校就讀。可見職業教育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問題五:我們關注到近幾年職業教育吸引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孩子過了公辦普高線也會選擇去職校讀書,想了解一下今年我市中職學校招生情況如何?市教育局對我市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有怎樣的規劃?
答: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以提質擴容為主線,努力推動提升各中職學校辦學質量和吸引力,招生工作逐年取得明顯。一是從2022年起將中職學校招生首次納入中招志愿平臺進行統一招生,構建全市“一盤棋”高中階段招生新格局,普通高中學校與中職學校同招生,按分數、按批次、按志愿一錄到底,確保招生錄取工作公平、公正、公開。2023年繼續通過政策傾斜,將“中職三二分段批”調整至“公辦面上高中、民辦高中批”的前一批進行志愿征集,進一步突出了中職學校位置,該批次基本實現滿員招生。二是2023年我市中職學校招錄情況較好,部分學校、部分專業招錄普高分數線以上的人數,相較往年也有了較大幅度增長。今年我市中職學校招生計劃為14630人,據最新統計,中職學校招生總數達13397人,完成招生計劃數91.57%,實現中職招好生、招優生、社會口碑好。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