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部門預算公開
目 錄
第一部分 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概況
一、主要職責
二、機構設置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門預算表
一、收支總體情況表
二、收入總體情況表
三、支出總體情況表
四、財政撥款收支總體情況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表(按功能分類科目)
六、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情況表(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
七、一般公共預算項目支出情況表(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
八、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行政經費及“三公”經費預算表
九、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表
十、部門預算基本支出預算表
十一、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及其他支出預算表
第三部分 2018年部門預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概況
一、部門職責
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河源市地方志辦公室是主管河源市黨史、地方志工作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黨史和地方志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我市黨史和地方志工作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
2、指導和協調全市黨史資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編纂工作和河源地情資料的收集、研究、編纂工作。
3、負責《河源市志》、《河源年鑒》和《河源市大事記》的編寫、出版、發行工作。
4、負責中國共產黨在河源市歷史資料的征集、整理、編纂工作;編寫河源黨史和黨史主要人物傳記;編輯、審核重要黨史書刊。
5、綜合利用黨史資料和研究成果,開展黨的歷史和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宣傳教育工作;負責舉辦黨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紀念活動。
6、指導各縣區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的業務工作;負責從事黨史、地方志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7、組織黨史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
8、負責搜集、整理、匯編、收藏有關河源的地方文獻資料和河源人的專著資料;開展市情咨詢與地情研究、宣傳工作。
9、負責我市黨史、地方志對外交流工作。
10、承辦上級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交辦的有關工作。
二、機構設置(本部門無下屬單位)
1、機構設置: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與河源市地方志辦公室合署辦公,本部門無下屬單位。按照部門預算編報要求,納入我辦2018年部門預算編報范圍的單位共1個,即是市委黨史研究室本級預算單位。本部門為正處級建制,為市委、市政府雙重管理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領導職數3個,一正二副,內設4個正科級科室,分別是綜合科、黨史科、地方志科、年鑒工作科。
2、人員構成情況: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河源市地方志辦公室(合署辦公)編制人員12名,退休干部2名。聘請有黨史、地方志和年鑒專業編輯人員14名,遺屬補助人員1名,經費由財政核撥。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門預算表
一、2018年收支總體情況表
二、2018年收入總體情況表
三、2018年支出總體情況表
四、2018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體情況表
五、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表(按功能分類科目)
六、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情況表
七、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情況表
八、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
九、2018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表
十、2018年部門預算基本支出預算表
十一、2018年部門預算項目支出預算表
(詳見附表)
第三部分 2018年部門預算情況說明
2018年本部門預算編制嚴格執行《預算法》樹立法治理念、依法理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黨史地方志工作運轉,確保不斷創新研究成果。在預算執行上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監督使用,加強預算支出績效管理和資產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和機關運行經費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一、部門預算收支增減變化情況
2018年部門預算收入370.01萬元,比上年增加43.06萬元,增長11.6 %。增加原因主要是:增加人員編制1人和人員工資福利自然增長。預算支出370.01萬元,比上年增加43.06萬元,增長11.6 %。增加原因主要是:增加人員編制1人和人員工資福利自然增長。
2018年部門預算支出370.01萬元,比上年增加43.06萬元,增長11.6 %,增加原因主要是:增加人員編制1人和人員工資福利自然增長。基本支出預算263.8萬元,占總支出的71 %,比上年增加38.05萬元,增長14.4 %。其中:工資福利192.17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31.14萬元;公用經費30.6萬元;公務交通補貼9.89萬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人員和工資福利自然增長。項目支出預算106.2萬元,占總支出的29 %,比上年增加5萬元,增長4.7 %,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黨史業務專項調研經費。
二、“三公”經費情況說明
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安排5.8萬元,與上年對比持平,無增減。其中:因公出國費用0萬元,與上年對比持平,無增減;公務接待費2.8萬元,與上年對比持平,無增減;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3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3萬元),公務用車保有量1輛,與上年對比持平,無增減。
三、機關運行經費安排情況
2018年,本部門機關運行經費安排40.49萬元,比上年增加3.38萬元,增長0.8 %,主要原因是:增加人員編制1人,核撥日常公用經費增加。其中:辦公費6.4萬元、印刷費1萬元、郵電費1.5萬元、差旅費4.6萬元、租賃費1.5萬元、工會費1.3萬元、其他交通費11.89萬元、會議費3萬元、培訓費2萬元、委托業務費1.5萬元、公務接待費2.8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3萬元。
四、運轉性項目支出情況
2018年,運轉性項目支出預算106.2萬元,占總支出的29 %,比上年增加5萬元,增長4.7 %,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增加黨史業務專項調研經費。
五、政府采購情況
2018年,本部門政府采購安排49萬元;其中:服務類采購預算49萬元。2018年度政府采購《河源年鑒2018》出版印刷費30萬元;《黨史三卷》組稿印刷費10萬元;《改革開放實錄(河源篇)》出版印刷費9萬元。經河源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監督辦公室核定,由河源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施政府采購項目。
六、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部門占有使用國有資產總體情況為:42萬元,比上年減少41.5萬元,減少主要原因是:車改及報廢資產處置。分布構成情況為:普通資產18.2萬元、車輛23.85萬元(公務用車保有量1輛);資產變動情況為:2017年處置資產46.2萬元,其中:市車改辦收回公務車拍賣1輛24萬元(河財資函[2017]9號),報廢一批2010年以前的電腦、家具22.24萬元(河財資函[2016]107號)。
七、預算績效信息公開情況
編制部門預算是保證本部門正常運轉的前提,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公室在過去的幾年來取得了顯著成績,100%實現績效管理目標。2018年度圍繞開展《黨史工作十三五規劃》《地方志工作十三五規劃》的任務和目標。在2018年的工作任務除了部門日常運轉之外還有其中較大的項目:1、編寫《河源年鑒2018》出版印刷;2、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3、挖掘、征集、整理、編纂中國共產黨在河源市的歷史資料;4、編寫河源黨史和黨史主要人物傳記;5、挖掘、搜集、整理、匯編、收藏有關河源的地方文獻資料和河源人的專著資料,開展市情咨詢與地情研究、宣傳工作;6、開展中央蘇區專題研究;7、開展紅色資源、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在過去所有完成的項目績效成果在“河源史志網”上公開瀏覽及公開發行,實現資源共享。
第四部分、專業名詞解釋
1、一般公共預算:指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
2、政府性基金預算:指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向特定對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項用于特定公共事業發展的收支預算。
3、部門預算:指與財政部門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其履行職能的需要編制的本部門年度收支計劃,涵蓋部門各項收支,實行一個部門一本預算。
4、基本支出:指單位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各項支出。
5、運轉性項目支出:指市級部門為履行公共管理職能,必須發生且屬于自身使用的專項性業務工作經費。包括:會議、培訓類項目,課題調研、科研類項目;信息化運維類項目;宣傳活動類項目;執法辦案類項目等。運轉性項目支出一般列入部門預算管理。
6、事業發展性支出:指市級部門掌握分配的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推動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所需的財政資金。包括:專項資金、其他事業發展性支出等,大部分資金為補助市縣支出,少量資金列入部門預算支出。其他事業發展性支出包括部分專門領域(如公共安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等)按照因素法分配(未指定具體使用項目)的一般性或專項轉移支付支出。
7、非稅收入:指由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單位依法利用行政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特定公務服務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稅收和政府債務收入以外的財政收入,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彩票公益金、罰沒收入、以政府明細接受的捐贈收入、政府財政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等。
中共河源市委黨史研究室
2018年2月5日
信息來源:市委黨史研究室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