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府辦〔2019〕43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河源市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11月18日
河源市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9—2022年)
為加快我市5G商用步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廣東省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粵辦函〔2019〕108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河源市中心城區5G網絡基本實現連續覆蓋和商用。全市5G基站不少于877座,5G個人用戶數達到10萬,5G產值超3000萬元,5G示范應用場景超過2個。
到2021年底,河源市中心城區5G網絡實現連續覆蓋和商用。全市新建5G基站不少于1343座,5G個人用戶數達到40萬,5G產值超8千萬元,5G示范應用場景超過4個。
到2022年底,河源市主要城區及縣城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全市新建5G基站不少于1664座,5G個人用戶數達到95萬;5G產值超1.55億元;5G示范應用場景超過9個。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5G網絡建設。
1.編制5G基站建設規劃。2019年底前,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市分公司(以下簡稱“河源鐵塔公司”)會同電信運營企業統籌提出5G基站建設需求。2020年6月底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將5G基站建設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將5G基站站址、機房及管線、電力等配套設施納入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將交通干線與重要交通樞紐場所基站納入建設規劃。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在制訂國土用地、城鄉住房建設、交通設施等規劃時,要同步落實5G網絡站址、機房、電源、管道和天面等配建空間,并明確規劃、建設與管理要求。2020年6月底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完成出臺新建住宅與商業樓宇預留5G宏站、微站、室內分步系統等設施建設標準規范,各相關建設單位要按照新的建設標準規范嚴格執行。每年1月底前,全市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向河源鐵塔公司、電信運營企業公布公共建筑、綠化用地、物業資源開放清單,免費開放公共建筑和桿塔等資源支持5G基站建設,禁止在基站建設和運行維護中違規收取額外費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電信運營企業(含廣電,下同)、河源鐵塔公司負責]
2.大力推進5G智慧桿塔建設。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整合各類桿塔資源,原則上確定不超過2家5G智慧桿塔運營主體,會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綜合執法局、自然資源局統籌規劃建設智慧桿及配套資源和“一桿多用”改造。2019年9月底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編制市政道路桿塔信息目錄和智慧桿需求匯總表,并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2019年12月底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要根據省出臺的《廣東省智慧桿技術及工程建設規范指引》,出臺本市智慧桿建設專項規劃與建設計劃。2020年1月起,全市新建道路要統一規劃和建設智慧桿,現有道路要將各類存量桿塔分批改造為智慧桿。[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會同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公安局、交通運輸局、河源鐵塔公司,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3.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按照市區、縣城、重點鄉鎮、農村重點區域的次序推進5G網絡建設。加快以5G網絡為重點的無線寬帶城市建設,推進全市交通干線與重要交通樞紐場所、熱點區域5G網絡建設,構建連續覆蓋的5G網絡。2019年底前,市區內要建成至少一個5G應用示范場景。2022年底前,實施鄉村5G網絡覆蓋工程,推進農村重點區域5G網絡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電信運營企業、河源鐵塔公司負責]
(二)發展5G技術創新。
4.推動5G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將5G高端人才納入各級政府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目錄,推動市內高等院校、重點職業學校設立5G技術課程。組建5G領域高水平研發平臺,提升原創性研發能力。推進5G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平臺建設。面向制造業、教育、交通、醫療、電力等垂直行業,建設5G融合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中心)。(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發展改革局負責)
(三)積極打造5G產業鏈。
5.引進培育壯大5G企業。制訂5G全產業鏈目錄,分類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骨干企業。加大省、市共建產業園區力度,出臺5G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國際國內5G骨干企業引進力度,實施5G骨干企業與制造企業“牽手工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每年組織本市制造企業參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辦的供需對接活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支持電信企業舉辦5G產業發展大會、5G創新大賽等活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局、商務局負責)
6.加強5G產業支撐平臺建設。加快建設5G產品技術驗證、質量檢測、入網檢測等公共平臺。推動企業參與國家5G技術標準制訂和技術試驗。支持5G企業建設面向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場景驗證平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四)開展重點領域5G應用試點示范。
7.5G+智能制造。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工業園區等產業集聚區,在汽車制造、智能家電、綠色石化、電子信息、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建設基于5G網絡的工業互聯網,開展標識解析、設備遠程運維、機器視覺檢測、移動機器人導航等應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8.5G+智慧農業。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重點,建設5G智慧農業產業園區,推動開展5G智慧農業科創園建設,構建基于5G網絡的智慧農業互聯網,著力打造燈塔盆地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區。2022年底前,建設一批市級5G智慧農業產業園。[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9.5G+4K/8K超高清視頻。推進國家智慧廣電5G移動多媒體交互廣播電視網試點建設。市、縣電視臺要開展5G+4K/8K超高清視頻直播活動。[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10.5G+智慧教育。實施基于5G網絡的數字化校園擴容提速工程,依托5G網絡技術實現基于高清視訊的遠程協同教育教學與在線資源共享,開展5G+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沉浸式教學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學評測與管理;探索建設基于5G網絡的教育實時監管與服務體系,提升教育管理與服務水平。[市教育局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11.5G+智慧醫療。支持河源三甲醫院率先開展5G+智慧醫療示范,發展遠程監護、移動式院前急救、遠程醫療、遠程機器人手術等應用。推進5G技術在互聯網醫院、醫學影像、數字化手術室、衛生應急指揮等領域的應用。2022年底前,力爭全市5G+智慧醫療示范項目達1個。[市衛生健康局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12.5G+智能交通。推進高速公路、高鐵城軌等交通干線和樞紐的5G+智能交通示范應用。開展無人駕駛、無人物流配送試點,發展車輛編隊自動行駛、高級別自主駕駛、遠程遙控駕駛等新模式。[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13.5G+智慧政務。支持企業與個人利用5G終端開展高精度信息采樣,實現“不見面”審批。在消防、安防、生產安全、應急等領域建設基于5G網絡的移動監視、遙控、報警聯網系統。在移動巡檢執法系統及視頻報警平臺建設中普及5G圖傳設備終端和警務終端。[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會同市公安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14.5G+智慧城市。建設5G+智能抄表、智慧照明、智慧社區、智慧能源等場景,推動安防攝像頭、門禁系統等設施接入5G網絡實現互聯。推動5G+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技術在文化教育、賽事直播、游戲娛樂等的應用。2022年底前,至少完成1個5G+智慧城市示范項目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等有關單位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統籌推進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本市5G產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科技局、公安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并商市委網信辦、河源供電局、電信運營企業、河源鐵塔等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有關單位,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二)強化用電用地等資源要素保障。市發展改革局要積極推動電信運營企業、河源鐵塔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市場監管局要組織查處對5G基站違規加收電費和電價外附加收費等行為。請河源供電局簡化申請流程和報裝資料,在用電申請、電力增容和直供電改造上為5G網絡建設提供最大便利。公變區域基站全部采用直供電。專變紅線內,新建建筑預留通信基站專用供電設施。2020年底前,商請河源供電局分批將產權清晰、轉供電主體自愿移交改造、不存在糾紛等具備條件的存量轉供電基站按“一戶一表”改造為直供電。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每年將需要獨立占地的5G基站和網絡建設用地需求納入年度計劃合理安排用地,及時辦理權證。[市發展改革局會同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河源供電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三)加強5G頻率保障。加大5G頻譜資源使用保護力度,依法打擊違法用頻行為。5G基站設置與使用單位應主動協調解決合法無線電臺(站)使用單位的干擾問題,無線電臺(站)使用單位應積極配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
(四)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市財政統籌相關專項資金支持5G網絡建設、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與示范應用。對符合投資范圍的5G企業及重大項目,市產業發展基金、創新創業基金要加大投融資力度。將工業企業利用5G改造提升生產設備等符合條件的成本費用納入市技術改造扶持政策范圍。對符合首購條件的5G相關產品按照國家有關政府采購政策執行。[市財政局會同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五)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和宣傳引導。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通報預警機制,建立組織嚴密、高效順暢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發展攻擊防護、漏洞挖掘、入侵發現、態勢感知、可信芯片等5G安全產品。加強5G通信網絡、重要信息系統及數據資源保護,構建多層次、多縱深的綜合防御體系。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政策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市委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公安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