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日報訊 記者 董偉偉 23日,市委書記張文主持召開市委六屆第123次常委會議,傳達貫徹省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工作現場會精神,強調要繼續抓好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力爭到2017年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
前日,省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工作現場會在清遠召開,會議通報了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2015年工作完成情況和評估考核結果:河源在粵東西北12個市中排名第四,在粵北五市中排名第二。
會議指出,近年來,我市振興發展取得了明顯效果,但與2018年脫貧奔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產業園區還存在產業結構需要優化、產業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園區發展相對滯后、成本優勢不明顯等亟需解決的問題。
會議強調,要繼續抓好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和省現場會的要求,突出河源的產業特色,實現工業入園、集約發展,形成一批產業集聚度比較高的產業園區和有比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主導產業,力爭到2017年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縣區產業園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會議指出,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要進一步加強項目的跟蹤服務,做到簽約項目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跟蹤落實,全力為動工項目做好服務、排憂解難,促進簽約項目早日動工、動工項目早日投產;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關鍵“窗口期”,積極引導、主動作為,引進優質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要進一步打造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招商,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一園一特色”的專業園區;要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抓好“放”和“改”,賦予園區更大的自主權、審批權以及先行先試的權力,擴大園區的權限,減少環節、提高效率,切實減輕入園企業的負擔,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要進一步抓好產城融合,把產城融合發展作為園區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發展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會議還傳達貫徹了省推進“互聯網+”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指出,“互聯網+”催生新消費,是一種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河源與全球、與珠三角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誰能把握住機遇,誰就能夠與世界同行。
會議強調,要把握好“互聯網+”的機遇,加強軟硬件基礎建設,以更加廣闊的胸懷,迎接新業態、新模式,放寬“互聯網+”市場準入的條件,破除行業壁壘,最大限度地減少事前限制,加強事后監管,全力推動“互聯網+”。
會議還討論了《關于促進河源市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施意見》(討論稿)、《河源市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工作實施方案(2016—2018年)》(討論稿)及其他議題。
信息來源:信息中心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