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編制本規劃的目的及必要性
進入“十三五”以來,尤其是“水十條”印發實施以后,國家、省對水資源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對節水提出新的要求。為確保河源市長期有序推進節水工作,有效落實節水減排、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并滿足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要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重要文件及相關規劃,結合本市實際,編制本規劃。
二、本規劃的主要內容
《節水規劃》在全面分析評價河源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用水水平、節水工作進展面臨形勢以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河源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節水潛力和水資源供需平衡進行全面分析,結合河源市現狀實際和規劃定位,提出近遠期河源市各領域節水規劃的目標和任務,明確了重點領域節水規劃的區域總體布局與主要措施,同時提出了節水法規制度及管控能力的建設任務、近遠期規劃實施安排及重點項目。本規劃將作為河源市今后一段時期內開展城市節水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
(1)規劃范圍與水平年
規劃范圍為河源市全市,河源市行政轄區范圍包括源城區、東源縣、連平縣、和平縣、龍川縣和紫金縣等五縣一區,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近期重點規劃范圍為河源市區,包括源城區、江東新區、市高新區、東源縣城。
選取2018年為現狀水平年(部分資料釆用最近或最新年份);規劃水平年與相關規劃保持一致,選取2025年為近期規劃水平年,2030年為遠期規劃水平年。
(2)規劃目標
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是河源市實施水資源高效管理、形成集約高效水節約體系的總體指引,是推進河源市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上層定位之一。通過節水規劃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建立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工程技術體系;切實轉變全社會對水資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人與水和諧相處,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到2025年,規劃范圍用水總量控制在20億?,萬元GDP 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50%;到2030年,規劃范圍用水總量繼續控制在20億?,萬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60%。
(3)規劃任務
本次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在全市建成健全的節水管理法制體系、節水統計制度、節水財政投入機制以及節水技術推廣與全面創建活動,建立起適合河源市生態文明發展的集約高效水節約體系。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健全節水制度、提升節水能力建設,加強城鎮生活節水、工業節水、農業節水,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讓節水成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以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為抓手,落實各項節水工作,把節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大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資源高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4)技術路線
本規劃的總體技術路線為:在充分做好資料收集和現場調研的前提下,對河源市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用水水平、節水工作進展、面臨形勢和存在問題等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明確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的目標與任務;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的方法,從社會經濟發展、節水潛力、水資源供需平衡等方面開展研究;以此為基礎,明確區域總體布局,并提出重點領域節水規劃、節水法規制度與管控能力建設的具體措施,部署節水重點工程;最后進行環境影響和實施效果評價,并提出針對性的保障措施。
三、本規劃的主要依據
依據的主要相關法律法規、重要文件及相關規劃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4號,2016年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17年第70號,2018年1月)
>《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
>《廣東省節約用水辦法》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計劃用水管理辦法》
>《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源市創建國家節水 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府辦〔2020〕5號)
>《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源市實行最嚴格水 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的通知》(河府辦〔2016〕14號)
>《河源市“十三五”近期建設規劃( 2016-2020年)》(2018年)
>《河源市國民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6年)
>《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 )》(2016年)
>《河源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 2017-2020 )》 (2019年)
>《河源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2017)
四、征求意見情況
2020年12月,市水務局書面征求了各縣(區)政府、江東新區管委會、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委宣傳部、市編辦、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統計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河源市水業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河源市勤誠達水務有限公司的意見。其中自然資源局和市委編辦對本規劃提出意見如下,已采納下列意見并按意見修改:
(一)鑒于《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現已到規劃目標年限,且部分規劃目標與現狀存在差異,為確保《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 2018-2030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建議《規劃》中人口發展預測、國民經濟發展預測宜采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等現狀統計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原城市總體規劃預測人口規模等內容不作為參考依據。
(二)按照2010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河源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2020年)》,我市耕地保有量指標為12.52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0.65萬公頃,建議對《規劃》3.1.4農業發展預測中基本農田面積進行更正。
(三)建議對“節水高新技術研究中心”機構性質為社會組織予以明確,其余無意見。
五、合法性審查情況
2021年1月,市水務局政策監察科根據市水務局與廣東賢貴律師事務所簽訂的《法律服務委托合同》,委托局法律顧問對該規劃文本進行了合法性審查并提出了法律審查意見,意見認為該規劃文本不存在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及政府政策文件的情形,可以按市政府要求報送市司法局審查。
主要負責人解讀--解讀《河源市城市
節水規劃(2018-2030)》
2021年8月18日,河源市水務局印發《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2018-2030)》(以下簡稱《節水規劃》)。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金城同志從規劃背景、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三個方面對該方案進行了解讀,內容如下:
一、規劃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有關節水工作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15〕131號)和《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源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府辦〔2015〕5號)等文件精神,長期有序推進河源市節水工作,有效落實節水減排、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并滿足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要求,我局制定了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
二、起草過程
《節水規劃》起草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起草初稿。委托了技術單位開展全市節水建設相關的調研和前期資料收集工作。經過近7個月的調研編制,于2020年11月形成了《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2018-2030)》初稿。二是廣泛征求意見。2020年12月,市水務局組織各縣區、市直有關單位及省級節水專家召開節水規劃評審會議,會議就規劃文本進行審核,并同意通過評審。2020年12月,市水務局向各縣區及市直有關單位征求了《節水規劃》意見。2021年1月,《節水規劃》報送市司法局進行司法審查。2021年2月19日至3月21日通過市人民政府網站公開征求意見,截止公告期滿,沒有收到社會公眾的修改建議或意見。三是完成相關審查程序。根據多次反饋意見修改完善形成了《節水規劃》(報批稿),并報送市政府審定。2021年5月18日,市政府七屆138次常務會議審議原則同意《節水規劃》(報批稿),要求報市委審定。2021年6月中旬報送市委審定,要求按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辦理。
三、主要內容
《節水規劃》在全面分析評價河源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用水水平、節水工作進展面臨形勢以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河 源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節水潛力和水資源供需平衡進行全面分析,結合河源市現狀實際和規劃定位,提出近遠期河源市各領域節水規劃的目標和任務,明確了重點領域節水規劃的區域總體布局與主要措施,同時提出了節水法規制度及管控能力的建設任務、近遠期規劃實施安排及重點項目。本規劃將作為河源市今后一段時期內開展城市節水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
(1) 規劃范圍與水平年
規劃范圍為河源市全市,河源市行政轄區范圍包括源城區、 東源縣、連平縣、和平縣、龍川縣和紫金縣等五縣一區,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近期重點規劃范圍為河源市區,包括源城區、 江東新區、市高新區、東源縣城。
選取2018年為現狀水平年(部分資料釆用最近或最新年 份);規劃水平年與相關規劃保持一致,選取2025年為近期規劃水平年,2030年為遠期規劃水平年。
(2) 規劃目標
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是河源市實施水資源高效管理、形成集約高效水節約體系的總體指引,是推進河源市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上層定位之一。通過節水規劃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建立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工程技術體系;切實轉變全社會 對水資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人與水和諧相處,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 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到2025年,規劃范圍用水總量控制在20億?,萬元GDP 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50%;到2030年,規劃范圍用水總量繼續控制在20億?,萬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60%。
(3) 規劃任務
本次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在全市建成健全節水管理法制體系、節水統計制度、節水財政投入機制以及節水技術推廣與全面 創建活動,建立起適合河源市生態文明發展的集約高效水節約體 系。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 健全節水制度、提升節水能力建設,加強城鎮生活節水、工業節水、農業節水,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讓節水成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以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為抓手,落實各項節水工作,把節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大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資源高效利用促 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4) 技術路線
本規劃的總體技術路線為:在充分做好資料收集和現場調研的前提下,對河源市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水資源開發利用、 現狀用水水平、節水工作進展、面臨形勢和存在問題等進行全面 梳理和總結,明確河源市城市節水規劃的目標與任務;采取定性 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的方法,從社會經濟發展、節水潛力、水資源供需平衡等方面開展研究;以此為基礎,明確區域總體布局,并提出重點領域節水規劃、節水法規制度與管控能力建設的具體措施,部署節水重點工程;最后進行環境影響和實施效果評價,并提出針對性的保障措施。
原文件鏈接地址:http://www.debanghlw.com/zwgk/zcfg/bsgfxwj/content/post_452224.html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