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運輸局:
林慧萍等代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高“村村通”公交覆蓋率的建議》(案號20180042)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村村通客運”是交通運輸部更貼近民生實事重點目標任務之一,同時也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工作任務。目前,在我縣24個鄉鎮315個行政村中,已經通行客運班車的行政村有239個,未通客運班車的行政村76個,行政村客運班車通車率達75.8%。按照今年的工作計劃,年內將再開通60個行政村的客運班車,爭取在2018年底完成行政村客運班車通車率達95%的工作目標。
二、我縣農村班線營運車輛正逐漸向新能源過渡,營運線路向多樣化發展。如登云、鶴市、紫市、通衢、黃布等東南五鎮片區公交線路經營權的招投標工作已完成,新增30輛新能源客運車輛將于近期投放。佗城片區公交線路經營權招投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預計年內完成,屆時該片區也將新增投放30輛新能源客運車輛,營運線路由3條增至6條(含2條高鐵專線),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按《農村道路旅客運輸班線通行條件審核規則》第六條規定,對等外公路確需開通農村客運班線或農村客運班線需途經等外公路的,營運客車應當為符合《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GB18565)和《鄉村公路營運客車結構和性能通用要求》(JT/T 616)要求且車長小于6米的車輛,途經的農村公路應當滿足《交通運輸部關于印發農村公路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交公路發〔2004〕372號)中《農村公路建設暫行技術要求》的規定。所以代表提出“加快采購小型公交車”的建議富有建設性且符合相關文件精神,我們會認真研究,結合我縣實際路況及相關規定,穩步推進該項工作。
三、“村村通客運”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完善農村客運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在建設中,我們采取各項措施確保農村客運道路安全通行條件達標,嚴格按照農村客運道路安全通行規范要求,執行農村客運道路路基寬度必須達到5.5米以上、路面寬度必須達到4.5米以上、坡度10以下,轉彎半徑小于15米的路面必須加寬2.5米。對建制村公路不符合交通運輸部《農村道路旅客運輸班線通行條件審核規則》(交運發〔2014〕258號)中通客車條件的路段,因地制宜地,制定農村公路改造和安防工程建設方案,通過增設安全防護設施、增加錯車道、窄路基路面拓寬等措施,為建制村通客車創造條件。目前,我縣已完成窄路基路面拓寬62公里,今年計劃完成390.5公里。
四、大力推進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按照“路、站、運”同步建設、同步發展的要求,我縣已在全縣組織建設農村客運候車亭353個,覆蓋31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按照計劃,今年還將組織建設農村客運候車亭170個,逐步實現“一村雙亭”的目標。并且,在保證滿足停車和旅客候車的前提下,考慮與各類市場、行政村辦公用房等相結合,為群眾創造更便捷、更安全的候車地點。
五、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客運模式。針對代表提到農村班線虧損嚴重,難以運營的問題,我縣將充分尊重流量、流時的客觀出行規律,積極探索和發展既滿足農民出行需求、又有效整合利用社會資源的運輸組織方式。對于客流量穩定、客流規律明顯的農村客運線路,實行班車經營;對于地廣人稀、客流量小但存在區域性和個性化出行需求的農村地區,實行區域經營或班車加包車混合經營;對于客流量不大,出行規律明顯的地區,可采取周末班車、趕集班車、干支接駁、包車、電話預約等其他運輸組織方式;對于旅游景點等客源較單一的地區,實行專線經營;對于客流量大、出行需求旺盛、道路條件設施完備、運行距離適中的區域,鼓勵實行道路客運班線公交化經營或開通城市公交。
專此答復。
龍川縣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0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