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公函字〔2018〕89號
潘建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建設智能交通管理平臺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市區智能交通管理平臺的現狀
我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于2010年建設,至今已有八年多,一直未進行升級改造,遠遠落后于廣州、深圳等交通管理先進城市,較大地制約著市區的交通管理工作。近幾年,城區面積不斷擴大,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現有的智能交通管理平臺已不能滿足市區交通管理需要,急需升級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優化市區路網結構。我局通過向市政府提交請示和向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部門發函等方式,推動進一步優化市區路網結構。繼續協調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加快貫通文昌南路和文昌北路、紅星路和紅星東路等斷頭路及新一路(康寧路至永康大道);加快改造河源大道、中山大道等離信號燈路口過近、設置不合理的掉頭缺口;排查市區具備條件實施右轉渠化卻未實施的路口,發函職能部門建議實施改造;對道路里程短、路面狹窄、停車需求大的內街小巷,考慮設置單行路,解決交通擁堵和違法停放等問題;精細化交通信號燈的配時方案,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化水平。我局將盡快向市政府提交請示,請求對現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推動對交通信號燈配時實施社會化外包服務,將配時交給專業公司負責;繼續加大力度建設電子警察抓拍系統,加緊加密建設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亂鳴喇叭等交通違法行為自動抓拍系統,推廣“刷臉”執法系統應用,引進人臉自動識別技術,有效查處和震懾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針對河源大道北行文明路至建設大道路段、新運加油站、老城汽車站等路段營運車輛隨意上下客、車輛違法停放等違法行為較多,影響通行并帶來交通安全隱患問題,加快建設安裝自動抓拍系統。
(三)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我局于2017年12月發函市財政局,建議對市區康樂路(河源大道至公園西路路段)、緯十五路(文昌北路至越王大道路段)、東江西路(勝利大橋至緯十五路路段)、濱江大道(公園路至三王壩路段)、河紫路(紫金橋西至河源大道路段)等五條道路路段安裝中間隔離護欄,從源頭上杜絕車輛隨意掉頭、左轉、越線、逆行及行人隨意橫穿馬路等交通違法行為。針對中山大道交永福路路口、東環路河源高級中學體育館對出路段掉頭缺口的交通安全隱患問題,我局交警支隊已發函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公路局等部門,建議封堵路口并進行相應改造。下來,我局將繼續加大協調力度,推進落實改造。
(四)理順交通信號燈建設機制。今年2月5日下午,副市長葉少軍主持召開多個職能部門協調會,就進一步規范市區交通信號燈的建設、移交和管理進行專題協調和部署。2月11日,市府辦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市區交通信號燈建設管理工作協調會議的紀要》(〔2018〕12號),明確要求“新建、改建市區市政道路需建設交通信號燈、電子警察、交通視頻監控等交通設施的,涉及的地下管道、立桿基礎及桿件安裝等配套建設由市區市政道路的業主單位負責;交通信號燈、電子警察、交通視頻監控等設備的采購、安裝和調試由市公安局作為業主單位依法依規負責組織實施”。今后,我局將按照此要求,提前協調業主單位,全力做好新建、改建道路的交通信號燈配套建設和改造工作。
對其他部門負責建設的50個路口交通信號燈,我局經協調中國移動河源分公司,其中大部分路口已完成通信光纖鋪設工作,我局正在實施將其他部門建設的交通信號燈電子警察接入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相關設備正在采購中。同時,我局正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將其建設的交通信號燈信號接入交通指揮中心智能交通系統,并實現全部接管。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們對公安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公安局
2018年7月2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