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河交函〔2018〕739號
潘建斌代表:
您提出《關于大力發展市區公共交通的建議》(第20180114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完善線網,增強運力,進一步修編《河源市公共交通規劃》
隨著私家車的不斷增加,交通擁堵已成為市民出行的一大阻礙,因此提倡公交出行是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的重要舉措。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公共交通成為群眾出行的首選,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互相銜接,方便快捷的綜合公共交通服務網絡逐步建立,基本實現公交出行無縫換乘、安全舒適。目前,我市公交線路由2010年14條遞增至2017年34條;公交車也由2010年的131臺遞增至2017年的277臺(其中純電動110輛、LNG24輛),2018年將計劃新增50臺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逐年更新及淘汰柴油車,節能減排,公交先行。我局下一步將修編《河源市公共交通規劃》,結合城市提質擴容的需要,不斷完善市區公交線網規劃,優化調整公交上落站點,開辟新線路,加大運力投放以滿足市民公交出行需要。
二、加大優選公交,綠色出行宣傳力度
為深入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宣傳和引導,在每年的全國公交出行宣傳周,我局均聯合市粵運綠都公交公司開展以“優選公交 綠色出行”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組織中學生、大學生乘坐體驗純電動公交車,到公交站場派發宣傳單張,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到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和服務中來,大力宣傳“優選公交、綠色出行”的理念。市粵運綠都公交公司定期在河源電視臺、河源日報等媒體公布最新線路及班次,同步微信公眾號、網上信息公開、宣傳欄以及相關業務部門的平臺以便市民掌握公交最新動向。我局也積極呼吁從公職人員做起,上下班盡量選乘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步行等綠色方式出行;倡導廣大市民朋友少開私家車,緩解市中心區交通擁堵。
三、進一步拓寬公交覆蓋范圍
由于公交車與普通客運班車不一樣,只能在城市道路行駛,經營范圍為市區范圍。我局近年來力推城鄉公交一體化,對符合條件開行公交線路的鄉鎮,視道路安全通行條件適當開行市區至周圍鄉鎮50公里的公交線路,盡量滿足群眾公交出行需要,降低出行成本。
四、協調解決好公交站場的規劃用地問題
近年來我局會同市住建、國土局先后解決了客家文化公園東門與北門、文化廣場、市商業中心、市技工學校公交首末站,源西公交樞紐站等一批公交站場的規劃用地問題。現上述站場已投入運營使用,為市區公共交通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我市仍有少數公交站場用地問題沒有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這部分站場用地都需要從其它單位收回,需調整原用地性質,站場設置基本上是在市建成區“見縫插針”,與原土地權屬單位協商有較大難度。鑒于此,我局將協調公交公司及有關部門提前做好公交站場的統籌謀劃,理順土地權屬關系,進一步完善公交站場規劃選址、用地、建設等相關手續,力促市區公共交通發展再上臺階。
五、啟用公交車輛智能調度系統、微信支付等新技術
目前,市粵運綠都公交公司的微信APP為“粵支付”,打開頁面可以看到實時公交路線與車輛情況、公交線路查詢、網上訂汽車客運站長途班次車票、嶺南通公交IC卡余額查詢及充值網點等服務功能,極大的方便了市民掌握時間,合理安排公交出行時間。下一步市區公交車可以使用手機微信支付、銀聯卡閃付,讓市民不用為了坐公交找零錢而發愁。同時,公交企業為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今年九月份將啟用公交車輛智能調度系統,及時掌握峰谷出行人群數據,調度安排車輛與班次,以提高準點率,讓市民公交出行更便捷。
六、盡快出臺公交提升優化方案及綜合運營補貼
為調動公交企業的積極性,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讓市民公交出行更便捷。目前市交通局已向市政府提交了提升優化城市公共交通方案,同時正與市財政局聯合協商制定綜合運營補貼機制,以激勵公交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河源市交通運輸局
2018年7月10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