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扶辦函[2018]71號
和平縣人民政府:
現就《關于整合青州旅游資源助力脫貧攻堅的建議》(第20180013號)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葉春生等代表的建議案對平縣青州鎮旅游資源現狀分析十分到位,對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脫貧攻堅戰的措施也較為精準,這一建議提得很好,切中要害,順應了國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趨勢,鄉村旅游扶貧是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推進旅游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產業扶貧的一種方式,也寫進省市縣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實施方案,也符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我市正搶抓這個重大機遇,依托豐厚的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建設形式多樣的生態旅游,堅持規劃引領,以特色產業為基礎,以美麗鄉村為載體開展省定貧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創建工作。現在脫貧攻堅和新農村示范村創建兩項工作有機結合,正積極探索二者的新途徑、新方式,創新地走出一條鄉村旅游助推脫貧攻堅戰的鄉村振興戰略特色之路,實踐好生態河源這一發展理念。
目前,脫貧攻堅和新農村示范村創建兩項工作正按照預定“時間表、路線圖”有序推進,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是貧困人口持續減少。2017年全市建檔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450元,比幫扶前增加3890元。2016-2017年達到脫貧標準貧困人口41056人,兩年累計85163人達到脫貧標準,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8062人)的72%。
二是保障政策較好落實。對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落實兜底扶持政策,對貧困戶的落醫療、住房、教育“三保障”政策100%落實,其中財政全額資助貧困人口購買基本醫療保險,把仍住C、D級危房的貧困戶100%納入2017、2018年改造扶持對象,貧困戶大專以下在校子女已全部落實2016-2017學年度教育補助。
三是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全市建有長效農業特色產業771個,在家有勞動力貧困戶18725戶參與長效穩定產業項目。全市貧困戶轉移就業勞動力23411人,務工收入成為貧困戶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光伏扶貧成為貧困戶增收新渠道,金融扶貧、保險扶貧穩步推進。
四是清拆任務基本完成。自去年11月,新農村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扶貧辦以來,重點推進了規劃編制和“三清三拆”工作。255個貧困村共有1761個自然村,規劃編制工作100%完成,1646個完成清拆任務,完成率93.47%。已完成危房改造9720戶,完成舊房整治4615戶,完成住房風貌整治4240戶。有76個自然村已實施雨污分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逐步開展。全市1761個自然村成立了村民理事會,并制定了村規民約和章程,促進了示范村創建的各項工作。
五是資金投入力度加大。累計投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資金24.88億元,省已安排我市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資金24.7億元,各縣區投入資金2.72億元。爭取深圳幫扶的214個貧困村在原有每村安排不低于300萬元扶貧資金的基礎上,新增200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
我市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進展不平衡、基礎條件薄弱、資金使用慢、政策銜接不順暢和部分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接下來,我們將嚴格貫徹好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新農村示范村創建和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扶貧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論”,不斷強化責任落實、質量提升、項目推進、執紀問責,堅決走好具有河源特點的減貧之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將河源農村建設成為美麗鄉村。
河源市扶貧辦
2018年7月6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