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類)
河環函〔2018〕399號
張建中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建設現代化生態示范村的建議(以下簡稱《人大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論,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和“兩個河源”的發展思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提出實施“現代農業提升、生態宜居提升、鄉風文明提升、基層治理提升、改革創新提升”九大行動,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
一、主要工作措施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的實施方案》,推進我市255個省定貧困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市領導高度重視,加強“深調研”工作,出臺了《河源市255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執行組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以市委農辦、市扶貧辦等為牽頭單位,并從市直相關部門抽調人員,專門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任總指揮的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揮部,專班統籌、協調指導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通過加強宣傳、督查督導、召開現場會等措施,推動各地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開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
(一)村容村貌整治扎實推進。全市省定貧困村255個,其中20戶以上自然村1761個,截至5月30日,有1733個自然村完成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完成率98%。全市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筑材料亂堆亂放2萬處,清理垃圾共16.62萬噸;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3.2萬處,清理雜草雜物共23.64萬噸;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1.3萬處,清理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共22.29萬噸;已拆除危舊棄房9.7萬間,拆除面積287.8萬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0.27萬處,拆除面積10.89萬平方米;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0.41萬處,拆除面積2.93萬平方米;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體污染整治0.9萬宗。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已綠化0.51萬處、已綠化面積20.21萬平方米。配置保潔員1136名。已完成危房改造7707戶,完成舊房整治3402戶,完成住房風貌整治4118戶,1464個自然村已實現畜禽圈養,76個自然村已實施雨污分流。
(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展開。村巷道硬化建設方面,255個省定貧困村已完成行政村通自然村道路硬化1577公里,已完成村內道路硬化1028公里;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方面,全市省定貧困村已鋪設暗渠管道133公里,鋪設雨污分流管網84公里,建污水處理設施30座,容積為1.49萬立方米,已配套建設標準公廁157個,已完成村莊衛生改廁1.44萬間。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已建成標準垃圾屋575個,建立垃圾收集點6237個;飲水設施建設方面,已鋪設管道1663公里,受益農戶數4.49萬戶,有936個自然村已實現集中供水,完成率53.2%;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已建設村衛生站183個,通廣播電視自然村1718個,通光纖信息網自然數為1678個。
(三)村民自治得到有效開展。全市1761個自然村成立了村民理事會,并制定了村規民約和章程,促進了示范村創建的各項工作。
(四)建設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省已安排我市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資金24.7億元,各縣區投入資金2.72億元。爭取深圳幫扶的214個貧困村在原有每村安排不低于300萬元扶貧資金的基礎上,新增200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
二、關于提出幾點建議落實措施
我們高度重視您就建設河源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新農村示范村提出的幾點建議,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分析,結合我市振興鄉村、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等建設目標,提出如下落實措施:
(一)規劃先行,強化專業技術指導。規劃是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的基礎性工作,規劃編制水平直接關系到新農村示范村創建成效。市住建局大力推進村莊規劃編制,會同扶貧部門制定了《255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整治創建規劃編制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村莊整治規劃編制。截止去年底,我市255個省定貧困村已經全部完成村莊編制整治規劃工作,順利完成年度工作任務。同時注重規劃編制的技術指導,印發了《關于建立市級鄉村規劃技術指導服務專家庫的通知》(河規建通〔2017〕246號),建立了市級鄉村規劃技術指導服務庫(以下簡稱“市專家庫”),共設立5個市級鄉村規劃指導組對接五縣二區,1 名專家對應1個鄉鎮,為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提供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專業培訓、反饋信息。市級專家庫專家多次深入到縣區、鎮村指導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并且省級專家庫也多次到我市開展調研指導工作,共同商討工作開展,為我市開展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
(二)制定方案,統籌建設河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目標,我市制定了《河源市255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工作方案》,以255個貧困村為重點,先整治、后提升,突出生產、生活、生態,全面整治村莊環境臟亂差,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高公共服務和鄉風文明水平,分三個階段開展創建:一是整潔創建階段(2017—2018年),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實現村莊干凈整潔有序宜居,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整治標準;二是示范村創建階段(2019—2020年),255個省定貧困村達到示范標準,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三是示范村鞏固階段(2021—2025年),把255個省定貧困村建設成為具有嶺南文化氣息和客家人文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三)挖掘特色,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導向,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動,市委農辦起草了《關于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動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實施方案》。提出以縣為主體,以行政村為基礎,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先整治、后提升,以點帶面、梯次創建、連線成片、示范帶動、全域推進,滾動建設一批又一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通過實施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富民增收、管理創新等五大工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農村社會文明進步。建立了干凈整潔有序村標準、美麗宜居村標準、特色精品村標準3套建設考核標準,包含充分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把農業生產與資源利用、村莊建設等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生態和循環系統,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協調發展,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255個省定貧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創建任務,近千個面上村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用10年時間將全市農村全面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創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方面,市政府于2016年7月印發了《河源市創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共創建特色小鎮20個、美麗鄉村30個的目標。圍繞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基本原則,依托各自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開展創建,推行“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突出當地人文歷史、鄉土特色、旅游資源、生態農業、特色產業等優勢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村鎮發展模式。經過市住建部門大力推動,目前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各縣區編制了年度創建美麗鄉村作實施方案,明確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
(四)整合資源,加大資金補助力度。為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行省補一點,市、縣(區)出一點,幫扶單位支持一點,社會、村集體及群眾籌措一點的辦法,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省級按每個行政村平均1000萬元的標準通過獎補方式支持各縣,獎補資金直接撥付到縣,由縣統籌使用。市財政將整合涉農相關資金采取以“以獎代補”的方式統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出臺涉農資金整合辦法,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各縣(區)在完成任務前提下,整合農村“一事一議”等財政資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在“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創建方面,市財政從2016年起連續5年每年安排60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形式補助縣區工作經費,創建“特色小鎮”達標的給予補助100萬元,創建“美麗鄉村”達標的給予補助20萬元。
感謝您提出的建議!希望您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河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給我們多提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我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特此答復。
河源市環境保護局
2018年6月28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