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河衛計案函〔2018〕6號
張優機代表:
感謝您對我市衛生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鄉村醫生業務培訓,提高醫務水平的建議》(第20180097號提案)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村衛生站是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鄉村醫生承擔直接為廣大農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重任,在農村防病治病第一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為廣大農民提供基本醫療、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局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衛計業務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全市村衛生站服務能力和鄉村醫生業務水平,并取得積極進展。
一、為提高全市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根據《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國發辦〔2015〕13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辦函〔2015〕442號)精神,全市各縣區衛計局每年均對轄區內的鄉村醫生進行專項培訓,并對培訓知識進行考核,確保培訓實效。同時各鄉鎮衛生院也不定期對轄區內的鄉村醫生進行培訓,每月召開例會。通過培訓,提高了我市鄉村醫生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水平,夯實了農村三級醫療網點的建設,為農村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各縣區通過獎勵的方式邀請市人民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各專業領域的專家為轄區廣大鄉村醫生進行授課,一方面切實提高了轄區鄉村醫生醫療業務水平,另一方面也讓我市高層次專家樂于承擔培訓村醫的社會責任。
三、根據廣東省衛生廳 省財政廳 省監察廳 省審計廳《關于印發<廣東省農村衛生站醫生補貼辦法>的通知》(粵衛〔2017〕43號)精神,村衛生站應當承擔本行政村公共衛生信息收集與報告的任務,協助鄉鎮衛生院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為轄區村民建立健康檔案也是鄉村醫生的職能范圍之一。各鄉鎮衛生院根據轄區內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分配任務,并制定符合本轄區實際情況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績效考核方案,對承擔建檔工作的鄉村醫生每年進行不少于4次的績效考核,并按照考核結果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同時各村村醫都參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共同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四、根據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粵衛[2016]16號)精神,我市納入全省2015-2017年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共37項(縣包干5項),其中源城區1項、東源縣4項、龍川縣13項(縣包干2項)、連平縣7項(縣包干1項)、和平縣7項(縣包干2項)、紫金縣5項,實際建筑總面積為43652.44平方米。目前全市37個項目,主體已完工35項,在建2項,完工率94.59%。主體完工項目中投入使用14間,已完成裝修等待驗收的4間,正在實施內部裝修17間,正在裝修的項目預計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在建的兩個項目預計要在今年底前完工。隨著此批鄉鎮衛生院的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根據省衛生計生委辦公室關于印發《廣東省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粵衛辦[2017]18號)精神,2017年全市已完成334間村衛生站的公建規范化建設任務,其中東源縣69間;紫金縣75間(含江東新區8間);龍川縣85間;和平縣61間;連平縣44間。每間衛生站建設經費約20萬元,由省財政給予補助 16 萬元,不足部分由市、縣財政各承擔 50%,實現村衛生站產權公有化。對列入建設的衛生站,建筑面積要達80平方以上,統一制定了新建衛生站的外觀和內部效果、標識系統等,設備裝備根據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17年廣東省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粵衛函[2017]178號)要求,填平補齊村衛生站基本設備配置清單,全面提升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五、為解決村衛生站基層設施(主要包括村衛生站業務用房、診療儀器和遠程醫療等)建設的問題,各縣區衛計部門除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外,還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慈善機構對村衛生站進行捐資、捐建,目前少數村衛生站已獲得了社會資本的大力支持。
專此答復,再次誠摯感謝您對河源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2018年6月29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