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河城管執函〔2020〕113號
向紅霞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后端處置設施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宗旨,努力爭當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我市積極謀劃、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后端設施建設。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一)推進城市生產垃圾分類回收。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垃圾運行體系建設,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目前,《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目前正在貫徹實施當中。
(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我市正結合本地實際起草了《河源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計劃試點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專項行動,引導村民源頭減量、就地分類處理,包括做好廚余垃圾、養殖屠宰垃圾源頭分類。按照“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要求,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帶動鎮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二、積極推進市熱力發電廠項目建設
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及加快推進“兩個河源”、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我市正在積極推進河源市熱力發電項目建設。熱力發電廠項目擬選址在江東新區臨江鎮七寨垃圾填埋場二期用地,項目總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t/d,項目環保排放標準采用參照深圳市標準(國內目前已執行的最高標準),采用“SNCR爐內脫硝+半干法旋轉噴霧脫酸+煙道活性炭噴射+干法脫酸+布袋除塵+濕法脫酸+GGH煙氣再熱+SCR脫硝”的組合處理技術。目前項目已完成規劃選址論證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PPP實施方案(兩評一案)等初稿的編制工作。預計今年9月底完成立項工作。
三、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建設
我市不斷加快建設步伐,持續提升垃圾終端處理能力,5縣及市區已各建成1座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并投入使用,總設計處理規模1830噸/日。“十三五”規劃新增5個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總設計處理規模730噸/日,計劃2020年底前建成。其中,燈塔鎮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整體建設進度達到75%,首期填埋功能區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船塘鎮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整體進度達到50%;東源縣仙塘二期、葉潭鎮和龍川縣麻布崗鎮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四、開展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專項規劃
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加強餐廚垃圾運輸處理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粵建城﹝2019﹞90號)等文件要求,我局牽頭組織編制了《河源市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專項規劃(2019-2035年)》,目標在2021年底前,建成河源市區餐廚垃圾處理示范項目;2025年,建成河源市區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處理規模為250 t/d;2035年,河源市區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基本完善,垃圾焚燒終端設施已建成并投入運行,已基本建成餐廚垃圾協同焚燒處理設施,基本實現餐廚垃圾的專項資源化利用處理。目前,《河源市區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專項規劃(2019-2035年)》正在征求各相關單位意見。
五、加快推進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
為推進市區建筑垃圾消納場建設,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市里出臺配套的指引,在規劃選址、資金補貼等方面予以支持。一是在用地審批、規劃選址等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二是按照轄區建筑垃圾產生量以每噸13—15元的標準,采用市級承擔六成、轄區政府(管委會)承擔四成的包干方式,由市級財政每年將補貼資金劃撥源城區政府或江東新區管委會。三是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切實解決市區建筑垃圾出路問題,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規范有序引導民營企業進入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行業。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河源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0年9月21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