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提高造林質量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我市林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該建議深入分析了我市造林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造林質量的四個方面建議,即:“尊重自然、科學造林;提高造林苗木良種和珍貴樹種比例,加強施工過程監管;加強營造林施工監理;加強營造林后期管理,確保成效”,這些建議符合我市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有的建議我們已經付諸實施,有的建議我們將予以積極采納,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落實。
一、關于尊重自然、科學造林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多次向省林業局提出調整造林任務下達方式。建議上級部門提前下達資金任務,改變以往資金任務當年下達,要求當年完成的做法,爭取做到資金任務當年下達,第二年完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每年的3-5月黃金季節進行植樹造林,保障造林成活率,確保造林成效。一是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實施期間,省林業局對各地造林任務核查時,將備耕打穴面積納入當年核實面積進行統計,第二年才對造林質量進行現場檢查,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年資金下達遲的縣區任務完成壓力,使得造林遵循自然規律,質量得到有效保障。二是2019年,我省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2019年12月12日提前下達2020年省級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要求各地根據要求分配。我市紫金縣最早于12月25日下達了2020年省級涉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為春季造林搶抓有利時機。三是2020年,省林業局將我市龍川縣納入“先造后補”改革試點,以先造后補的模式激發造林主體植樹造林的熱情和積極性,使造林資金和時間得到充分保障,促進形成造林綠化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機制。
二、關于提高造林苗木良種和珍貴樹種比例,加強施工過程監管的建議
(一)良種和珍貴樹種使用方面。2018年以來,我市各地根據《關于修訂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技術要點的通知》(粵林函〔2018〕251號)要求,在樹種選擇方面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穩定性好、抗逆性強、生態和經濟效益好的優良樹種造林。尊重林農群眾意愿,采用“珍貴樹種+”的三種造林模式選擇造林樹種,珍貴樹種種植株樹要達到30株/畝以上且均勻分布。我市主要栽培的珍貴樹種有:紅錐、閩楠、格木等,良種有:紅錐、杉樹、油茶、樂昌含笑等。“珍貴樹種+”的三種造林模式包括:
(1)珍貴樹種+木本糧油樹種模式。鼓勵造林主體營造木本油料林,帶動當地就業,增加林農收入。木本糧油樹種包括:板栗、澳洲堅果、油茶、油桐等。
(2)珍貴樹種+木本藥材樹種模式。鼓勵造林主體種植木本藥材,提高種植收益。木本藥材樹種有:黃柏、厚樸、佛手、化州橘紅、肉桂、杜仲、陰香、無患子、鐵冬青等。
(3)珍貴樹種+用材林樹種模式。鼓勵造林主體培育大徑級用材,推動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用材林樹種有:杉木、雜交松、南方紅豆杉等。
另外,特殊困難造林地要選用適應性強的樹種,確保成活成林發揮生態效益。
(二)施工過程監管方面。從資金、任務、監管、技術、苗木、施工等方面對造林撫育等項目實施工程進行監督管理。一是強化資金項目管理力度,有效預防職務犯罪,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則,依法依規開展好招投標工作。二是落實中標承包商履約評價制度,要求各地對中標單位進行履約評價,配合省、市級林學會做好誠信行為記錄,對項目完成質量差的資質單位列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告。三是嚴格遵守技術規程,堅持在造林現場做好設計,準確判定造林前地類,嚴禁重復造林??茖W設計林地清理、整地打穴、基肥、造林密度、樹種選擇、苗木質量、撫育追肥等關鍵技術措施,作業設計文本經主要領導審核簽字后上報審批,并要求作業設計一經批復不得隨意修改。四是落實營造林質量責任制,落實“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明確管理、施工、監理職責,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放書面整改通知書,落實專人負責跟蹤整改到位。五是推廣使用無人機等先進科技手段,提高檢查效率和造林質量。六是認真落實技術人員跟班作業制度,確保每個造林點都有作業技術人員負責質量管理。七是充分發揮市造林質量檢查監督領導小組監督作用,整合林業技術骨干力量,分組到各縣區工程現場抽查作業,對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造林進行全方位監督,確保工程造林肥足、苗壯、撫育到位。八是在每個造林標段立牌標識,注明造林企業、面積、負責人及監理人等信息,落實造林工作責任,全面促進造林質量的提高。
三、關于加強營造林施工監理的建議
營造林工程具有地塊分散、作業面廣、施工季節性強、施工時間不連續、受自然條件制約較大等特點,使得營造林工程建設的監理工作有別于其它行業的工程建設監理工作。因此,要求各縣區委托具有造林綠化監理資質的監理機構依法對造林項目實施監理,依據批復的作業設計,嚴格執行工序管理,加強種苗、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撫育管護等重點環節監督,確保各環節技術措施精準到位。在項目監理前,以書面形式與監理單位訂立工程監理合同,合同中應包括監理工作的范圍、內容、服務期限和酬金,以及雙方的權力、義務、違約責任等相關條款。在監理過程中,督促各縣區林業主管部門加強日常檢查,要求監理單位要落實總監理工程師負責制,公平、獨立、誠信、科學地開展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活動。對監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放書面整改通知書,落實專人負責跟蹤,確保整改到位。近年來,各地不斷提高監理費用的比例,大部分地區監理費用比例高于設計費,監理費用有所提高。
四、關于加強營造林后期管理確保成效的建議
克服重造輕撫的思想,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提高撫育標準,實行“誰種植誰撫育”。在造林、撫育資金項目分開下達,造林工程脫節的情況下,實施“誰種植誰撫育”,即同一地塊當年由誰中標造林,在施工合同上明確后續的兩年撫育就直接由其繼續承包,確保造林工程的連續性,從體制上實現三年包成效,有效避免了只種不管現象的發生。此外,根據森林撫育相關規程和技術標準通過編制科學細致的作業設計、組織足量有效的施肥作業、強化撫育質量的鏈條式監管等措施的同時,綜合落實管護措施,將撫育和管護工作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全面提升,全方位落實撫育、管護、保護的舉措,真正做到種好樹、育好林、護好林,精準提升造林質量。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河源市林業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2020年8月24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