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類)
河環函〔2021〕122號
潘建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新豐江水庫入庫支流水環境整治和監督宣傳工作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新豐江水庫及其入庫支流水質情況
(一)新豐江水庫及其入庫支流。新豐江水庫自2012年起被列入國家大型水庫國控監測點,每月開展1次常規監測;主要有14條入庫支流(17個入庫支流斷面),分別為:連平水、忠信河、崧頭河、高陂水、大湖水、南坑溪、大席水、林石河、船塘河、駱湖水、燈塔水、上莞河、惡馬坑、新豐水等,每2個月開展1次常規監測。
(二)水質情況。2010-2020年期間,新豐江水庫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總磷指標持續低于檢出限(0.01毫克/升);新豐江水庫營養狀態指數穩定小于30,為貧營養水平。2020年新豐江水庫水質類別為Ⅰ類,總氮濃度為0.49mg/L,2021年1-8月,新豐江水庫水質類別為Ⅰ類,總氮濃度為0.43mg/L。
2021年1-8月,新豐江水庫主要入庫支流共17個斷面開展了15個斷面的水質監測工作,有2個斷面因無法采樣暫無監測數據。15個斷面優良率為86.7%,其中Ⅰ類3個、占20%,Ⅱ類5個、占33.3%,Ⅲ類5個、占33.3%,Ⅳ類1個、占6.7%,Ⅳ類斷面為船塘河河口,Ⅴ類1個、占6.7%。
二、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工作措施及初步成效
針對您提出的加強新豐江水庫入庫支流水環境整治和監督宣傳的建議,為進一步加強新豐江水庫及其入庫支流水質保護工作,保障新豐江水庫水環境質量,我局高度重視,立即規劃部署。一是科學精準開展新豐江流域降氮控磷工作。印發實施了《河源市東江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2021-2025年)水環境綜合整治(總氮削減)行動方案》,正在開展新豐江流域水環境精準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行動項目,目前已完成新豐江流域水環境精準治理與水生態保護修復行動項目招投標、合同簽訂等前期工作,中標單位已進駐現場開展工作,完成了新豐江流域主要支流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文水質通量監測及新豐江庫區不同灣區水質的分層采樣,編制了通量分析報告初稿;開展了漳溪水、五禾水、流洞水和大湖水等主要入庫支流現場調研和監測,近期將編制相應整治方案。指導實施精準控源、支流達標、水生態風險防范、入庫生態濕地建設、生態恢復提升等工程,目前已安排專項資金6830萬元用于開展新豐江水庫降氮控磷相關項目。二是持續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成立了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攻堅專班工作組,印發實施了《河源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力實施河源市重點江河湖庫水生態調查評估工作。著重保護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出臺了《新豐江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巡查制度》,對新豐江水庫庫區開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重點巡查;全面完成飲用水水源地20個環境問題整治,“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19個。按時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查、測、溯”任務,合計排查排口7731個(其中復核歷史排口733個,新增6998個)。三是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印發了《河源市打擊整治破壞稀土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公字〔2021〕4號),自2020年11月中旬起至2021年6月,在全市開展打擊破壞稀土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68人次,投入資金29.5萬元,移送公安查處案件3宗,搗毀非法礦點3個。建立遙感巡查執法工作機制,設立舉報電話,鼓勵廣大群眾積極舉報非法采礦行為。四是加快新豐江水庫集雨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市新豐江水庫集雨區范圍內34個鄉鎮均已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覆蓋率為100%,其中有4個鄉鎮(街道辦)污水納入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其余30個鄉鎮獨立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共建成鎮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0座,合計處理能力5.53萬噸/日,建成鎮級污水管網約217公里。庫區集雨區34個鄉鎮(街道辦)共包含3491個自然村,其中有3174個村完成污水收集(建設雨污分流管網、暗渠化收集或資源化利用),完成率為90.9%,有2176個村污水得到治理,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為62.3%。另外,新豐江水庫范圍內34個鄉鎮已全部納入“村收集、鎮轉運、縣(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庫區鎮內每個自然村均建設有一個及一個以上生活垃圾收集點,農村生活垃圾通過收集、轉運,集中運輸到縣(區)終端處理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近期,東源縣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完成了擴建,東源縣新建了仙塘二期、燈塔鎮、船塘鎮等3座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葉潭鎮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也正在施工建設(計劃于2021年內完成),新豐江水庫集雨區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能力得到不斷增強。五是加大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力度。全面完成了全市禁養區所有畜禽養殖場的清退工作。不斷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鼓勵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結合我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廢棄物處理能力,科學確定養殖品種和規模,調整優化畜禽養殖布局。組織編制種養循環發展規劃,促進種養業協調布局,規劃引導畜牧業綠色健康發展。督促指導各縣區做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第三方市場主體參與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并加大新技術示范推廣力度,全域推動種養循環發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開展高效肥料試驗、示范,普及使用有機肥、配方肥、高效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已實現新豐江庫區集水區農藥、化肥使用量負增長。六是加強巡河管護,持續開展“清漂”專項行動。依托河長制平臺,壓實各級河長責任,加大巡河力度,截至今年10月20日,全市共巡河22234人次,發現問題201個,已處理199個,問題處理率99%。加強河湖管護,持續開展“清漂”專項行動,分別于今年3月、9月印發了《關于開展2021年全市集中“清漂”專項行動的通知》,統一組織開展全市“清漂”專項行動,加強對梯級電站、新豐江入庫支流的監督管理,嚴厲查處偷排漏排水浮蓮等水面漂浮物行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累計投入3065萬元,清理河道長度3264.1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4.69萬噸。
三、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下一步計劃
新豐江水庫水質狀況事關我市及珠三角地區和香港特區幾千萬群眾飲用水安全,關系重大,不容有失。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保好水與治差水并重,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推進新豐江水庫及其入庫支流水質保護工作。
(一)全力推進新豐江水庫流域專項整治,確保流域水質達標、總氮濃度下降。一是加強監測研判,在重要的支流入庫口和重要區域增設通量監測站。二是以總氮削減、總磷控制為重點,開展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精細化治理,實施“一河一策”,減污降氮控磷。三是組織做好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整治項目入庫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落實新豐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基礎調查評估,實施支流水質通量站建設工程、東源縣船塘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整治項目,降低新豐江水庫入庫污染,削減入庫總氮負。通過一系列的整治,達到2021年新豐江水庫總氮年均值不高于0.49mg/L;2023年新豐江水庫主要入庫支流水質達標,總氮年均值不高于0.4mg/L;2025年新豐江水庫總氮入庫污染通量削減一半以上,水庫水質全面達標,總氮年均值不高于0.3mg/L,推動新豐江水庫水質好中求好、優上爭優。
(二)嚴格生態空間管控,強化新豐江水庫流域礦山監管和生態修復。嚴厲打擊違法采礦、選礦行為;成立專門工作機構,督促礦山、采石場項目業主徹底清除礦山遺留污染并對礦區實施覆綠修復整治,減緩水土流失。
(三)補足短板,完善新豐江水庫流域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地制宜進行提標改造,增加脫氮除磷工藝,實施總氮、總磷排放總量控制,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確保設施運行正常穩定,出水達標排放。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管網鋪設到位的村優先納管輸送到城鎮污水廠進行處理;在管網覆蓋之外,村民相對集中的農村區域建設污水處理站、一體化處理設施等進行集中處理,村民分布相對分散的區域,可采用氧化塘、人工濕地等方式進行處理。年底前完成我市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的50個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完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切實提高進水濃度及運行負荷;因地制宜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完善管網系統,消除管網破損等“病害”,糾正管網錯接、混接、漏接問題,確保污水管網暢通,實現進水濃度和運行負荷雙提升。
(四)實施高標準精細化控制,削減新豐江水庫流域農村種植污染。采取“以新帶老”的方式,對現有農田實施高標準精細化治污措施,削減氮、磷排放負荷,騰出環境容量,進行新墾造水田,并做到增田減污。一是優化農業發展整體布局。堅持以水定產,嚴禁侵占河岸帶、河灘地、湖濱帶等生態空間,減少植被系統的破壞,減輕水土流失風險。二是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嚴把農藥經營許可關,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和農藥負增長行動;加強農藥經營和技術指導,加大對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力度;繼續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普及使用有機肥、配方肥、高效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扎實推進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三是留住生態空間,重點針對燈塔盆地等高標農田開發區域沿河構建農業緩沖系統,有效攔截顆粒態氮磷營養鹽;在新豐江一級支流入庫口,二級支流入河口,農田退水通道等關鍵水體營建河口濕地,進一步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負荷。
(五)防治結合,全力控制新豐江水庫流域養殖污染。一是強化畜禽養殖源頭管控,優化養殖區域總體布局,探索建立分區域、分流域養殖總量動態調控制度;推廣“種養結合”“以種定養”的生態養殖模式,以水環境和土壤的環境承載能力來定畜禽養殖規模、排放標準等;嚴禁新豐江水庫庫區及重要支流網箱養殖。二是持續加強養殖糞污處置,現有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配套建設提標升級的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且設施要增加脫氮除磷工藝;新增的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實現零排放;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繼續推進畜禽資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
專項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河源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1年10月21日
(聯系人及電話:戴琴,3883971)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